這些"中國式禮貌"早已被摒棄,很多家長還在逼迫孩子,有不如無

我們中國是比較注重禮儀的一個國家,大部分家庭的家長從小就會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

尤其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是考驗自家孩子優不優秀的關鍵時刻。

如果表現好了那麼家長會非常有面子,孩子表現不好則會遭到責罵,這樣對於孩子"強迫式"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煎熬。

其實,孩子們之間適當的謙虛有禮貌即可,如果過分的在意形式,不僅讓孩子感到反感,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虛偽、冷漠。

閨蜜前一陣子跟我視頻聊天的時候,跟我傾訴了最近她家的煩心事。

原來,前一陣子閨蜜的小外甥來她家小住了一段時間,閨蜜想著自家孩子和小外甥的年紀差不多。

為了讓孩子彰顯主人風範,閨蜜特地和孩子交代,讓他事事都讓著弟弟。

閨蜜的兒子剛開始答應的還挺痛快的,可是到了實行的時候就顯得不情不願,有幾次還流露出了埋怨的情緒,為此閨蜜還把孩子則罵了一頓。

這些

就這樣閨蜜的小外甥在他家住的這段時間裡,好吃好喝的基本上都是他優先,可是等他走了以後,閨蜜的兒子卻性情大變。

不僅不像從前那樣愛說愛笑了,反而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這樣閨蜜很著急,覺得和孩子之間有了隔閡。

其實歸根到底都是閨蜜過於講究形式,對於孩子來說講文明、懂禮貌是好事,可是過於的追求"中國式禮貌",孩子很容易就會對此反感,甚至和親人的關係因此生疏。

對於有一些不再合時宜的禮貌早就應該摒棄,主要有以下5點供您參考

1.一味地和別人比較

相信很多孩子都會反感父母,總是拿"別人家孩子"和自己相比較,大多數時間是拿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較,

尤其是會說:"你看人家誰誰誰的孩子,多懂禮貌,你再看看你"。

家長的本意是想讓孩子把別人當做榜樣,可是孩子在這樣的比較當中只會更加反感學習這些所謂的禮貌。

這些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如果家長總是過度的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攀比,用自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較,只會一味的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2.過分謙虛禮讓

讓孩子謙虛是好事情,有很多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在外面一定要謙虛。

就是當別人誇獎自己的時候,要極力的否認不要讓人家覺得驕傲,可是過分的謙虛就會讓這樣的情況產生反面的影響。

當別人誇獎自己的時候,明明自己心裡邊很開心,但是嘴上卻說:"沒有,沒有"。

對於自己來說可能是有禮貌的一種表現,可是對於別人來說,過分的謙虛其實就是虛偽。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過分謙虛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優點大方承認,那麼在別人看來可能也是一種魄力。

這些

3.強迫孩子招呼陌生的長輩

家裡的親戚朋友一般是逢年過節才會有機會聚在一起的,尤其是一些親戚都在老家孩子們不認識非常的正常,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直。

對於自己不認識的人不想說過多的話,在孩子的心裡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現象。

可是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彰顯自家的禮貌和風範,就會

強迫孩子招呼陌生長輩,有時甚至主動讓孩子自己去想應該怎樣稱呼;

如果孩子一旦緊張忘記,不僅在眾人面前出醜事後還要遭到家長的一番教訓,一旦有這樣的情況,就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4.別人道歉就得接受,不能斤斤計較

對於中國式禮貌當中還有一種是讓人比較反感,就是和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當別人道歉了自己就必須接受,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小氣不懂禮貌。

其實真正的道歉應該是求得對方心裡的原諒,如果只是一句簡單的道歉,並沒有真心實意。

那麼這樣的道歉其實也只是表面功夫而已,所以與其我們教孩子假慈悲,不如讓孩子感受真性情。

這些

5.隨時讓孩子展示才藝

現在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會讓孩子學習幾樣才藝,這類的父母大多認為技多不壓身,想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可是有一些父母卻拿著孩子所學的才藝,當做一種活躍氣氛的辦法。

在過節過年的時候,會讓孩子當著全家人的面表演才藝,即使有的孩子不願意家長也會強迫孩子進行表演,不然就給孩子扣上"不禮貌"的帽子。

這些

其實有些中國式的禮貌真的非常沒有必要,不但不能提升孩子的自身價值,反而讓孩子對於其他一些必要的禮貌也產生反感。

同時如果家長一味的強迫孩子做一些孩子不願意乾的事情,甚至會引發孩子的社交恐懼症。

為了孩子的成長更加順利,家長還是要以尊重孩子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