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1963年12月12日,六十歲誕辰的那一天。小津安二郎在東京一家醫院病逝。按照他的遺願,在神奈川北鎌倉圓覺寺他的墓碑上,只留下了一個字——無。

出生日與去世日的重疊,恰好是一個甲子的輪迴,也為這位著名導演的的人生蒙上一層神秘色彩。似乎正對應了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輪迴、無常等深奧的主題。”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小津安二郎的前期電影達到了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堅持並且構建了日本電影美學的基本風貌。他和溝口健二、黑澤明在日本電影史上鼎足而三,作為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深深影響了後世影人。

小津一生執導的五十四部劇情長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除了標誌性的《東京物語》,其他代表作還有《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英國權威電影月刊《視與聽(Sight & Sound)》2012年投票調查顯示,在世界著名導演的聯合參評下,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位列世界影史名作第一名。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小津一生執導的五十四部劇情長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除了標誌性的《東京物語》,其他代表作還有《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英國權威電影月刊《視與聽(Sight & Sound)》2012年投票調查顯示,在世界著名導演的聯合參評下,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位列世界影史名作第一名。

50毫米鏡頭的攝影機,超低機位拍攝,凝滯的鏡頭,每處佈景、每個道具,幾乎“沉悶”地展示著“恰到好處”的精確。在小津的長期堅持下,這些拍攝方式自成一體,創造了後來被稱為日本電影美學獨樹一幟的鏡頭語言。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小津導演的作品代表著電影藝術失去的天堂。如果我來定義,電影是為什麼發明的,我將這樣回答:是為了產生一部像小津電影那樣的作品。”以《德州巴黎》《柏林蒼穹下》聞名於世的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是小津的忠實粉絲。他曾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尋找小津》以向偶像致敬。文德斯的好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彼得·漢德克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粉絲,尤其喜歡《東京物語》。

以《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作品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大熱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也一直被拿來與小津作比較,被認為是一定程度上傳承了小津衣缽的日本電影人。不過,是枝裕和卻並不認為自己受到小津的影響。“我拍攝的‘家族映畫’風格都是來自於他們,可以說我從小身上就有著他們的DNA。但是,他們並不被世界所知曉。與其說我是小津的‘子孫’,不如說我體內充滿著TBS元素。”

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一直用日記來記錄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近日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由小津研究專家、他的摯友田中真澄整理文本,小津電影及文化學者周以量翻譯,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從1933年至1963年,四十餘萬字,多達三十二冊的日記文本,也是華語世界首次引進出版。

日記裡,小津安二郎作為普通人的日常形象,各種細節中被真實地呈現了出來:

比如《全日記》中有一個被編輯部經常拿來當笑話講的梗:小津最愛的事情是什麼?那一定是睡覺。

天氣好當然要睡。天氣不好的時候更要睡。工作不順利的原因是睡多了,思考人生目標這種大事的時候,居然也能睡過去。

“陽光照射在拉門上,暖洋洋的。美美地睡了一覺。”(1933年2月10日)

“陰天。下雨。稻荷祭。登貴來。整日迷迷瞪瞪地打瞌睡。”(1933年3月5日)

“再怎麼睡也睡不醒。腦袋瓜子也很遲鈍。春天不適於工作。”(1933年3月20日)

“明年正月去什麼地方呢?邊想著這些事,邊睡午覺。”(1933年12月17日)

除了午覺,小津喜歡美食愛喝酒,是個實實在在的吃貨:

傍晚,與高梧、忠前往銀座。

在新金春吃牛肉火鍋。

在colomban 喝茶。(1935年4月30日)

比往常起得都要早。[吃]雜煮。

在被爐裡稍微睡了會兒午覺。讀《文藝春秋》。洗澡。晚上,做酒糟鮭魚。很好吃。(1955年1月17日)

早上,吃酒糟鮭魚。很是好吃。(1955年1月18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吐槽報酬低,工資不夠花,也是常事:

薪水日的抑鬱。

究竟什麼時候能夠從這種狀態下解脫出來呢?有點難以承受之感。(1933年6月28日)

去廠裡。

拿到飯錢。五十日元。

拿錢的人也很慚愧,出錢的人估計也很羞愧。(1937年7月14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每年立flag這種事情,也是屢次失敗:

今年在喝酒方面約束點自己。應該做好工作。

看更多的電影。一定不要太貪心了。一定要注意身體。(1953年1月1日)

每天窩在被爐裡,有點運動不足。恐怕又一次陷入頭天立計劃,當天不實行的狀態。趕忙前往鎌倉市民座,觀看《要塞風雲》。平庸之作。十一點半回家。可以說稍微運動了會兒。(1953年1月23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小津終身未婚,一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

外界八卦他和御用女演員原節子的關係,日記裡也提到了:

最近,不斷傳來與原節子結婚的傳言。(1951年11月17日)

其實小津在日記中對原節子的記錄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真相如何,或許只能自行揣測了:

在女子中,既有親密型的女子,也有難以親近型的女子。從我的興趣來說,我喜歡難以親近型的女子。

最終,這兩種人都一樣,但難以接近、冷漠、頑固的可愛勁看上去具有我所喜歡的sophisticate 的精神,的確很好——

但遺憾的是,我忙起來的時候,很難對它一一加以善意的解釋,極易採取無所謂的態度。(1933年10月28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當然更多的是與電影有關的各種記錄。

這一天,我非常想嘗試著拍攝有聲電影。(1933年12月16日)

見到高村廠長。[他]從戛納電影節回來後,[我]第一次見到他。[他]說《東京物語》的腳本很有趣。

五點,觀看木下惠介《日本的悲劇》試映。雖然是他的野心之作,但[我]並沒有受到感動,[影片]非常粗糙,就如同嚼加了醋的蘿蔔一樣。沒想到[這是一部]平庸之作。(1953年6月2日)

今天,佐田第一次在《秋日和》中出場。(1960年9月23日)

《秋日和》公映第一天。三點多,山內打來電話,說票房很好。(1960年11月13日)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3

過去了解的小津實際是一個“美學化了的小津”。閱讀小津安二郎的日記,從小津的美學世界進入其私人的世俗世界和日常世界,能體會到一種“矛盾的統一”。在小津安二郎的研討會上,導演賈樟柯說,就好像一體兩面一樣,電影作品呈現出來的小津和日記裡所描寫的小津之間有時候分裂,有時候一致,有很多電影創作上的蛛絲馬跡,也可以透過日記了解到。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侯孝賢曾拍攝《咖啡時光》向小津致敬。他說,“孤獨一生的小津賦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邊的瑣事變戲法般以簡單的面目置於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在悲欣之後,見微知著,率領無常,惘然上路。”

小津對於“物”的感受異常敏銳。他試圖在這種歷史的“例外”時刻用一種冷靜、漠然而常態的眼光來構建他的“物”敘事。小津在字面或形式上關心的,仍然是食物、風景、及其他可能被電影鏡頭吸納的細節。小津用迴環往復的家庭主題作為帷幕,模糊地遮掩了那些在日本戰後精神史上更為重要而殘酷的問題。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四十萬字寫就一生“無”

“山下已是春光爛漫,櫻花繚亂;散漫的我卻在為《秋刀魚之味》煩惱。櫻如虛無僧,令人憂鬱;酒如胡黃連。入腸是苦。”這是59歲的小津安二郎在去世前一年,撰寫的日記中表達的感慨。

小津用“無”總結自己的一生。小津電影中大量的空白和懸置,也讓小津成了影史上最語焉不詳的一位導演。“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曾經這樣戲謔地評價自己。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了“匠人精神”的代表。在小津的電影和小津的日記之間尋找這種“矛盾的統一”,或許將為解讀小津獨特的電影語言開闢一種新的路徑。

下一次,若是去鎌倉,到圓覺寺喝杯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