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小敏的儿子大诺性格外向,十分好动。5岁接触架子鼓,就非常喜欢,缠着小敏要报班学习。小敏觉得儿子已经有几个课外班,怕孩子太累,就拒绝了。

大诺因为实在对敲鼓很有兴趣,竟然琢磨起说服妈妈的计策来。首先,说服家里老人,再由老人说服妈妈才得以最终报名。小敏说:如果你真的这么喜欢,妈妈可以让你学习,但是有一条件,就是必须坚持,如果报了班两天就没兴趣了,妈妈可不会让你轻易放弃不学。

大诺完全沉浸在可以学习的兴奋中,哪里真的听进去了妈妈郑重的话。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初心不易

事实上,妈妈的担忧在最初架子鼓学习中真的发生了。

初期的乐器启蒙,都是分组学习,并非1对1培训。因为大诺报名晚,其他同学都学习得早,进程快。大诺是个完全的新手,老师要他不停的练习枯燥的入门基础,他的兴趣很快耗尽,又在同学出色的表现中深感自卑,前两次上课就哭得不行,第三次就不肯去。

小敏对儿子的表现很是好笑。她先是很严肃的和大诺说:这是不是你自己要学的?怎么真的让你学了,又不想去了。不可以,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至少现在不能这么早放弃

之后,她开始和老师预约自己下班后的时间段上课,征得老师的同意旁听课程,做好笔记,观察儿子的进步和需要集中加强训练的部分,做好记录。回到家里,第一加强训练强度,第二针对性查漏补缺。

很快,大诺跟上了大部队的进程,自己兴趣提升,老师也说这孩子进步还挺快。这以后,小敏就不再每次都旁听大诺的课程,而是偶尔听几次,没事问问学了什么,就这样度过了入门阶段。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波折磨砺

可学习之路总是一波三折。在寒假假期强化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小敏印象深刻。

寒假上课时间是在晚上饭后,接送的路程不远,可以走着去,但是要经过一个风很大的桥。北方的冬天风大且寒冷,母子二人穿过大桥的时候,身上穿着再厚的衣服也瞬间像被风吹成纸片。即使这样,两人十几天的课程都没有缺席,一直在坚持,但是在最后一天。两人都崩溃了。

那天正好有月食。本来打算课程结束回来路上可以一起开心的看月食。但是班上另一个同学还是打破了母子二人这种心情。这个同学叫大宇。

这个孩子敲鼓就是一个天才。老师敲过3遍节奏,他就可以跟着敲,音乐本身就很快,但是大宇跟着完全无压力。相反,刻苦练习的大诺,就是跟不上音乐的节奏,自己单独敲还行,音乐一上就跟不上,老师调慢速度,放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五十,就是跟不上。

几次下来,大诺情绪低落,从小声哭到大声哭失去了控制。正好妈妈小敏去接他,问他怎么回事又不肯说,想起来多日不怕冷不怕累甚至下班晚了,为了接送他都顾不上吃饭,又换来一个懦弱任性的大哭大闹的结果,加上别的孩子的优异表现实在形成鲜明对比,妈妈也情绪失控,当众收拾了一顿大诺。

在回家的路上,母子儿子都很沉默,心中充满了沮丧。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对话思考

其实,学什么技能,做什么工作,成什么人,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类似这样平常和波折的成材过程,估计每个妈妈自己和孩子都多少经历过。如何自处自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是我们共同的问题。

最近,看了一部由北野武、二宫和也主演的日本电视电影《红鳉鱼》,就是这样一部普通人的成长故事。

十七岁的佐佐木(二宫和也饰演)高中没毕业,因为看过落语大师立川谈志(北野武饰演)的一次表演,喜欢上了这门传统艺术。他下决心要拜在立川大师门下,学习落语。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条成材道路,都充满了三种类型的人:第一种是庸材,不适合做这行;第二种是人才,适合做但需要磨练;第三种是天才,仿佛不需要多努力就可以快速成长。在这部电影中,对这三类人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非常细致深刻的描述。而这部剧的主角佐佐木,被师傅赐名谈春的人,其实就是第二种人。

谈春并非庸才,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有所坚持,也具备一定的才能,有自己的性格。但谈春并不是一个天才,不是一学就会,却喜欢听到肯定和表扬,时不时还会沾沾自喜,对他人有嫉妒,对所谓不公有愤恨但又畏惧。想来,谈春和我们这种普通人还真是挺像。

影片为什么叫《红鳉鱼》呢?师傅曾经说过,红鳉鱼就是红鳉鱼,再努力也成不了金鱼的。普通人就是像红鳉鱼一样平凡。正如谈春一样。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影片正是用谈春三大阶段的落语求学经历,平实而颇有寓意的阐述着人生的哲理和智慧,这样的成材过程更适合普通人。

第一阶段 初见:一见钟情,兴趣使然,干劲十足。

落语是日本一门传统艺术,相当于中国的单口相声。谈春看过落语大师立川谈志的一场表演,就立下志愿,要拜在其门下,不想父母反对。谈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找到一份黎明前送报纸的活儿,既可以勉强养活自己又不耽误白天学习。师傅那边,他直接说谎,父母双亡,学费分期缴纳。

睿智如大师谈志,怎能不知他在说谎?但还是被他这份决心感动。谈志在和出徒师兄说起谈春,有干劲是好的,看着吧,可能坚持不到三个月就放弃了。

其实,坚持这件事是最难的,开头看不见希望尤其难。

比谈春早来学习一周的师兄纸箱之前打棒球坏了手臂,想着落语是说话的手艺,并不难学。进了立川门,古怪的师傅并不教大家学手艺,而是像个尖酸苛刻的雇主一样,指使徒弟们干一堆粗活,杀虫、打扫、刷鞋、赶猫……稍有不顺心,就横加指责,非常蛮横。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连干劲满满的谈春,都在怀疑,我是干嘛来的?

一次和出徒师兄吃饭时,纸箱和谈春了解到了从外行到专业落语表演者需要一段长长的路,纸箱看到了这路并不好走,谈春却找到了目标。所谓杂事,不过对心智笃定的磨炼。

这次谈话的结果是,纸箱退学,谈春在坚持中迎来了师傅第一次1对1 教导。

这第一次教导,并非技法,而是大师谈志着重基础的认知。谈志说,你要学习我的节奏和韵律,然后再学任何人的段子,最后都会成为你自己的段子,可以偷过来。但是打基础的时候,不要想太多,稳扎稳打。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想起有位同事的孩子从小学习舞蹈,启蒙老师更喜欢每次课程带着孩子们从基本功练起,虽有舞蹈展示环节,但并不是课程的重点。

家长花了钱,想见到成果,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内容至今让同事难忘:今天在这个舞场学习的孩子,我不敢保证他们以后可以靠舞蹈吃饭。但是我可以保证练好舞蹈基础的孩子,今后无论干什么,都有一个好的身体姿态,这才是学习舞蹈的真正价值啊。

事实也正是如此,同事的孩子后来并没有一直学习舞蹈,但是进入大学参加模特协会的活动选拔,用的不过是少年学舞蹈时储备的挺胸抬头昂首走路的姿态,让人眼前一亮,顺利录用。

现在社会很浮躁,讲求速成,但是成材不是快餐,不是复制粘贴。唯有打好基础。有了这个一,才能有后边的二、三以及更多。

第二阶段 波折:有所进步,骄傲自满。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谈春并非庸人,自己也够努力,半年后在出租车上背段子,获得了师傅肯定。师傅说,你也坚持了这么久,也有一定才能,回家好好说服父母,获得支持,专心来学习吧。

谈春最终用自己的坚持和决心,获得了师傅的肯定和父母的支持。他自己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成为专业的落语表演者。在一次和师兄喝酒后,他开心的说,这种翘起的尾巴兴奋的情绪,因为一句话落入了谷底。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这一天他感冒打喷嚏。师傅要给他讲段子,他说,师傅,我好像感冒了。师傅嘴上说没办法,但是心里却是翻江倒海。先是给谈春妈妈打电话,骂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导他,他竟然以感冒为由偷懒。再是把谈春赶去市场卖鱼一年,不然就逐出师门。

谈春虽然深觉冤枉,又不敢违抗暴躁的师傅。只能悻悻的去市场。刚开始送货不是被人撞倒,就是自己摔了,货物全洒了,被老板娘责骂,愤怒的他立马回嘴,被老板娘骂得更狠,谈春又消沉又找不到出路。

老板娘骂他的一段话,也很有意味,话糙理不糙。可惜谈春并没有听进去。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此时,从师兄处听说师傅收了新徒弟志成,是师傅熟人介绍的。师傅让志成去卖鱼,志成不去。赶志成出门,志成也不肯。就这样志成留了下来。

在市场吃苦受冷落的谈春当然受不了这个。这不是不公平吗?凭什么志成他就可以留在师傅身边学习?我就得在这里卖鱼?他兴冲冲去找师傅理论,在师傅屋外听到了志成讲段子,果然讲得比自己好,真的如其他师兄说的那样,志成一周就能背一个大段子,是落语天才。

在师傅屋外,谈春听到师傅对于嫉妒的解读。也是这部电影非常精彩的一段台词。

吃醋要把握好度。吃醋的人内心不急不躁,这醋也吃的耐人寻味。
吃醋,也就是嫉妒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的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叫作嫉妒。

本来为了和对手相匹敌并超越对方而努力,日复一日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比较轻松。


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

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咱们中国所说的,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大概也就是对待自己不如人的情况下最正确而有效的途径吧。

屋内的天才志成听着,屋外因嫉妒天才而愤怒的人才谈春也听着。学艺重要,但做人还在之前。立川谈志不愧是一代大师。

自己和他人,终究是不同。别人有别人的资本和条件,自己有自己的路,分析清自己的现实,对应做出改变,行动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改变不了任何现状。

谈春体察到师傅因材施教的用心,安心在市场修炼。最终领会,落语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在烟火人生中发展而来,也更明白虚心、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不骄不躁才是学习成材的不二法门。

第三阶段 成熟:经历磨练,终于成材。

一年后回归师傅身边的谈春,真正开悟了。师傅再见他,假装轻描淡写:原来你还没放弃啊。其实内心是欣慰的。

谈春变了,对待周围人更加细致用心,对待技艺更加努力,对待比自己强的师弟,主动接近学习请教。这样的谈春真的有一种闪光熠熠的感觉,很鼓舞人。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可即使很努力,心态放端正。普通人的生活也是状况不断。被评论家盯上,专业演员考试前一晚太兴奋睡不着黎明前却睡过头差点迟到,好不容易赶上了,又忘了带考试要带的段子目录表,现写一个目录表,觉得特别简单的段子师傅肯定不会考,结果师傅上来就考最基础的,自己脑袋一蒙,磕磕巴巴的说了……

这些细节的刻画,让人忍俊不禁,这不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我们吗?

可是这时收获的不是责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身边的人是了解的。师傅、父母甚至老板娘,都为谈春骄傲、加油,燃起了本剧温情的最高潮。

谈春学艺4年,终于成为专业落语演员,师傅立川谈志利用他的专业技能、育人先育德、爱徒弟为之计深远的言行,感染了观众。而谈春波折的成材之路,真是泪中带笑。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给小敏妈妈和大诺孩子,以及天下的大人和孩子总结一下《红鳉鱼》的哲理就是以下这些:

1、干劲很好,但坚持最重要。特别是打好基础,最需要坚持。这种坚持之下的进步,是和自己比,是为自己积累。

2、成绩虽好,但只是过程。有的时候,出成绩的时候反而是对初心和坚持最大的考验。所以出大成绩最好的路,莫过于一步一步。让心态跟着过程水到渠成的到达结果,才能真的走上德才兼备,身心合一的道路。所以有些波折和缓慢,未必是一件坏事。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必妄自菲薄,专注于当下的问题,找到解决之法。

3、天才碾压,也许是难得的机遇。你不得不承认事上的确存在天才,他们比你学得晚,学得少,但是就是比你学得快,学得好。但是我是否认天才不需要努力的,不然怎么会有《伤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的事例?只是天才有你看不到的一面,或许是方法,或许是更加的努力,或许是更强大的动力,谈春后来接触天才师弟志成才知道了志成的烦恼压力和决心,以及志成背后付出努力。总之向身边的高手学习,也许是你的机遇和捷径呢。这是考验,更是机会呢。

《红鳉鱼》:日本德云社求学记,从新手到成材,这3个阶段不可少

月食过后,月亮依然明亮皎洁。

大诺依然在学习敲鼓,表现时好时坏。后来一次参加架子鼓考级时。因为老师生病,考前训练缺课好多。而大诺竟然很容易的通过了考级。老师也感叹,果然还是练习多,基础扎实的功劳啊。

小敏和大诺并没有特别在意,他们在动感的音乐和铿锵的节奏中,度过了不急不忙的一段时光。

我们和孩子不都是努力而普通的人吗?所有所得都不容易,但让人踏实。这就足够了。就像红鳉鱼一样,永远成不了金鱼,但是依然活力满满的游在水中,收获属于普通人的意义和精彩!

你好,我是@大诺小言,资深宝妈,职场多年,一笔写育儿,一笔写成长。平常之中来点思考,思路之后多点行动!来,一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