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哪些书籍让你开悟或提高悟性?请推荐一下。谢谢?

手机拍四方


近期重读了豆豆著作《遥远的救世主》,颇多启悟。“文化属性”是本书探讨的主线。

本书主人翁是丁元英,他不但是成功的投资人,还是超级音响发烧友,他是一个洞察人性,掌握了中国人文化属性的人,用他的助理肖亚文的话说:“他跟正常的人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由于肖亚文的安排,丁元英隐居到了古城,与女主人翁芮小丹相识、相爱,展开了一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觉悟人生人性的心灵之旅。

一、私募基金清盘以及与韩楚风酒谈

丁元英在私募基金赚钱将近翻倍,在投资状态最好的时候,跟投资人清盘散伙了。由于对原因不愿明告于外国朋友,按合作协议他应分配的几百万马克利润被冻结三年。他离开北京来到古城时囊中实是羞涩的。

他离开北京前与老朋友韩楚风有一席酒桌谈话。解释了清盘原因,私募基金于法无依,赚钱是狼嘴里叼肉,要适可而止。私募基金是对股民的屠杀。他说,中国股市对于智者是一台提款机,因为智者掌握了文化密码。愚昧是智者的社会资源,利用其掠夺好处越多,心里越不安。利用外国资本大赚特钱国人的钱,有失一个中国人之体统。所以,他不想干了,要到一个清静之处呆着。

他说,中国人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意志转移。

丁元英说,中国是政治搭台,文化唱戏,政治是根本,决定文化走向。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统治者以恩主自居。老百姓期望包青天,其实就是期望救世主,期望别人救自己。是等靠要的文化,靠别人,唯独想不到靠自己。这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体系,根深蒂固的可怕。

这席话,振聋发聩。韩说丁元英活该孤独,如尼采所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二、进古城,爱小丹,扶贫神话

丁元英来到了古城,由于肖亚文说丁“酗酒、女人、花天酒地”,有一年多时间小丹对丁元英并无好感,没有接近。

按照套路,小丹的朋友欧阳雪说丁会没事就打电话撩她的,结果八个月愣是没一个电话。这激起了这位警花的好奇心。临近春节,她给丁元英去了个电话,本意是关心过问一下,结果丁元英在电话中问她“有事吗?”这个人一入古城近一年,不工作,春节不回家,令小丹觉得不合常理。事后她一直想这问话,反而佩服丁元英了,这个人脑子里没有找人帮忙的程序,只有“我能帮你做什么”的设置,是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意识。由于好奇,由于唱片,音响,小丹一步步走近元英,认识、理解和接受元英,心疼他,就不知不觉爱上了。一向视女人为虎的丁元英,居然也破了功,爱上了小丹。小丹不是花瓶,有思想,有觉悟,本质上是同一类人,所以他们同类相吸了。

为了给爱人一个“神话”,丁元英在古城策划了格律诗音响扶贫公司。这个办公司充分体现了丁元英缜密前瞻的思维,深沉可怕的人性洞察力。他不参与股份,站在背后操盘,设立的股权架构是欧阳雪控股,刘冰等几人占其余股份。公司与被扶贫的农户,产权互相独立,不产生直接的劳动雇用关系,而是公司借钱给农户扶持农户成为个体生产者,农户靠自己的产品吃饭,产品不过关公司则不要,损失的是农户,这样扶贫更像是从根本上扶持,不是给现成的好处,而是给思想启智,给发展机会,改变命运的不是公司,是农户自己。这是对扶贫公司和农户的双重保护,果然在后来的官司中,由于这种机制,格律诗公司和农户都得到了胜利。

由于想赢怕输、只想成功靠别人的文化属性的问题,刘冰等人遇到官司要输的时候,怕担后果,背叛“恩人”,背着大哥丁元英,逼着欧阳雪同意他们退股,与即将到手的机会失之交臂。丁元英本来是看在小丹的面子上,策划这桩生意度一度刘冰等人,结果是悲剧的,由于人性的弱点,刘冰失心疯了,他想要的太多,但修行不够,支配不了,到手的失去了,失去了却想用下乘的手段挽回,结果扒着井沿看了一下天后再次跌入,并且万劫不复。

元英的女朋友小丹在欢欣中圆满了自己的角色,为人生划下句号,给元英留下永远的爱恋思念。人间爱也尽有对称的同质性的同觉悟的对等的互尊互爱。

这部书不是单纯的故事给人痛惜,而是深刻地直面人生人性,探讨文化属性问题,是少有的解人頣的力作。对于尚在投资投机坑中挣扎的我们来说,启发和刺激是不容小觑的。

是为荐。


牧童爸碎语


最近在学《周易》,我觉得这本算是可以让人开悟的书,不过读起来需要些耐心。

《周易》大家都听说过,那它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

其实历史上的《易经》不只一种,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和《归藏》,不过都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就是周朝流传下来的《易经》加上战国至秦汉成书的《易传》组成的。

《易经》相传是伏羲作八卦,最初是没有文字的。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羑里的时候,把八卦重叠起来,组成了六十四卦,还加上了卦名、卦辞、爻辞。

《易传》相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包括了《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因为一共十种,也称为“十翼”。

不过伏羲作八卦、周文王重卦、孔子作《易传》这些说法都不可靠,很有可能是古人借名人之名而已,毕竟伏羲是不是真有其人还是代表一群人现在还搞不清呢。但不管谁是作者,都不影响《周易》作为一部经典的地位。

“经”就是经典,是不变的;“传”就是流传,是可变的。所以《易传》就相当于对《易经》的读书笔记。但是《易传》又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易传》,《易经》只是一部卜筮之书,就跟现在庙里的签文一样。《易传》通过儒生的解读,把《易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认真阅读《周易》,就可以发现,它的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源头。

比如,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这在《易经·谦卦》里已有体现,现在我们常说的“谦谦君子”就是出自谦卦第一爻的爻辞。谦卦上地下山,把山藏在地下面,意思是我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座山的高度,但是表面看起来像地面一样平静,不显山不露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谦卦的六爻断辞都是“吉”或“无不利”,是六十四卦里唯一全是吉爻的卦。现在我们常说“虚心使人进步”,源头就在这里。

又如,第41卦损卦义理是损下益上,损己利人;第42卦益卦的义理是损上益下。两卦相反相成,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损己利人者,自己也会得利。相反,如果一味只想着自己得益,自私自利,最终一定是凶。

这个道理在很多的历史事件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明朝后期的嘉靖、万历等几个皇帝,都是贪财之辈,为了皇家的享乐,不断派出太监到地方开矿、征税,疯狂敛财,弄到地方民不聊生,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又不舍得拿内库的钱出来。这就违反了益卦损上益下的教训。

皇帝是九五至尊,本来对应的是益卦的九五爻。益卦九五爻爻辞是“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意思是:如果诚心做对百姓有益的事,不用占卦也知道是吉利的,因为老百姓会念着你的好,就会支持你。

但是如果只想着自己得益,就走到了第六爻,爻辞是“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意思是:不要再老是谋求自己的利益了,否则会有人来打你。立心不恒的结果就是凶。


明朝的几个皇帝显然没有听从这样的劝告,结果就是到处爆发农民起义,“或击之”。最后大明终于土崩瓦解。


《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为什么呢?读了《周易》再去读《论语》《老子》《庄子》等书,就会发现儒家、道家的思想都是发源于《周易》。如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就是损卦的义理吗?“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不就是谦卦的义理吗?而《易传》本身就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读《周易》,除了可以懂得哲理,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就是占卦。

有的人一听到占卦,就以为是迷信。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会遇到一些难以决断的事情。这时我们都希望有父母或老师在身边可以请教。当无人可以给你意见的时候,你可能会迷茫。但是如果学了《周易》,就可以用占卦来参考。

《周易·系辞》里有一句:“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意思就是,没有师长、父母请教时,《周易》就是我们最好的、贴身的、不分白昼黑夜的老师。

通过占卦,可以发现我们凭理智可能看不到的方面,从而帮助我们决策,减少迷茫。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经为《周易》的英译本写过一篇序言,名为《与中国精神》。他在文章里也举了自己占卦的实例,分析了西方人的科学、因果律与《周易》思维方式的异同,运用同时性原理来解释《周易》的占卦。

他在文中高度肯定了《周易》的作用:“《易经》出自历史悠久的中国,我不能因为它的语言古老繁复,词采华丽,就认为它不正常,恰恰相反,我应该向这位虚拟的智者道谢,因为它洞察了我心中隐秘的疑惑和不安。”

我对占卦的看法是,它可以让你在做决定的时候多一种参考,相当于你多了一位可以随时请教的高人。至于这位高人给出的意见,你接不接受,还是要有自己的决断。通过对《周易》的学习,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越来越深之后,不需要占卦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趋吉避凶了。这就是孔子说的“不占而已矣”和荀子说的“善易者不占”的道理。其实他们不是反对占卦,而是不需要占卦已经可以预知了。我们一般人不容易达到这种境界,所以需要求助于占卦。

我们都知道《易经》难读,那要怎么入门呢?

我的建议是先读一些现代人对《易经》的介绍书籍,如傅佩荣的《乐天知命——傅佩荣谈易经》,这是作者从五十岁开始学易经的全部心得,解说得非常通俗易懂。还有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这是他讲座的录音整理的,不太成系统,好处是亲切易懂,涉及面广,可以大体了解《易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

如果想看更轻松有趣的,可以读下易中天的《周易故事》和熊逸的《周易江湖》。前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周易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后者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易经的占卦方法和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占卦例子,谈来妙趣横生。

对还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朋友,我推荐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这书也是很多人推荐的周易译注,对历史上多家的注解进行了分析选择,可以说读这本书就能读到多家的研究成果。

对占卦有兴趣的朋友,推荐《白话高岛易断》。这书是有“日本易圣”之称的高岛嘉右卫门(高岛吞象)的代表作,也是他毕生研究周易的心血结晶。里面除了对每一卦卦辞、爻辞都有解释,而且释义的水平比国内的很多专家都高。还有,他对每一爻应该怎么占断都有讲到,并且举出了他占卦的实例。看他解卦的实例,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解卦能力。

更为难得的是,这书的译者孙正治、孙奥麟父子也是易学专家,而且文笔相当高,读起来晓畅明白。书后附录有一篇孙奥麟写的《译注有感》,用半文言写成,思想和文笔都令我折服。

不知不觉写了那么多,其实我也是今年春节才开始学,有一些心得就想分享出来,对《周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会继续更新学易心得。前辈高人也请多多指教,让我更快提高。

空山说历史


读书是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光靠读书开悟,是有一定难度的,还需要有生活的积累和自己的思考。读书、积累、思考,便是一个完成的体系。推荐几本对自己有感悟的书,希望对您有帮助。

1、对生活的态度:《慢煮生活》汪曾祺

生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能着急。汪曾祺的好书很多,这只是其中一本。生活是好玩的,是值得期待的。万水千山走遍,还是生活最真。你看门前的树,窗外的花,一花一叶皆有情。你去品生活的家长里短,你去感自己的一茶一饭,去体会生活的真。一个人的口味杂一点,宽一点,东甜西辣南酸北咸都去尝尝,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对人生的思考:《围炉夜话》王永彬

《围炉夜话》是一本通俗格言集,由清朝人王永彬所著。王永彬处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他以对现实洞若观火的烛照,力求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耀出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围炉夜话》没有严密的思辨,而是以简单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让人觉醒。

3、对阅读的尊重:《阅读致富》贝克·哈吉斯

这本书开启了我的阅读生涯,是最初的启蒙读物。书中有很多人生的常识和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书浅显易懂,能为我们的人生的道路指明方向。如果你能喜欢阅读,并通过阅读将成功的法则付诸行动,你没有理由不取得成功。

4、对开悟的禅心:《禅者的初心》铃木俊隆

生活中,我们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着,了解万物的规律。要始终保持这一颗初心,回归平静的生活方式,这是铃木俊隆禅师给我们最大的体会。“开悟”是铃木禅师禅道的核心,如果你想提高悟性,这本书是最好的读物。

读好书,读经典。读书,积累,思考,提升。而开悟,便要在阅读和人生之中体会……


大志读书


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讲的是主人公喜欢航海,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一次意外,漂流到一个小岛上,只有他自己幸存的活下来,在小岛上,从一无所有,到自己种田、做饭、缝制衣服搭建屋子造船,造枪、弓箭,抵抗外人的侵袭,最后得以回家。这个故事太精彩了,太激励人了,太震撼了。



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1、《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为卡内基经典之作,于1937年首次出版。本书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点,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以尊重、理解、真诚为基石,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2、《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全集》分为四部分:《挺经》、《冰鉴》、《家书》、《家训》,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曾氏传奇的一生。《曾国藩全集》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一部正直、严肃地为人处世的教科书。

它是“千古完人”曾国藩一生感悟的总结,是智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读者对读书论学的经验之谈,是成功者的奋斗经历,更是胸中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1917年,毛泽东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本书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回归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为读者打 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文化走廊,提供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钥匙。


励志达人说教育


林格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悟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林格小语“开悟”是佛教中的词语,但也早已成为关于教育上至关重要的概念了。觉悟性规律,是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利用这次《成长中的教育家》深度培训的机会,今天我来试着讲讲——人究竟是怎样开悟、觉悟的?1、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为了理解开悟的发生,先讲一个故事:在南北相对的两座大山上,各有一个寺院。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解、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天早上,两个寺院分别派一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场去买菜,两个小和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互不服气,在市场上相遇,经常或明或暗地较劲,互试机巧。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南寺院的小和尚听之,无语言对,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买了菜,回到寺院问师父,师父说:“下次你碰见他的时候,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你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就能击败他了。”小和尚听完,很高兴。第二天早上,南北寺院的小和尚又在菜市场相遇。南寺院的小和尚又问道:“你到哪里去?”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风到哪里我便去哪里。”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南寺院的小和尚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又站在那里,一时语塞。回到寺院,师父见小和尚满脸晦气,便问道:“难道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灵吗?”小和尚便将早上的事如实讲了出来,师父听了哭笑不得,对小和尚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胜!”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见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了,于是问道:“你到哪里去?”“我到市场去。”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没有话了,因为他不可能说:“如果没有市场,你到哪里去?”观晚霞悟其无常,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悟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南寺院的小和尚并不可笑,人都是这样一步一步阶段觉悟的,在教育中的觉悟是分阶段的,而且必须是分阶段的,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2、悟性的存在。人的悟性是怎样获得的?首先要深入的掌握“悟”字深远内涵,还需要结合脑科学的原理,进行深化、消化、活化。有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些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也是智慧的逻辑起点,比如,“悟”字,竖心旁,应当是“用心”的意思,右边是“吾”,就是“自我”,加在一起,就是自悟顿悟、内心透亮。人为什么要“悟”呢?是因为,人永远都是“迷”的,“迷者的悟”是也。最为经典的觉悟之道,某过于“启发”两字了。大家也许并不知道的是,“启发”是中国本土化教育的第一品牌,也是对世界教育的重要贡献。而启发的觉悟必须分阶段,因为人的觉悟是分阶段的。因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原则。否则,若是一次性塞给对方过多的东西,只会让对方失去学习的兴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人从简单处学起,放慢速度,让人学懂、学会,看到成绩,尝到甜头。康德及黑格尔所提出的认识模式:感性——悟性——理性,已经显示出了操作的消极性。在实现人的悟性的过程,其更加有效的模式是:感性——理性——悟性。这与佛教的觉悟模式:戒——定——慧,几乎异曲同工。感性,是指感觉上的认知,理性是逻辑上的抽象与总结,只有在理性层面上,才能进行悟化,亦即形成“跳”出来之后的新认识,是跃迁式的。悟性认识包含了人们从理性认识中提取出来的模式,是学透了能灵活应用活化了的知识,是完全属于自己个性所有的知识,更是人们在理性认识中亲切感受到的东西。悟,就是在理性中寻找感性,在抽象的理性中寻找更高级的感性。悟性,是在理性中所隐含的更高级的感性。如果说,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钻进去”,那么从理性到悟性的过程就是“跳出来”,这与我们所已经认同的“实践——理论——实践”是一致的。从左右脑协同的角度上看,“钻进去”是左脑的逻辑思维,“跳出来”是跳出左脑,进入右脑的获得模式上的确认,这就是人的悟性。人通常是这样认识事物或者知识的,先有感性认识,经过深入挖掘,抽象出共性后形成理性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深入”之后要求“浅出”,再一次变为理性中的感性认识,这就是“悟性认识”。悟,即理性中寻找感性,悟性,就是在理性中潜含的感性,是最高级的认识。这个问题有点过于抽象,不妨打一个比方,比如我们十年前认识了一个人,这十年来从来没有见过,但偶然在一次聚会上又碰见了,尽管他的体形、身高都有很大的变化,但你还是能一下子就认出来,所谓“烧成灰都能认出来”,就是指你对他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形成了“模式”,并实现了迁移:模式,就是可靠的概括。那么对于学习来说,怎样才是实现了迁移呢?比如孩子知道了4的二次方=4×4,然后当看到鸡的二次方=?,他立即知道鸡的二次方=鸡×鸡,这就实现了迁移。这个案例不仅折射出一个人开悟的本质,而且还折射出教育最基本方法“启发”的过程:在“有”与“无”之间,引导人学会觉悟,举一而反三,最后融会贯通。3、想得到——做得到。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到,做不到呢?在“想到”和“做到”之间有一座怎样的桥梁呢?这座桥梁——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开悟”。人没有“开悟”时,即使知道了,想到了,还是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动,达到目标。比如,不善于读书的人,书读得越多就越糊涂,知识就成了人的拖累,而会读书的人,可以通过读书实现开悟。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这个问题。开悟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个经典的阶梯模式:第一模式:读万卷书。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区分、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二模式:行万里路。就是通过实践、体验、接触,在阅历的基础上,获得重返的感性认识。第三模式:阅人无数。就是大量接触不同的人,从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处,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模式认识”。第四模式:跟随成功者的脚步。模仿与跟随是普通人获得顿悟的一种捷径。第五模式:高人点悟。高人的启发与点悟,是人开窍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第六模式:自觉自悟。最终的觉悟是人内在的、深度的自我觉醒与豁然开朗。总而言之,开悟或者觉悟,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是人生的一种欢喜。世界上任何的欢喜,精神的,肉体的,都会在坚持之后的某一个拐角处出现。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坚持,没有坚持,就没有欢喜,也就没有能力。坚持,不是爆发力,是一种韧性,无坚不摧的往往正是这种看似绵薄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我们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做双手悬挂运动,通常在单杠上坚持做十几分钟就觉得再也坚持不住了,并从单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面。但我们这样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种意外的情况下,你的双手握住的不是离地面2米的单杠,而是离地面500米的机翼,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人营救,于是只有耐心地坚持着,这时,也许你能超乎寻常地坚持一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意志力在发生作用。人有许多极限,通常情况下,是无法超越的,所以许多人做事情,到了艰难的时候,就放弃了,就像从单杠上轻易跳到地面一样。而事实上,欢喜,往往会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儿时出


攀阅


佛顶尊胜陀罗尼,金光明经,僧伽吒经,地藏经,华严经


悠悠63067340


最近在看一本有关江南写的小说《龙族》,之前也有看过。现在准备重温一下。我特别喜欢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就是说一个衰小孩如何在别人的帮助下一步步成长的故事。

但是,《龙族》同样也是一个悲剧。在书中的每一个人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主人公路明非虽然有那么多的主角光环的加成,但是他自始至终都能感觉到孤独在慢慢地侵蚀着他,因为血之哀,因为小恶魔路鸣泽。他体内拥有着强大的力量,但是他却只想克制住他。他的骨子里依然还是那个衰衰的小男孩,所有人对他的爱都是像对他的施舍。

因为楚子航和诺诺两个师哥师姐在帮助着他,他黑暗的世界才慢慢地光明起来。因为绘梨衣,他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那种极度想要保护自己身边的人的欲望,让他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在战斗!当我们一路随着主人公路明非走过来,我们也慢慢地成长了。过去的生活虽然很美好,但是未来要想可期,注定风雨兼程。

谢谢《龙族》陪伴我的那段美好时光,它让我在无聊的生活当中重拾希望。我们其实有时候也和路明非一样,逃避着现实,甚至不想长大。但同时也害怕失望,内心善良,无欲无求。但却也偶尔中二,心中的不屈的火焰随时都会燃烧,不为别的,为的是保护自己最爱的人,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曾经那个受你们保护的小孩总有一天也会长大,也会成长起来保护你们。总之,《龙族》这本书里面有太多太多让人感动的地方,每次都会戳中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这种心里的描写,让我们陪伴着他一同成长,这就是青春啊。总会有一天,自己身边的人会慢慢地离开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也要保护自己所要保护的人。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但是骨子里的热血依然还是没变。


弗兰克内尔


《百年孤独》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怎么感受到一本好书是名著,是经典?那便是你在看完整本书之后,会被其深深震撼。同时也知道,这种文字是无法被人超越的!

《百年孤独》无疑是我看过最好的一本小说之一,虽说之前也已看过几本马尔克斯的书籍,对他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那些小说的文字也很大胆很魔幻,但却没有百年孤独这么有力量,就像是一个有着巨大引力的黑洞,吸引着我震颤着我。

刚开始读的时候可能会被书中各种相似的名字混淆,读的略有点吃力。但是读到最后二十页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作者为何这般“刁难”读者,醒悟书名的真实含义,不禁感叹这就是经典,是伟大的小说!

名著自有名著的价值,不然无法被捧为名著。读者无法发现它如“金子”般闪亮的价值,只能说是自己的损失。一本好的小说,读的不是故事,是人生!



茅台镇鹏彦酒业


我觉得道家的很多著作都是比较入世适合我们现代人读的书,因为里面既有处世哲学又能够帮助悟出一些道理。我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人生的起伏,现在很多朋友说我活的很松弛但是又很努力。大家读的时候不要总要得到什么结果,或者马上得到一个两个有效的点,而是多结合自己的性格和生活去感悟,会特别有帮助!推荐两本《老子他说》和《易经与人生》希望你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