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对明代宗朱祁钰很不公平?朱祁钰是昏君?

说史君


朱祁钰不是昏君,他就是被权力迷了心智,办的事情有点太绝了。

历史上对朱祁钰对朱祁镇的态度有两种观点,把他哥哥关起来,大门封闭,只开一个小门。有一种说法是关虽关,但保证了朱祁镇日常生活和需要,还有一种说法是连日常饮食都有所亏欠。这里我要说的是,总之是把朱祁镇关起来了。

景泰四年(1453年)发生的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死,是造成朱祁钰悲剧的关键。在这之前,朱祁钰废掉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儿子。但朱见济死,太子位应该回到朱见深那里。可是朱祁钰对他哥哥的防范太过了,对任何上书这项提议的人都大加斥责。本来按照孙太后的意思是朱祁钰“代”朱祁镇行使皇帝权力,现在这么搞,已经不是“代”了,孙太后那里很不满意。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再有大臣上书立储,朱祁钰仍与以驳斥,并准备接外地襄王世子进京。这件事被别人听到后纷纷议论,此事已经严重违背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近脉血统不用用远支,这事嚷六部大臣都心怀不满。

再加上于谦,于谦是个直臣,为人清白不会拐弯,在日常工作中因此得罪了小人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于谦阻断了他们上升的渠道,他们必然寻找别的支持者。

就这样,景泰朝里,太后、六部、武将、内侍,除了于谦剩下都站在朱祁镇的那一边,发生夺门之变也就不奇怪了。


甲申十七年


明代宗朱祁钰,不仅不是昏君,相反还是一位不错的明君。可惜我说了不算啊,皇帝说话才算数。

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镇重新上台以后,把朱祁钰一撸到底,不仅牌位从宗庙给撤掉了,连皇陵都不给他进去。等于是否定了朱祁钰在位8年的事实。

明英宗朱祁镇说话当然是算数的,谁让他是最大的呢?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几乎销毁了朱祁钰时期的所有丰功伟绩,留给历史的,可就是一个形象比较单薄的景泰皇帝了。

成化11年,朱见深恢复了叔叔朱祁钰的名号。

朱见深是个有良心的皇帝,他虽然偏爱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可是这不影响他个人的判断能力。

朱见深3岁做了皇太子,可是父亲被瓦剌人抓走再送回来的时候,朱见深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不过叔叔朱祁钰并没有杀掉这个侄子,而是将他给罢黜了。

按道理朱见深是要痛恨自己的叔叔,可是朱见深称帝以后,一反常态,非要给自己的叔叔平反,他的理由还很充分。

  1. 首先,朱见深认为,朱祁钰在大明朝最艰难的时候登基,保住了大明王朝的社稷,8年努力治国,天下太平,对得起大明王朝的列祖列宗。
  2. 其次,朱祁钰被罢免皇帝封号,其实不是朱祁镇的主意,而是当时石亨那帮奸臣所为。朱祁镇事后想起来,也是非常痛心的。
  3. 再者,朱祁钰毕竟是朱见深的亲叔叔,而且这个叔叔对自己真的还可以,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抹杀朱祁钰做皇帝的事实。

其实我认为朱见深这么做,那是有恃无恐的,为什么呢?因为叔叔朱祁钰没有儿子。既然没有合法的继承人,自然就威胁不到朱见深本人及其后人的皇位。

所以给朱祁钰平反,那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而且朱祁镇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被后世所诟病,这里朱见深的行为,也算是为自己的父亲赎罪了。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明史》

这就好比,当年三国时期,孙权为什么不追封自己的哥哥孙策为皇帝?只是给了他一个长沙桓王的封号,因为孙策的儿子尚在人间,封了皇帝,这些娃岂不是要跟孙权的后人争夺帝位?

朱祁钰和于谦,属于利益捆绑集团。

朱祁钰是朱瞻基的庶子,朱祁镇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以后,将弟弟朱祁钰封为郕王。这本身对弟弟已经是不错的了。

可问题是朱祁镇被瓦剌人掳走了,皇太子朱见深才3岁大,而且若是由他登基,瓦剌人铁定会来勒索大明。

为此于谦与太后商量了一番,决定将朱祁钰推上皇位。这种事情,朱祁钰从来没有想过,他当然十分害怕。可以说,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人,有三个。

  1. 第一个就是大臣中的代表于谦,于谦不仅反对南迁,而且反对将年幼的朱见深立为皇帝、因为于谦不希望大明王朝受到瓦剌人的牵制。
  2. 第二个就是孙太后,她是朱祁镇的生母,朱祁钰不是她的儿子,所以说孙太后能够确立朱祁钰的帝位,这给朝中大臣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3. 第三个就是朱祁镇本人。说老实话,朱祁钰真的不愿意趟这个浑水,他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日子不要太舒服,可是朱祁镇偏偏被人抓走了,这就由不得朱祁钰了。

被这三个人架着,朱祁钰强行被确立为皇帝。这三个人当中,朱祁镇能报复的只有于谦一人而已,所以于谦和朱祁钰才是真正一条船上的人。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以后,不可能杀掉自己的母亲孙太后,更不可能杀掉自己。只能对于谦下手,他是支持朱祁钰的罪魁祸首,当然要伏法。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

至于朱祁钰本人,那下场就更惨了,不出意外,应该是被朱祁镇给弄死了。朱祁镇夺位一个月以后,才想起来,自己的弟弟还活着,立马跑过去把他给弄死了。

历史的确欠朱祁钰一个交代。

明朝的皇帝按照史书记载,实在是太奇葩了,一个比一个特别。明宣宗朱瞻基是个蟋蟀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喜欢跟老虎豹子住在一起,明世宗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钧数十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做木匠活。

壬申,罢福州,建宁银场。甲戌,平江侯陈豫、学士江渊抚辑山东、河南被灾军民。二月乙巳,以雨旸弗时,诏修省,求直言。三月壬子,赐孙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辛酉,学士江渊振淮北饥民。王文抚恤南畿。甲子,总督两广副都御史马昂破泷水瑶。庚辰,缅甸执献思机发。---《明史》

大明朝的皇帝,很少有正常可言的。可是朱祁钰却正是那几个正常皇帝中的一个,可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1. 朱祁钰任用于谦主持朝政,坚决抵挡瓦剌人南下,守住了大明江山的大北方,可以说真正完成了天子守国门的重任。
  2. 朱祁钰对受灾严重的地区,采取了轻徭薄役的政策,同时还花了大价钱赈济灾民。
    此外,他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格,减少宫中各类开支,可以说是一位勤勉的皇帝。
  3. 朱祁钰当政期间,也曾经命人治理水患。徐有贞作为主持人,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治水计划,开凿了一条100英里的河渠,花费了2两年时间完工,此后使用了足足34年。

由此可见,朱祁钰治国期间,还是励精图治,做了不少事情的。这些事情是无法抹杀的,而其他被朱祁镇抹杀掉的事情就更加多了。

所以说,朱祁钰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绝对不应该像现在这么低。如果真正给他一个公平的对待,或许他在明朝皇帝中,属于英明帝王的前三名了。

总结:朱祁钰亏在没有子孙。

很多人说皇帝三宫六院,多么多么不好。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皇帝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儿子足够充足,那么他的身后事才会得到妥善解决。

朱祁钰可怜,只有一个儿子朱见济,还夭折了。所以说朱祁钰生病以后,不少大臣就建议立朱见深为太子。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这么一来朱祁镇就再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即使朱祁钰再不愿意,也必须要接受这个无奈的事实。

石亨这些大臣,在朱祁钰朝其实很受重用,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倒戈朱祁镇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跟着朱祁钰没有盼头。

皇帝必须要有继承人,那么臣子跟着他才有盼头,至少不会被清算。可是朱祁钰没有继承人,于谦还死跟着他,结果果然被清算了。


江湖小晓生


朱祁钰不算昏君,历史对他不公平也可以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没有儿子为他歌功颂德甚至最后连祖陵都进不了,造成这个局面有他的原因也有他哥哥朱祁镇的原因。

如果说昏君,明朝出现的第一个应该是冲龄即位的朱祁镇,也就是明代宗的哥哥。

朱祁镇的昏招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同样是冲龄即位,与康熙的执政环境相比,朱祁镇要幸福的多。三杨内阁最起码没有像鳌拜那样,跋扈得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也许正是这种生于安乐,使朱祁镇一点也没有忧患意识,反而养成了舍我其谁的自大性格。

随着三杨内阁和张太后皇太后的相继过世,朱祁镇成了没有约束的自由的小鸟。没经历过风雨的他在宦官王振的引导下,发动土木堡之役,最终将自己置身于危墙之下,成为也先的俘虏。朱祁镇北狩之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孙太后和于谦的主持下,朱祁钰即位,朱祁镇成为太上皇。

朱祁钰临朝

朱祁钰在临朝后,愤怒的朝臣们请求诛杀王振的九族。王振的同党马顺站出来,斥责言官。朝臣们在给事中王竑廷的带头下将马顺打死,朝堂上一片大乱。朱祁钰害怕,刚要走被于谦拉住,于谦说:“顺等罪当死,勿论。”朱祁钰才下令,马顺之死不予追究。

由此可以看出,朱祁钰性格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在于谦的辅助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也先多次表达了想将朱祁镇放回意愿,而朱祁钰却不想接回朱祁镇,一时间朱祁镇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在朱祁镇被明朝派出的使臣接回后,直接被安排了南宫。权力一旦拥有谁也不愿意放手,朱祁钰虽然贵为皇帝也是凡人一个,他也不可能脱俗,朱祁镇在被软禁南宫的几年中,是有机会莫名其妙地“被死亡“的,可是朱祁钰明没有那么做。他还顾念着一点亲情。

朱祁钰被不公平对待的原因

朱祁钰在位期间,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之象。从政治方面看,朱祁钰不算昏君,反而是复辟后的朱祁镇是一个昏君。

朱祁镇忠奸不分,忠臣于谦被杀,奸臣王振却被立旌忠祠。

冬十月丁酉,赐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朱祁钰在朱祁镇复辟后一个月去世,谥号被称为“郕戾王”,不但剥夺了皇帝的称号还被封了个恶谥。朱祁镇最终以亲王的规格安葬在北京西山。

总结:

朱祁钰遭遇到历史的不公平对待,与继位的皇帝不是他儿子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朱祁镇才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抱影无眠夜归人


历史对朱祁钰很公平,相对于历朝历代以藩王身份终老一生的数不胜数的皇子来说,朱祁钰要幸运多了。虽然,朱祁钰不昏庸,但也决非明主,他性格懦弱,缺乏一国之君应有的心胸,胆略,智慧,只是机缘巧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又被无情的抛弃,究其原由,实在是自身的原因,怨不得他人。

突如其来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朝庭至上而下的人们都想不到的,猝不及防的变故让习惯了惯性思考的人们,一时间无所适从。


国不可一日无主,于谦等反映敏捷的大臣,马上想到这个致命的问题。于是,郕王朱祁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虽然,当时的人们有多种选择,如立朱见深为太子,大后听政。或者,朱祁钰监国,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最终大臣们还是选择了拥朱祁钰为皇帝,大概人们这样做更能断绝也先的非份之想,更能杜绝外地藩王的觊觎之心,在纷乱如麻的时局中更有号召力吧。

总之,从来没有非份之想的朱祁钰被推上风口浪尖上,相较于李世民等人为了皇位所做的拼死争斗,朱祁钰的机遇无疑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天大好事,虽然,时间点上有点尴尬。

朱祁钰没有丁点的思想准备,他也没有自己贴心的人才储备。这一点,从他登上皇位后没有大力提拔自己人上就能看出来。其实,就是他想提恐怕也无人可提,从这种困局上来看,朱祁钰根本上就是一个庸庸无碌的平常人。

历史也给了他充足的时间来弥补这些缺现。他做皇帝的时间有七,八年之久,这段时间,如果,朱祁钰有雄才大略的话,足够了。可惜,他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说,他没有利用好上天给予他的有利时机。

当夺门之变成功时,他还是亳无知情,可见他对朝局把握能力之差。当召集大臣上朝的钟声想起时,他的第一反映时问手下人,是否是于谦?言外之意,他认为于谦可能谋反。

于谦是什么人?于谦是帮他力挽狂澜的人,是扶他上位的人。如果这样的人都不能成为他的贴心人物,天知道朱祁钰还能依靠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朝代的大臣中,都是鱼龙混杂的,清一色的正人君子或小人都是不可能的,关健在于皇帝的关控能力。即便是后世的文盲皇帝朱由校,也没有让魏忠贤为所欲为。朱祁钰的大臣中有曹吉祥,徐有贞这样的人物不足为奇,但是,他的控制能力太差了,不仅给了他们足够的权力,附带也让他们有了谋反的心思。于谦没有谋反的心,却得不到信任。

朱祁钰至所以有死后不能入皇陵的待遇,是因为朱祁镇的重登皇位,那么,朱祁钰有没有避免的可能呢?有,但他没有做成。这里也虽有天不假英年和子嗣凋零的遗憾,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忧柔寡断有莫大的关系,他太缺乏要么不做,要么把事做绝的很劲了。只是杀几个太监,砍几棵树,把朱祁镇的待遇降低,太小儿科了。

历史的风浪把一个资质平常的人,推到风口浪尖上,并非只是对他的垂青,更多的是考验和煎熬。通过了,他就名垂青史,通不过,他就入地狱。怨不得他人。


一叶小舟168521774


大明政府在明代宗朱祁钰带领下外拒边患,内抚民众。对外,瓦剌人被击退,最终放回英宗。对内,赈济灾民,治理黄河水患。王振专权时期被堵塞的言路,到他这也被重新打开。大明王朝在他手上,终于又逐步安定下来。当时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直逼京师,国事已经万分危急了,这时朱祁钰出来,力挽狂澜,任用于谦等人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至此一役,培养出大批忠臣良将,明王朝中兴有望。朱祁钰执政期间,善用贤臣,勤于政事,堪称明君。因后期污点否认之前功绩是不公平的。

明代宗朱祁钰后期因为被权力利欲熏心,在加之心胸狭隘、多疑多虑、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软禁太上皇,废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后来朱祁钰病重不起时,其太子朱见济已死,却为了自己面子,不愿复立前太子朱见深为太子。给自己留下污点。。





朝花夕拾算不算晚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怎么能说历史对明代宗不公平呢?对他不公平的是他哥哥朱祁镇,而他对他哥哥公平吗?专制之下 国不可二主,最是无情帝王家而已。明代宗不是昏君。明朝有昏君吗?昏君的重要标志是掌控不了朝政,明朝即使到了崇祯都牢牢的控制着朝政大权,他一个昏君也没有。明朝的皇帝是变态,是他们基因问题。明朱的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在他们的后代之中。明代宗是明朝皇帝中比较被忽视的那位,在位时间不长 只7 年,也不太变态,也就没什么演绎的。但是也无意间留下了磅礴的一笔, 景泰蓝 。景泰就是他的年号,在他的时期瓷器历史上曾经绽花努放的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