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01

記憶中,奶奶是位對生活方式非常講究的女人。

印象最深的是在奶奶家吃飯,飯桌上總是會多一副筷子,奶奶就用那副筷子給我碗裡夾菜,夾完後,就用回自己的筷子繼續吃飯。

兒時我一度以為那是奶奶家吃飯的“規矩”,從不曾問過原因,直到多年以後,我才意識到那副筷子的真正意義。

那副筷子中所蘊含的是,奶奶與我,關於文明的約定。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02

其實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公筷,它也是代表傳統飲食文化的載體之一。

然而在當代,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公筷卻沒有得到普及和推廣。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表明,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的前列。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關,其中有不少疾病都是由合餐引起的。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從家庭就餐使用公筷開始,

每個家庭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用公筷夾菜,是對家人的關切愛護。

使用公筷,變疫情為益情,

倡議所有家庭,履行文明約定。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夾菜要從自己身邊的位置開始,不可以戳食物。”

“吃菜不能用筷子在盤子裡翻來翻去,挑來撿去。”


03

如今,聽到奶奶將這些說給小侄子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些關於文明的“約定”,就是“最美家庭”的傳家寶。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識別二維碼,查看趣味H5

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等你來參與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北京人看過來|首都最美家庭,為愛使用公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