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錦祠堂”位於閩長溪縣勸儒鄉擢秀裡(今霞浦赤岸),元代仁宗皇帝所敕建,祭祀出使日本遇難對馬島的赤岸人王積翁。王積翁(1229~1284年)是南宋參知政事王伯大的嗣子,歷宋元兩朝,官至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他“資性明超,才識博敏,施於學而學贍(學識豐富),發於政而政舉(政績出色)。”皇慶元年(1312年),元仁宗皇帝加贈王積翁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國追封閩國公,改諡“忠愍”,準立廟祭祀。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至治元年(1321年),其子正議大夫(正三品)、前饒州路總管王都中(官至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趁母喪丁憂,回到祖籍地赤岸為父建祠,當地人稱之“錦祠堂”。“錦祠堂”前有碑,由翰林學士元明善撰文,大書法家趙孟頫書丹並篆額,蘇州吳德言鐫刻。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死後追封“魏國公”,諡號“文敏”,是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元代書畫雙絕,生平自不必詳說。元明善是元代著名文學家,做文章追求“若雷霆之震驚,鬼神之靈變”,與姚燧、張養浩齊名。柳貫評價他“德美才秀,務時成志。”延佑六年(1319),元明善​和趙孟頫​曾合作為王都中主持重修的漢番君廟撰文與書丹。“錦祠堂碑”這次是三人第二次隔空合作。​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吳德言是蘇州刻工,以工藝精絕聞名於世。著名書法家對刻工往往有嚴格而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們認為以刀意來準確表現筆意,非良工不能為。趙孟頫就是其中典型,每件作品都指定專人刻碑,吳德言善於刻碑,聲名最著,自然深得趙孟頫的信賴。

赤岸“錦祠堂”碑集著名文學家、著名書法家、著名雕刻家文墨技藝於一身,堪稱元碑“三絕”。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錦祠堂”位於赤岸何處呢?元明善為“錦祠堂”所作《閩國公王忠愍祠堂記》中提到:“祠堂在閩之長溪赤岸,實公之故宅。赤岸有東巖,又公童時之所釣遊,神靈其妥享焉!”《霞浦鳳城王氏宗譜》記載,“一元朝欽賜祠堂一所,在林家屋後。田八十頃、宅一區載石碑。”

也就是說,祠堂由王積翁赤岸祖屋改建而成,位於林家屋後。附近有王積翁孩童時期釣遊玩耍之處,名喚“東巖”,應靠近羅漢溪。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祠堂前還建有迎神祠,歲時薦享。祠堂落成之時,還使長溪之人歌招魂辭:

睇丹霞兮霍林,三山兮嶔岑,

美人兮不返,玩草兮傷心。

昭哉世祖,闢土兮八荒永,

窮海澨兮扶桑,彼蕞爾兮日本。

何獨遠兮化光,挺崢嶸兮頭角,

淬銛鋒兮舌鍔,卻三軍兮膽落。

風淒涼兮海嶽,孰狂噬兮狺狺,

賊忠良兮不仁,俯長溪兮薦毛。

獻桂醑兮清醇,靈之來兮中流,

載靈旗兮加雲輈。

美人美人胡不歸,來山中夷狄。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可惜赤岸地處偏僻,元代之後“兵燹頻仍”,又經倭亂、遷界,到清末已是“荒煙滿目,過客悽然”,逐漸淡出世人眼線。

趙孟頫(趙子昂)所書“錦祠堂”碑,據說民國時還在,文革中被沉入一處名叫“蘆燭洋”的蘆葦蕩中。赤岸錦祠堂碑,未能有拓本流傳於世,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王純鴻 作於2020.3.15)

赤岸“錦祠堂碑”鮮為人知:趙孟頫書法,元明善文章,吳德言刻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