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到底是毀在英法聯軍的手裡還是國人自己手裡?

你丫的歷史

圓明園到底是毀在英法聯軍的手裡還是國人自己手裡?其實這個問題本來不是個問題,但這幾年卻在中文互聯網上成為了問題,石頭君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個定義問題,把定義問題解決了,問題的答案也就很明白了。

英法聯軍對圓明園做了什麼?

說英法聯軍對圓明園做了什麼,最有說服力的記錄恐怕應該是當時參與了劫掠圓明園行動的當事人自己的回憶了,那現在石頭君就給大家原封不動地介紹一段當事人自己的回憶。這個當事人要說起來名氣很大,是後來領導洋槍隊鎮壓了太平天國的英國人戈登。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戈登是英國皇家工兵部隊的一名上尉,參與了對圓明園的劫掠。而下面這段話就是戈登事後的回憶:

我們(從圓明園裡)走了出來,在將它洗劫一空之後,我們把整個圓明園都燒了,以蓄意破壞的方式把這座用400萬英鎊都買不下來的最為珍貴的地產給燒了。我們每人得到了至少48英鎊的獎勵,我自己乾得很漂亮。當地人很有禮貌,但我想那些官員們會很恨我們,在我們對圓明園做了那一切之後,他們肯定會恨我們。你們根本無法想像我們燒的那些地方有多美麗和雄偉。把它們燒了確實很讓人心痛。其實這個地方非常大,而我們的時間也很緊,所以我們沒法仔細的劫掠。有大量的金飾品都被當成銅塊直接燒了。對於一個軍隊來說,這確實是卑鄙無恥、道德敗壞的行為。

後來領導洋槍隊鎮壓太平天國的戈登也是親手摧毀了圓明園的英法聯軍一員

戈登的親身回憶其實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而根據史料記錄,從1860年10月5日開始,英法聯軍就派出部分士兵佔領了圓明園,儘管此時沒有有組織的破壞行動,但兩國士兵已經私下開始進行劫掠。而10月18日,英軍統帥額爾金命令摧毀圓明園。英法聯軍出動了3500名士兵開始了有組織的摧毀行動。在像戈登回憶裡說的那樣把圓明園裡的財富搶劫一空之後,英法聯軍放火將圓明園建築付之一炬。

曾經風華絕代的圓明園

在英法聯軍破壞圓明園之前,圓明園號稱有150餘景,也就是說至少有150棟建築,而在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之後,圓明園卻只剩下了13棟建築沒有被焚燬,其中多數還是因為在湖邊無法焚燒。

搞清楚定義,答案一目瞭然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在英法聯軍劫掠並燒燬圓明園之前,圓明園是萬園之園,是中國園林最高水平的象徵。而在英法聯軍劫掠之後,圓明園已經變成了一座廢墟,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已經是垃圾堆了,只是裡面還殘存了一點沒有被完全搶走的金銀。

敘利亞一個建築戰前戰後對比圖

石頭君可以打一個比方,比如像上面這樣圖片裡,敘利亞一個建築戰爭前的樣子和戰爭後的樣子,而本來像戰前圖片裡那樣的圓明園在英法聯軍劫掠之後,就已經基本變成了圖片下半部那種狀態了。也就是說有些建築還沒全倒,但有正常判斷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它已經是廢墟了。後來又過了一百多年,因為當時還沒有保護文物的觀念,那裡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個廢墟,沒有其它意義,有些人從這個廢墟上拿走一些磚頭石料之類的東西,使廢墟比之前更加破敗了一些,然後有人就說圓明園不是英法聯軍摧毀的,是中國老百姓自己摧毀的,這是有正常思維的人能說出的話嗎?

沒被摧毀之前的圓明園海妟堂

現在的圓明園海妟堂遺址

所以圓明園毀於誰手是非分明,沒什麼可混淆的。當然後人可以質疑當時清朝朝廷的愚蠢和無能,也可以質疑後來中國一些老百姓的愚昧無知,因為英法聯軍有組織的摧毀圓明園和之前清朝扣押並殺死部分英法聯軍議和代表團成員確實有一定關聯。但這種質疑和摧毀圓明園的真兇絕對不能混淆,圓明園是被英法聯軍有組織地劫掠之後摧毀的,這個事實清楚明白,不容抵賴。


桃花石雜談

圓明園,這個舉世矚目的萬園之園,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用了一百多年的光景集全國之力打造的曠世精品皇家工程。其豪華精美的程度從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評價中便可見一斑,雨果說:“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它是法國人眼中的天上人間,是人類文明史最輝煌的一頁。


但這座享譽中外的卻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主導開闢毀園之先河,圓明園遭受了火劫,但周遭土匪,百姓,守園官兵亦為趁火打劫者,名貴的大件兒被英法搶走,小件的被國人拿走,但這個時候的圓明園的古建群基本都在。但這種情況沒有保持太久,到民國時期,各大軍閥都公開的來圓明園盜取石構件建材來裝修自家庭院,如張學良就來此拉走了十幾車精美的石料給其父張作霖修建陵園,其他的學校等單位也來此進行蒐羅,圓明園大到主建築的構架小到屋瓦石條都被拿走,如今在知名學府北京大學主樓前就有不少的圓明園遺存。老豬本人實地探尋了這裡,給大家拍攝了這些珍貴的圓明園遺蹟。

這個是1925年美國牧師翟伯運走位於圓明園西北隅建於乾隆七年的安佑宮三根華表之中的兩根,這兩根華表為漢白玉石雕,上面刻有精美蟠龍雲圖案,極為巍峨壯麗。



這個是現在在北大主樓旁的一對石麒麟,此為清雍正三年圓明園大宮門前的原物,其刻工極為細膩,且體態逼真,是圓明園精美的文物代表。

這個位於北大主樓前面的丹陛石也是原來圓明園安佑宮前的原物,如今被鑲嵌在主樓臺階上。

所以各位看官,到此圓明園到底是毀在英法聯軍的手裡還是國人自己手裡?這個曾經的輝煌如今變成了如今片瓦無存的遺址,相信各位心裡都有一杆秤了。


老豬的碎碎念

圓明園第一次慘遭毒手,確實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乾的。

但這話它不完整,只說出了十分之一的真相。

從1860年英法聯軍的火劫之後,圓明園在隨後的歲月裡,又先後經歷了更嚴重的木劫、石劫土劫,最終成了如今這幅破敗心酸模樣。

第一劫:火劫,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進了圓明園。守院大臣文豐投水自盡,向朝廷盡了最後一點忠。

從10月6日至9日,英法聯軍放縱部隊搶了整整4天。

綜合各方史料,此次劫難最早動手搶劫的是法國人

法國人6號晚上7點鐘先進園,進園就開始搶。

英國人是7號早上11點才進園,一進園還比較矜持,但看法國人搶的那麼開心,後來就索性放下矜持了。

但除了英法聯軍搶劫外,附近的村民趁火打劫更不在少數。

在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的同時,附近的村民與土匪也紛紛加入進來。

特別是在10月8號英法聯軍撤出圓明園後,這波人搶得更歡。

留守北京的恭慶王10月13日給咸豐的奏摺中寫道:

——隨後因洋兵退出,開始有匪徒乘勢聚眾搶掠,這種情形,令人切齒痛恨,無從下手。現已急調綿勳派兵一千名,駐紮在圓明園剿辦土匪,以安人心。

圓明園的首次劫難,有外來的強盜,更有貪財的家賊,最後以英法聯軍的一把火宣告終結。

第二劫:木劫,1900年八國聯軍破壞圓明園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英軍成為對圓明園最感興趣的軍隊。

從現存相關資料來看,此次搶劫英軍所獲最多。

事後,英國駐京使館還專門舉行了搶劫物品的拍賣會。

除英國外,德國、意大利的軍隊當時也駐紮在圓明園一帶,自然也少不了一番搜刮搶奪。

與1860年的火劫不同,這一次,圓明園所遭受的是木劫。

因為冬天來臨,聯軍為取暖,將圓明園中凝聚著匠人多少心血、精心雕制的窗框拆毀,當柴火燒。

更令人心痛的是圓明園裡那些長了數百年的古樹。這些樹木盡毀於國人之手,園中巨大的松柏樹,被砍倒變賣。

臨近圓明園的清河鎮,一度木材堆積如山,成為一個繁忙的交易市場。

不出數月,園中幾無盈尺大樹。

更誇張的是,有人居然直接在圓明園中開辦木炭廠,把許多被人砍倒運不出去的樹木,直接燒成木炭出售。

而這些,均為國人所為。

據宣統年間的清宮檔案所載:1900年10月間,每天裝運出園的木材多達30余車。

第三劫:石劫,民國初期軍閥哄搶圓明園

1911年辛亥革命前,圓明園雖破敗,但如大水法、遠瀛觀、西洋樓等建築,因是石質構造,仍大致保存無損。

等民國建立,北洋政府成立後,圓明園就徹底成了大小軍閥們的建材場。園內凡是可用之建築材料,從地面上的石條、假山、磚瓦,到地下的石基、銅管,全部被挨著搜刮。

最繁忙時,每天有幾十輛軍人押運的汽車出入園中,這樣的劫難,先後斷斷續續進行了20多年!

大凡園中可用之物,蕩然無存。

坐落於圓明園西北角的安佑宮,門前的一對華表,一根被燕京大學所移,安放於其西門內教學樓前。另一根則移至民國新建的圖書館門前。

第四劫:土劫,1937年北平淪陷後圓明園成了稻田

1937年北平淪陷後,一度糧食緊張,圓明園附近百姓開始慢慢入園,平山填湖,引水種田。

數年之後,當初偌大的皇家園林,漸已成了一片廣袤的農田。

想起了孔尚任《桃花扇》裡的詞: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

五十年尚且如此,更何況這兩百餘年國運衰竭,風雨飄搖中!

在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後,圓明園終於、徹底、完全成了現在這份破敗的樣子!


風談天下

圓明園在近代中國被焚燬了兩次,第一次被毀是在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第二次是八國聯軍侵華後的1900年,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圓明園遺址實際上1900年再度被毀後的遺址,儘管我們教材上把圓明園被毀的主要責任歸結於英法聯軍,但是實際上真正的兇手不止英法聯軍,其中甚至還有我們自己的國人。

當然,焚燬圓明園的主要責任肯定還是在英法等外國人身上。不過隨著大量的英法聯軍檔案和資料的公佈,我們可以發現,火燒圓明園實際上是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以後臨時起義的一個的事情,因為當英法聯軍進入的時候已經是氣溫下降的10月份,後勤供給的緊張迫使英法聯軍必須速戰速決,所以他們就想到了燒掉圓明園來迫使清政府投降。其次,英法聯軍在進入北京後出現了矛盾,這也是最終釀成圓明園被毀的悲劇的主要原因。

關於國人參與到了對圓明園的焚燬和劫掠的最主要的傳言是關於龔自珍的兒子龔孝拱的,不過這個傳言不是從圓明園被毀後立即發生的,而是在民國初年以後才逐漸流傳開來的。

實際上,當時居住在圓明園周圍的居民也參與到了搶劫圓明園的行列中,當時的國人還普遍沒有形成現代的國家和民族的觀念,所以在私利和國格之間,他們大部分人選擇了私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的《圓明園》裡面曾經這樣描述當時圓明園被劫掠的情形:“居住在圓明園周圍、海淀一帶的上萬民眾連日到圓明園搶劫,局勢平息後,朝廷從當地民眾手中將大量的贓物回收。”

即便是清人的記載,也描述了類似的情形,清代王湘綺在其所著《圓明園詞》中曾經這樣寫道:“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


青年史學家

嚴格來說,圓明園是英法聯軍放火焚燬的,之後,這些侵略者幾乎將園內的珍藏劫掠一空。遺憾的是,有不少大清子民也參與了對圓明園的洗劫。也就是說,圓明園毀在英法聯軍的手裡,一部分國人也乘火打劫,淪為英法強盜的幫兇。

1859年5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駐守天津的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下令清軍炮擊強闖大沽口的英法軍艦,擊沉敵艦十艘,擊死擊傷400餘侵略軍。第二年,英法兩軍集結了兩萬餘兵力,再次進逼到大沽口外,清軍不思抵抗,侵略軍幾乎兵不血刃地從塘沽登陸,並在新河將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部隊擊潰,很快佔領了天津。

英法兩軍隨即向帝都北京殺去。沿途清軍一觸即潰,聯軍又在通州八里橋再次擊潰僧格林沁的部隊,很快就兵臨北京城下。咸豐帝只好帶著后妃皇子一道煙逃往承德,留下諾大的一座京城任憑英法軍隊宰割。

英法聯軍的指揮官知道位於京郊的圓明園是咸豐帝平日居住的行宮,便在翻譯官龔半倫(龔自珍之子)的帶領下向圓明園進發,攻進圓明園後,便開始大肆搶劫。圓明園素有“萬園之園”的美譽,經累次擴建,佔地多達五千畝,周圍長20裡,說不盡的鳳閣龍樓,桂殿蘭宮,中西結合,壯麗巍峨宏敞,只求富麗奢華,賞心悅目,哪裡還顧得上花錢如流水。自康熙晚期始建,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不斷添磚加瓦,精心修飾,歷150餘年,耗費的銀子難以計數。

清廷把歷代傳下來的珍貴文物以及從民間搜略來的天價古玩字畫,再加上各藩國進貢來的稀罕禮物,都集中展示在這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裡,也間接為這次國際強盜大搶劫提供了方便。

那麼,圓明園裡的皇家珍藏到底被搶走多少呢?這場瘋狂的劫掠,在部分事件親歷者的日記中可見一斑。比如英軍二等兵赫里斯炫耀自己搶到一尊一尺多高的黃金搖錢樹和一座純金佛塔,堪稱價值連城。法軍一個團長搶到的珍寶和金剛石,就值80萬法郎以上......那麼,這些為利而來的侵略者為什麼要將這座中西合璧、美輪美奐的皇家園林付之一炬呢?

這場驚天大火是英國人點燃的,事後他們也承認了,下命令的是英國公使和英軍提督。英國人放火燒園,據說是 “因為我們的被俘人員在圓明園裡受到虐待”,為了警告中國皇帝,應當把他的老窩搗毀;同時“為了給中國政府以深刻教訓,有必要燒燬這座中國宮殿”。

將圓明園變作一個巨大的垃圾場後,英國公使命令米切爾騎兵團再次衝進園內,並四處縱火。這 世界上最輝煌的龐大建築群,就這樣灰飛煙滅,化作了一大片殘垣斷壁的廢墟。值得一提的是,英法兩軍搶掠、焚燒圓明園時,不少京城居民以及眾多旗人也一哄而上,和洋兵一起乘亂打劫,一些難以搬運的大件器物或被洋人丟棄的東西被他們肩扛手提運回家中.....對於洋人放火燒燬了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龍旗下的清國子民似乎並未露出太多憤怒與仇視的情緒,反而乘機搏亂,發點 “國難財”。反而是法國文豪雨果撰文對這幫強盜作了無情的譴責:“在兩個勝利者大肆瓜分下,圓明園慘遭大規模蹂躪。......在我們眼裡,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是野蠻人,可是你們看文明人對野蠻人幹了些什麼” !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以下言論純屬個人觀點。

圓明園會損毀究其根本還是由於中國人骨子裡的好面子愛炫耀導致。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可以想下看,故宮是皇城,歷經百年沉澱,故宮裡的珍寶真的會比圓明園少嗎?!為什麼八國聯軍就沒動故宮什麼呢?!

有人說了,故宮是皇城,八國聯軍不敢;圓明園只是一座別苑,搶了燒了也無所謂……

這種看法未免片面,而且有些一葉障目。八國聯軍都殺進北京城了,皇帝太厚都嚇跑了,就算故宮是皇城,動故宮會引發更大的反抗,可是在當時,孱弱的清政府統治下,八國聯軍燒殺搶掠一通轉身就跑還是可以的,至少全身而退基本不成問題;而且他們殺入京城的目的就是搶奪一番順帶恐嚇清政府簽訂更多更不平等條約,如果殺入故宮不是更好?!

問題就出在自從圓明園建成之後,滿清皇族就大肆炫耀圓明園的華美上。

有的人又說了,他們為什麼不炫耀故宮呢?!

故宮和圓明園能一樣嗎?故宮不是清朝建的啊,他們只是從明朝手上鳩佔鵲巢而已,頂多後來按照他們自己的喜好略加改造。


而圓明園則不然,可以說,圓明園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那都是清庭自己召集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裡邊每一樣珍寶,都是按他們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蒐羅佈置的!

就好像一個第一次做出了手工作品的孩子,清政府也迫不及待的四處炫耀,極盡誇張咯;於是也就誤導了那些侵略者,讓他們認為在滿清皇族的心目中,圓明園最為重要,也最有戰略意義和搶掠價值。

自古,我們中國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一個神秘而富庶的國度,在他們的想象裡,中國遍地黃金。這除了說明我們中國自古國家富饒之外,最重要的是還說明了西方人的見識有多麼淺薄。也因此,當他們被滿清的炫耀誤導,認為圓明園是中國最大的珍寶集中地之後,燒掠圓明園之時會被圓明園的珠光寶氣晃花了眼,搶掠火燒圓明園之後並沒有過度搶掠故宮的原因——他們認為他們已經把最好的都得到了。

在這件事上,我個人雖然遺憾圓明園被搶掠燒燬,可是我更慶幸滿清的虛榮炫耀和西方列強的無知!!否則,有很大可能,今天我們憑弔的將不是圓明園的廢墟,而是故宮的了。


有故事的兜兜

圓明園是經過了康乾盛世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是凝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的心血。裡面彙集了各種奇珍異寶,集結了中西方建築的精華,是中國勞動人民的結晶。


第一次火燒圓明園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在咸豐十年進攻北京,並且很快的佔領了圓明園。圓明園的總管文豐投海自盡,連住在圓明園裡面的一名貴妃因驚嚇身亡。佔領圓明園的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後第二天就開始進攻北京城。

在這三天後,派出一千多人騎兵與步兵,再次洗劫了圓明園。英法聯軍代表布魯斯,以清政府曾經囚禁英國大使為藉口,要求將火燒圓明列進和談的條件。迫不得已的清政府只得默許,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包括圓明園在內的清漪園、景明園等等也難逃厄運,甚至還有宮女、太監在內的人都被燒死了。


其實我們通常所說的火燒圓明園都是通俗的講法,其實包括了皇家的三山五園,範圍遠遠不止圓明園的那一點範圍。

第一次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圓明園裡面大肆的燒殺搶劫,盜走了大量的文物並且運輸往了海外。園內眾多的寺廟、建築都被燒燬,但是由於圓明園的範圍太過龐大,由於裡面還包括了眾多的水域,幸運的是部分的亭閣幸運的保留了下來。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在清光緒年間入侵北京。再次的在圓明園內燒殺搶掠,之前殘存的幾處免遭毀壞的地方再次被毀。至此圓明園也就到了現在的樣子,漸漸的也就成了遺址公園。

很多人把圓明園被毀,歸咎到慈禧身上,都認為慈禧的垂簾聽政,造成了清朝的無能。但是無數歷史已經說明,任何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都要註定被欺壓、剝削、捱打。而兩次火燒圓明園再次證明了:國家落後、軟弱就要捱打


史之策

這個問題還用問?肯定是毀在英法聯軍手裡。至於說後來被國人哄搶,那也只是因為已被英法聯軍燒燬在先,加上中國當時政權更替,時局動盪,統治當局認為被燒燬的圓明園已無多大利用和保護價值,才會讓一些無良國人乘虛而入破壞至此的,這能怪國人嗎?

(圓明園九洲清晏廢址)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肆意破壞、毀掉。為了銷燬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所以說圓明園就是毀在英法聯軍手上,至於說毀於國人手上的人,就是無視歷史事實的扯蛋。


(珠海圓明新園遠瀛觀景觀)

珠海圓明新園是按圓明園1:1的比例建成,也是來珠海的必遊景區。本館位於圓明新園的九洲清晏(皇帝私家遊園及晏會場所)景點,將是一個古珍郵票展示下的近代史愛國主義教育文旅景點。只有銘記近代屈辱的歷史,才能讓人們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湘平古珍郵館

說起圓明園,真是國之殤、民族之痛!

圓明園佔地347公傾,自康熙(17O9年)開始,歷經乾嘉道鹹諸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建成。由圓明一一長春一一綺春幾個獨立景區組合而成,更有十二生肖西洋水法點綴。集全國風景於一園,更主要的是集全國曆朝珍寶、典籍、名人字畫、瓷器、玉器於收藏地,連現今大英博物館都難及其1%


186O年鴉片戰爭,英法攻進北京,火燒圓明園,燒殺搶掠。(可悲的是19OO年又重複了這一歷史)

可惡的西洋鬼子,那懂東方文化,只重全銀,把宮廷消防缸上的金都刮幹一空,但對名貴的史書典籍、字畫、瓷器玉器能砸就砸,能燒就燒,僅存留下的(現均以數億元拍賣)在北京以幾兩銀子成交。

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國人還要遵循‘破窗效應’,搶石搬瓦,掠物取財,使曾經的萬園之園進一步變為廢墟!這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



當年,每當早上出操至圓明園遺址時,面對僅存的樓臺破敗的舊基礎時,荒涼一片,心裡不免隱痛、惆悵!

這種歷史不會重演!中華崛起已勢不可擋!願天佑中華,永昌!


晚亭與落霞同暉

圓明園建築和園內裡的珍寶,是中華民族的魁寶,它不僅體現出古代中國勞動者的智慧和偉大。也是記錄大清王朝貪圖享樂,搜刮民脂民膏,有力證據。它的損毀和消失,是清朝統治階級腐敗無能一手造成的。古往今來,所有改朝換代統治階級都是自食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