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越看越漲 深圳屢現新盤“日光

時代週報記者 蔡穎 發自廣州 深圳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深圳樓市的回暖速度正在加快。

3月20日,德祐龍華某片區的店長林鵬(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16日起,他便開始變得忙碌。“這兩天我們店賣了2套新房,2套二手房。其中有不少意向客戶年前看過房,只是當時還沒下定決心,沒有再復看就直接下訂了。必須要速度呀,現在一個好的房子同時會有幾個客戶盯上。”

除了為購房者奔波搶房,林鵬還要應對業主的調價要求,“最近不少業主都很‘惜售’,大多提出了上調房價的要求,漲幅在10萬-80萬元之間”。

二手市場火熱的同時,多個新盤推盤當天便頻現“秒搶” “日光”。

根據深圳市住建局數據統計,3月16-22日一週時間內,全市新房共成交904套,其中新房住宅為709套;二手房共成交2181套,環比增長13.5%,其中二手住宅2073套。

早在此前一週,深圳樓市已強勢迴歸。根據深圳貝殼研究院監測,3月9日-15日,深圳新房住宅成交833套,環比增長7.5%,二手房住宅成交1819套,環比增長18.3%。

迴歸背後是外部投資環境的變化。受國外疫情蔓延以及國際油市崩盤衝擊的影響,全球的金融市場開啟了暴跌模式,A股市場近期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跌。

3月23日,A股市場呈現低開低走的態勢。其中滬指跌破2700點,報2660.17點,跌幅3.11%;深證成指也下跌4.52%,收盤報9691.53點,創下今年最低,;創業板指下跌4.60%。

流動性危機之下,一線城市的核心物業成了比股票、原油、基金更安全的優質保值資產,感受到市場變化的投資者開始頻頻現身於公寓市場,並與想要“上車”的剛需一族,共同托起了深圳樓市的回暖和復甦。

與此同時,政策利好不斷疊加、此前供需的失衡,也為深圳樓市的走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剛需族主導市場

3月23日,劉言(化名)從中介處得知自己年前考慮入手的龍華區金地上塘道小區的總價,上漲了50萬元。

“金地上塘道的房子我仔細考慮了很多遍,學校路線,地鐵路線及周邊都實地去感受了一下,覺得都還可以,早在1月11日,就想跟業主約談,結果業主回湖北老家了。”作為急於入市的剛需客,她略顯無奈,“近期,業主從湖北迴來了,直接將價格從530萬元漲到580萬元了。”

從2019年12月15日,劉言便開始看房,她每看一套,就將該房子的戶型、朝向、交通、配套仔細記錄下來。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劉言從1月下旬暫停看房,但在3月14日恢復看房之後,她發現年前看過的不少房屋都漲價了,漲幅在20-50萬元之間。

深圳中原數據顯示,從報價變動的區間來看,3月9―15日期間,業主報價上升的盤源佔比過半,為55.3%;報價下跌的盤源佔比僅為36.6%。

看著房屋總價一路上揚,劉言感慨自己錯失了不少好機會,更為關鍵的是,疫情後其重點關注的片區幾乎沒有樓盤放出來。

“14日,中介約我看房了,一上午專車接送看了4套。途中還遇到不少其他購房者,可網上新上的房源不多,看的都是早就掛出來的。”劉言表示。

為此,林鵬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如今市面上新放出來的好的二手盤並不多,很多房源都在去年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以及豪宅稅減免那兩撥政策利好下,消化得差不多了,導致現在一些熱點區域處於無房可選擇狀態。”

林鵬表示,目前深圳樓市還是以像劉言這樣的剛需客為主,佔到八成,其中300萬―500萬元的總價是主流。

隨著疫情的逐漸緩解,越來越多項目開放售樓處。3月21日,時代週報記者走訪了龍華區的多個新項目營銷中心發現,看房的人陸續有來。

作為龍湖·春江天璽項目的銷售人員,劉晨(化名)發覺最近兩週看房的人明顯增多。“每天能接待幾十組客人,上週末兩天也排了100多號。”劉晨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我們從2月底復工,到3月8日,100平方米的剛需三房就已經售完了。截至21日,僅剩下5套面積在120平方米的大戶型在售,預計這個月能清盤。”

投資客尋避險資產

剛需釋放的同時,在深圳樓市中蟄伏已久的投資者,近期在公寓市場也變得活躍起來。

3月7日,備受關注的豪宅項目招商太子灣·灣璽現場開售,該項目推出70套精裝公寓,面積在240―398平方米之間,單價為8.7―13.5萬/平方米,總價區間在2000萬元―5000萬元,當日房源就全部售罄。

3月20日,一位在深圳打拼多年的私營企業主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一次性入手了兩套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的灣璽公寓,準備做短線投資。

“一些閒置資金比較多的富豪階層都傾向於投資大面積的豪宅,主要是由於目前疫情持續,再加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不少投資者對於資產保值變得更為關注,都希望擁有安全係數更高的投資產品,而豪宅公寓具有抗跌性,自然會受到青睞。”3月21日,深圳一名豪宅中介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公寓的風險會相較住宅高些,但是收益也高,特別是豪宅公寓的稀缺性使得其具備一定的升值空間。

投資活躍不是個例。3月16日晚8點,位於寶安區沙井的萬科星城建面約28-56平方米的288套公寓在8分鐘內迅速被鎖定,房屋毛坯均價3.9萬元/平方米,總價區間在96萬-267萬元/套。

3月18日,一位購買了56平方米商務公寓的購房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購買主要用於投資,在她看來,3.9萬元左右的均價,已經很划算了。“感覺現在市面上很多理財產品都不靠譜,還是地段好的樓盤最穩妥。”

“深圳市區的公寓都非常好賣,深圳是全國少有的還存在投資屬性的市場,所以深圳樓市一直都很堅挺。” 3月22日,一家國有房企的深圳公司副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所在的公司也想做公寓類產品,但一直苦於拿不到地。

除公寓之外,還有不少投資者將目光鎖定在抗跌性更強的住宅產品。

陳文(化名)是一名90後互聯網行業創業者,2019年上半年,他在深圳南山區購買了一套2500萬元的二手房,該房屋目前的總價上漲了200萬元。

疫情有所好轉後,他再次出擊,於3月初在南山區購買了第二套總價在1200萬元的二手房。而他的目標是,在深圳擁有4套總面積超過600平方米的住宅物業。

“目前股市、基金都表現很差,與其把錢放在銀行、買各類理財產品,不如買房保值。”林文告訴記者,他身邊不少朋友都認為,核心地段核心樓盤具有強投資品屬性。

但事實上,靠投資房產賺錢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我有個朋友去年在深圳投資了4套房,最終因為區位的原因,漲幅非常微小。”陳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自己投資也有失手,去年上半年,南山區的華潤項目,166平方米僅需1680萬元,今年已漲到2300萬元了,但自己沒有入手。

實際上,隨著限購限售政策的出臺,很多購房者被擋在門外,但部分投機人士依舊能找到新的“破解方式”。

林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他認識的投資客中,不少都是以別人名義購買,然後做委託公證。而陳文表示,自己的第二套房是用兄弟姐妹的名額,之後再寫個代持協議即可。

樓市復甦背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深圳樓市的回暖復甦延續了去年以及今年1月份的水平。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全年商品住宅成交369.86萬平方米/37484套,成交面積同比增長26.48%,成交規模創近3年新高。

2019年,深圳市商品住宅為成交均價5582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3.14%。

疫情打亂了深圳樓市的增長勢頭。“2月份受春節及疫情雙重夾擊,成交量比較1月份下跌近九成,價格有輕微回落。”3月23日,深圳中原董事總經理鄭叔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進入3月份,市場逐漸回暖,總體來說,隨著疫情緩和,市場重拾動力,從業人員陸續復工,售樓處及小區逐步放開,客戶開始走出來看房,對成交量都有支持作用。”鄭叔倫表示。

3月11日,深圳市住建局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房地產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針對房地產企業與購房者兩方面,從資金、社保等方向進行扶持。

20日,一名深圳房企的高層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該措施對於簡化業務流程,支持房企儘快復工以及化解資金壓力起到一定作用。“總的來說,除了對房企有利之外,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提振市場信心。”

22日,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深圳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場的回暖和復甦,與去年政策紅利息息相關。

“從去年3月份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到8月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及年底豪宅稅減免、商務公寓取消只租不售等政策,都為市場注入了活力。”

而在林鵬看來,深圳樓市量價齊升背後的深層邏輯在於“房荒”。

“住宅限售3年的規定使部分房源被鎖定無法交易,二手房供應量直接減少。因為政策,部分業主在賣掉房子後無法在短時間內買到房,也開始‘惜售’。” 林鵬表示,2020年的新房,如果去掉東部地區,就沒多少了,比2019年的供應量還少。

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2020年潛在入市項目66個(住宅和公寓)。相比2019年已入市項目126個,足足少60個。

這也成為各個新盤的置業顧問常放在口中的營銷手段。“可售新盤很有限,此時不買,今後房價更高。”

類似的話,劉言已經聽過無數次。如今,房子越看越漲,劉言還未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