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前段時間,有這兩則新聞報道,使人感到觸目驚心,一位還在上初中的男生,脫光了學校女同學的衣服,並用小刀將他的身體多處劃傷,雖然這件案件很快被警察所偵破,警察也抓住了這名男生,但是因為未滿14週歲,擁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不需負任何刑事責任。

另一則新聞就發生在今年的三月底,事情發生在湖北孝感,04年出生的黃某,藏在女同學小靜的家樓下,小靜放學上樓回家時,他就趁機,持刀搶錢,在尖刀的脅迫下,小靜被迫脫光衣服搜身,反抗過程中脖子、手臂和腿上都被男同學劃傷。整個施暴過程長達1個多小時,同樣因為,黃某是未成年人並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親愛的弗洛伊德》中有句話說: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是這個地球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對於孩子生命教育是十分匱乏,我國的孩子對於生命十分漠視,這其實與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是有一定關係的,我國對孩子生命教育的普及參差不齊,許多學校都流於形式,如今我國也盡力去落實生命教育課程的開設,許多的學校教育方式也顯得別具一格,十分用心,比如我女兒學校就開展了一項特別有意義的活動。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讓孩子觀察小雞孵化過程

我的女兒告訴我,最近學校裡組織了一項特別的活動,觀看小雞孵化的過程。孩子說,學校安排了一個教室,裡面有專門孵化小雞的孵化器,孵化機旁邊裝著實時監控,這樣每個教師都可以通過電腦隨時的觀看到小雞的孵化過程,並且學校要求孩子會在觀察時做些記錄。我不禁好奇學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活動呢?讓孩子觀看小雞孵化過程的意義是什麼呢?

通過家長交流群上,我得知小雞許多天終於破殼而出,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觀察小雞,並且有些孩子還溫柔的撫摸小雞身上的絨毛,或是把小雞小心翼翼的抱在自己的胸前,生怕出現一點閃失。

我忽然間恍然大悟,原來學校是想通過孩子觀看小雞孵化的過程,來開展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孩子看著雞蛋變成了雞寶寶,潛意識把小雞都當作了自己的寵物,對小雞產生了濃厚的感情,提高孩子對於生命的認知,讓孩子對生命產生尊重。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這種別具新穎的教育方式讓我聯想到了澳洲對於孩子開展的生命教育,澳洲學校會在週五和動物園進行聯繫,租賃一些經過各種各樣安全檢驗的小動物,並特意讓這些小動物進入教室讓孩子與小動物進行親密接觸。

讓孩子生動形象的學習到這種動物等相關知識,並且還允許孩子在白天的時候,給動物餵食,到了下一個週五就會把小動物還回去,租借新的動物,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讓孩子學習到了動物的知識,還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到生命。

並且澳洲的小學游泳課並不是教游泳,而是讓孩子怎樣在溺水時自救,澳洲學校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有意的讓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提高孩子對生命的認知。

但是我國大部分的教育中過於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於孩子內心教育,以及生命課程的開設是十分落後的,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是,中國兒童自殺率在全球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這個數據也從側面說明,學校以及家長對孩子的生命教育落實不到位。

學校和家長怎麼樣才能使孩子更好的認識生命呢?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其他國家的是如何進行生命教育的。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的教育方式

中國臺灣:開展“生命的旋律”課程

在臺灣,小學的時候就開展了名為“生命的旋律”的課程,主要是內容就是安排孩子進入醫院進行觀察,通過學校與醫院聯和,讓孩子觀察產房,嬰兒房以及手術室 ,和安寧病房等等。讓孩子更加直觀的瞭解生命的誕生 ,體驗孩子出生的喜悅以及人死去後的冷漠。

德國:參觀“短壽展”

短壽展就是讓孩子感受短暫的生命,德國聯邦衛生教育機構專門開展短壽展這一活動,並且每年都會在各個城市的博物館定期舉行,短壽展會向人們展示出兩千名短壽者的詳細資料,和他們短壽的原因,以及她們的照片和生前的物品,這些短壽者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更能直觀的讓孩子體驗到生命誠可貴。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韓國:舉辦“模擬葬禮”

想讓孩子更加尊重生命。韓國人想出了一個好的辦法,在韓國各個城市都會定期舉行模擬葬禮,在模擬葬禮上,有著對死亡的流程的詳細模擬,主要有專家講座,書寫遺書,進入棺材等環節,通過這種方法模擬者可以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向死而生 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降低韓國的自殺率。

英國: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養

在英國尊重生命是英國人最為基本的素養。英國的教育機構會開發出很多關於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教育者選擇,教育者會教導孩子不僅要尊重人的生命,對萬物的生命都要保有敬畏,英國將這一理念貫穿了整個學生的教育,即使在幼兒園當中,你也會聽到孩子們在討論尊重和敬畏生命這樣宏大的問題。

美國 :生命教育

我們都知道美國社會中青年有著較高的自殺率,和吸毒率,這些已經嚴重危害青少年的生命,於是在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了生命教育。在美國,孩子們會在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到郊外專為絕症患者提供善終服務的寧養院,把花瓣輕輕撒向臨終者的床榻,微笑著目送患者告別人世。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樹立對生命的認知?

根據研究表明,中國兒童自殺率在全球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兩分鐘就有兩個未成年人自殺,而每年更約有10萬青年進行自殺,並且有八個自殺未遂。我們先不考慮這組數據的真實性,但聽到後我們依舊毛骨悚然,擔心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會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家長要居安思危,要讓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認識生命和尊重自己的生命,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正確的引導孩子呢?

1.讓孩子對死亡有認知

我們的文化在潛意識中非常牴觸死這個字認為說這個這是不吉利的,人們在平時的交流中也顯得十分忌諱這個字眼,家長很少與孩子直接談論死亡,但是讓孩子有了正確的認識死亡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對於這一點美國的教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美國小學專門為孩子開設了死亡課。這個課上主要讓孩子討論什麼是死亡,並且讓孩子模擬死亡的感覺,帶孩子進入殯儀館,並且讓孩子體驗失去爸爸媽媽的感覺,更加激發孩子對身邊事物的愛。

我們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要十分忌諱談論死亡,要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讓孩子認識到死亡,讓孩子向死而生,從死亡中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以及學會如何去愛。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公益性的慰問活動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寒暑假的時間讓孩子去養老院,讓孩子獻出自己的愛心,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城市志願者 ,或者孩子穿不了的舊衣服,讓孩子捐給希望工程。

讓孩子深刻的體驗到助人為樂這個詞的含義,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且感受身殘志堅孩子傳遞出的精神力量,孩子也就能尊重自己的生命,更加堅強的面對生活,不會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生命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且不同國家對生命課程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3.讓孩子多去接觸小動物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一般孩子都是被家長細心照料的,家長很少需要孩子幫助自己做某項事情,但這也造成了孩子也無法從家長身上獲得需求感。

家長可以讓孩子養一些寵物伴隨孩子的成長,可也讓孩子養一個貓,或是一個小狗,並且讓孩子多多參與動物的成長,要求孩子喂寵物,清理糞便,準備食物,看寵物醫生等等,讓孩子從養育寵物中獲得責任感,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是被需要的。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叫《生活需要儀式感》,作者說“我需要你給我一種被需要感”這句話反映到孩子身上也是如此,當孩子從動物身上獲得需求感的時候,他也就更能明白自己的價值,這種被滿足的需求感,會讓孩子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滿意義,孩子也會從動物身上會學到要溫柔的對待每一個生命。

家長要讓孩子對死亡樹立正確的意識,用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尊重自己的生命 ,最好的教育永遠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愛去溫暖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