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爲什麼一心要滅匈奴?

用戶5547770233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自繼位以來便致力於消除南越、西南夷、匈奴、遼東、西域等周邊勢力對漢帝國的軍事威脅,打造王朝安全穩定的戰略空間。而在這些對峙力量中,來自於匈奴方向的形勢最為嚴峻。


西漢立國之初,漠北草原上冒頓單于統治下的匈奴也完成了兼併整合的過程。面對匈奴騎兵對漢帝國北方邊境城邑日益頻繁的襲擾,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討伐,卻不想被“控弦三十萬”的冒頓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陳平獻計賄賂單于閼氏(王后)才得以解圍,甚至有觀點認為漢朝當時答應了向匈奴稱臣。

經歷白登之圍的挫敗,漢朝只得以聯姻、納貢的方式換取兩國之間的和平,但也只是減少了匈奴的襲擾次數。劉邦死後,冒頓對呂后發來了一份充滿猥褻語氣的國書;漢文帝時,匈奴的先頭騎兵逼近長安外圍,兵火焚燬甘泉宮。所有這些在漢王朝看來都是奇恥大辱,只是受困於漢初一窮二白的國家經濟現實,難以支撐曠日持久的對匈戰爭。除了漢帝國與匈奴間積蓄已久的歷史恩怨,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文明差異也是導致兩者劇烈衝突的根本因素。逐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生產力低下,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靠掠奪其他民族來獲取。尤其境內發生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牛羊大批凍死、餓死的年景,匈奴騎兵更是經常到漢朝邊境地帶掠奪人口、搶奪財物、殺害邊民。



在思想文化上,遊牧狩獵人群也與農耕定居的漢人大為不同。同為遊牧民族的成吉思汗曾說:“鎮壓叛亂者、戰勝敵人,將他們連根剷除,奪取他們所有的一切;使他們的已婚婦女號哭、流淚......這才是男子漢最大的樂趣!”可見他們不僅視搶劫為固有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更將殺戮看成是英雄的舉動加以歌頌和追求。對於奉行叢林法則的匈奴來說,匈奴人是狼,漢朝人是羊,狼吃羊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由此看來,作為農耕民族的代表,漢武帝註定要與殺戮、劫掠成性的匈奴人以戰爭的形式激烈碰撞。在衛青、霍去病所率漢軍的凌厲攻勢下,經過漠南、河西、漠北三場大戰役,匈奴騎兵主力遭受重創,基本解除了對漢朝邊境和西域河西走廊的軍事威脅。



然而,漢朝方面也是代價慘重,全國戶口減半,文景之治兩代積蓄的鉅額財富消耗殆盡。為持續開展對匈戰爭,漢武帝調整改變了漢初奉行的無為而治國策,不僅將原先採礦、鑄錢、鹽鐵等行業收歸國有壟斷,而且不斷加重對富裕群體的徵稅力度。

壟斷政策斷絕了民間財富投資增值的大部分渠道,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土地這一獲益穩定良好的“投資商品”上,於是一股土地兼併的熱潮在漢武帝中期興起,由此產生了一個數量龐大的失地流民群體。



貧富兩極分化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帝國一度處於即將崩潰的狀態。漢武帝晚年,也深感征伐無度給國家帶來的危害,於是發佈《輪臺罪己詔》,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的內外政策,漢匈關係再度趨於緩和。


竹山清溪澗


漢武帝毫無疑問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讓大漢王朝走向巔峰,但他為何獨獨非要消滅匈奴呢?真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劉徹在匈奴屈服的條件下,依然大動干戈,一心要把這個族類消滅,正如他預料的那樣,匈奴在漢武帝期間,被大漢軍隊一直趕到歐洲境內。每到夜幕降臨,和老婆在被窩裡做那事,幾下就完了,導致兩人的關係越來越不好,自從看了張明陽的幸福由來這個博客,現在能撐一柱香的時間。

是什麼原因導致漢武帝執意如此?

究其原因追溯到漢朝剛建立的時候,都知道劉邦經過幾年的楚漢相爭才建立的大漢王朝,對於當時的中原來說,屬於百廢待新的時候,但這時候匈奴大舉南下,劉邦的軍隊抵擋不住,被困在白登山,40萬大軍差點全軍覆沒,最後劉邦屈辱的賠一些錢幣、用品匈奴人才肯罷休。劉邦才得以解圍,當時對於每一個漢人都覺得是一種恥辱,但沒有辦法,只怪我們內戰消耗的太厲害了,大漢得以喘息一段時間,直到劉邦駕崩,當時的漢朝統治者其實是呂雉,匈奴覺得機會又來了。

於是當時的領導人冒頓單于開始挑釁了,冒頓單于覺得西漢正是孤兒寡母執政之時,有機可乘,於是,命人寫了一封信給呂后。

信中到底是什麼惹得漢武帝從小就立志必滅匈奴?

呂后拆開一看,信中寫道:

“我現在是一個枕邊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這個荒涼的地方。我最擅長騎馬打仗,麾下擁有精兵猛士三十萬。現在,我來到邊境,很想深入你們中原腹地一遊。聽說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閨難守。我們兩人,一個孤男,一個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來與我相見呢?咱們結秦晉之好,魚水之歡,這一定會是讓你我都高興的事!”

呂后是個母儀天下的皇太后,也是國家的象徵,豈能夠如此受辱,於是就有大將怒髮衝冠,想要請命,率領大軍十萬掃平匈奴,為大漢國朝雪恥。然而對於如此明顯的侮辱,當時的漢人雖然覺得羞辱,但無可奈何?當年在兵多將廣之下依然折戟沉沙,更何況呂后黨政功臣該殺的都殺的差不多了,哪有大將可以出征。

呂后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好忍氣吞聲、曲意逢迎了。呂后不得嚥下這口氣,送給單于冒頓好多宮女、錢財、以保大漢邊境安穩。然而,風水輪流轉,隨著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效果的顯現,西漢王朝逐漸強大起來,匈奴也逐漸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而逐漸消弭了鬥志。

等到漢武帝即位時,他深深知道匈奴給了他們劉氏家族的羞辱,並在心中早早地立誓必滅匈奴,所以在他在位期間,漢武帝一連對匈奴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役。在西漢王朝厲兵秣馬的時候,匈奴帝國卻陷入了內亂之中,這次王位的爭奪戰,大大消耗了匈奴帝國的實力。劉徹依靠軍事天才衛青和霍去病發動的3次大戰役使得匈奴元氣大傷,逐漸衰弱下去。留在中原的匈奴已經對漢俯首稱臣了,亦不會對漢造成威脅,且對漢軍形成一種恐懼了。

只因一封匈奴給漢的一封信,漢武帝從小就立志,等到自己即位定不會放過匈奴。他讓整個匈奴人民膽戰心驚,揚我大漢軍威!


麥麥你為何要消失i4



秦皇漢武!為什麼要把他們結合起來講?因為秦始皇是開創之君,漢武帝雖然不是開創之君卻勝似開創之君。



秦始皇早已經預料到來自關外,北方的威脅,所以想出了修建長城這樣一種被動防禦方式。這個世界只有無堅不摧的矛,沒有破不了的盾。任何被動防禦從歷史經驗來看,都是最終無效的。

漢朝建國之初,漢高祖劉邦就吃過匈奴的大虧,被困白登山達七天之久,最後以送禮求情的辦法才得以逃離,從此代代和親,靠女人的裙下之庇才把天下傳到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主,而且從一開始就不再奉行秦始皇被動防禦那一套,採用主動進攻。匈奴對於漢朝,既是高懸於頭頂的達摩利克斯之劍又是華夏文明的恥辱。不知道哪天那柄劍就從頭頂掉下來,一想到要用漢家女兒的貞操去保護帝國的未來,無一不是心頭之患,天下之辱。

要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只有徹底消滅敵人,否則死灰復燃必將前功盡棄。所以,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徹底,匈奴是個馬蜂窩,要麼不捅,要捅就得連根拔起,於是武帝畢生的事業就是消滅匈奴,楊我天威。



謝金澎


你絕對想不到,最初的"天之驕子"並非指當今大學裡的學生,而是指的是遊牧於中國北方漠北的匈奴人。


《史記》中記載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在商湯滅夏後,夏王室後代淳維帶領王族北逃至今陰山南北,經過上百年的經營,整合了草原各部落,形成了統一的匈奴王國。

匈奴因為位於苦寒之地,不時的氣侯災害威脅著族人的生存,加之人口的稀少。因而不時南下搶掠,搶奪生活物資,掠去華夏族妻兒。因此中原王朝歷來重視對匈奴的打擊和防禦。


殷商時期就有女將軍婦好斬殺鬼方(匈奴前期)的記載,以致匈奴幾百年來不敢大規模南下搶掠。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曾一次斬殺十萬餘騎匈奴來犯之敵。

秦始皇掃平六國,連接北方各國修建的長城,修建古代的高速公路一秦馳道,以用於戰略物資的快速運達。派遣大將蒙恬帶領三十萬士兵震守邊關,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平原,奪取了今鄂爾多斯高原廣袤的土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秦末漢初,中原大亂。經過殘酷的戰爭,劉邦擊敗項羽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大漢王朝。漢初因為農民戰爭,百業凋敝,人口銳減。甚至劉邦的座駕找不到同顏色的馬匹來拉,只能用牛車代替。與此相反,這時匈奴卻在頭領冒頓單于的率領下,征服了草原各部落,勢力直達長城腳下。


劉邦親率漢軍討罰匈奴,不幸中了匈奴人的計策,“白登之圍"險些喪命。最後採取陳平的計策賄賂單于夫人才得以脫險,自此西漢王朝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對待北方的強敵。

經歷漢初的“文景之治",漢朝恢復了經濟增加了人口,國家實力大增。漢武帝不願漢朝受制於匈奴,於是從公元前119年起,發起了對匈奴人的大反攻,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的帶領下,漢朝軍隊攻入匈奴人的腹地,殺死了眾多匈奴人。匈奴人最後分裂成南北二部分,南匈奴歸附大漢,北匈奴遠循漠北蠻荒之地。最終匈奴在東漢竇憲的打擊下遠遁歐洲,徹底消失在中原王朝的視野之外。



行雲流水1437995


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始終對中原王朝是個巨大的威脅。在秦代,匈奴曾一度為大將蒙恬所擊敗,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

  西漢王朝建立後,匈奴依然是漢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脅:數次入侵邊境,攻城屠邑,掠奪財物和人口,給西漢北方地區民眾帶來沉重的災難。

  

  忍辱負重,休養生息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對匈奴的屢屢犯境非常憤怒。公元前200年,劉邦乘著剛剛擊敗項羽、統一中國的餘威,率領大軍向匈奴進攻。雙方在白登山展開激戰,結果漢軍隊大敗,劉邦被圍七天七夜,幾乎被俘,後以重金收買了匈奴首領,才得以突圍。

  

  劉邦自此認識到漢朝實力不足,開始休養生息,發展生產,但在處理與匈奴關係上仍苦思不得良策。不得已,劉邦採用了婁敬的建議,以漢家公主和親匈奴,並贈送絲綢、糧食等物品,與其約為兄弟,以緩解其襲擾。在軍事上,則主要採取消極防禦的方針,儘量避免與匈奴進行決戰。

  漢高祖之後,文帝和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積極發展生產。

  但歷代的和親政策並沒有遏制匈奴的襲擾活動,反而使他們認為漢朝軟弱可欺,因此在邊境鬧得越來越兇。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漢帝國經過60多年休養生息,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國力的強盛為漢武帝的戰爭動員和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滿足於王朝貴族固步自封的做法,希望能有大的作為。

  

  漢武帝在位最初的幾年,雖然還延續著前幾任的和親政策,但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改變傳統政策,徹底擊退匈奴,解除邊境安全隱患。


軟文圈兒


真正的歷史讀起來漢武帝並沒有這麼厲害,他是個敗家子。人家有匹馬在草原上就能活,漢人不一樣,漢人還要押運糧食。這仗打的耗空了國力。雖有勝利。但是真打窮了。從先秦時對匈奴也沒什麼好辦法。追吧,草原跟大海似的。人家有匹馬就能活,漢人沒糧食就不行,追不是辦法還就李牧那樣是最好的辦法,引他們來,來了圍殲。除了這樣別無他法。按照押運糧草來算,這是多大成本?人家就不會來斷糧道?還得有大批兵力不打仗,來回押運糧草。人家馬上掛著肉,腰裡掛著奶。追著這樣的民族打,可想而知得是傾國之力。奧匈帝國不就是匈奴建立的嗎?這麼彪悍的民族是滅不了的。即便是趕走了,大草原上還會興起別的部落,歷朝歷代關外就沒消停過。沒別的辦法,就得以漢治漢,以夷治夷。北邊還得數滿清治的好。也就葛爾丹扎刺,趁著大清八旗正厲害的時候他鬧事。他們民族差不多,都是馬上民族。這樣他就能治。也就元清兩朝北邊消停。除了這兩朝北邊從來不消停。關外牧民,打不死的小強。出征實為下策。


刀筆小書生


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大問題。秦漢時期的匈奴問題,一直威脅著中原王朝,晉朝時期的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北方一直壓制著南方,隋唐的突厥,大宋三百年一直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壓制先是契丹,後是女真,再是蒙古,最終還是被蒙古滅了,明清還是一樣。

可以看到中國整個歷史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是最大的。

首先北方的遊牧民族離中原王朝太近了,也只有他們能夠威脅到中原,離得近學的也快,中原的科技技術,軍事等等各個方面有什麼先進的馬上就會傳到北方。

而且都知道中原王朝為什麼怕北方遊牧民族呢?因為他們的騎兵太強了,騎兵從在戰國開始出現,一直到近現代以來都是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的,騎兵相對於步兵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北方遊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但是中原人呢,騎馬都不會,而且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卻戰馬。

再看看匈奴和大漢的恩怨,從劉邦建立開始就一直在打打停停的,匈奴人呢時不時地南下騷擾。秦始皇的政策就是修長城,防止匈奴人南下,但是這是一個消極的防禦方式,治標不治本。漢武帝呢,就是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問題,徹底放大漢的北方安定下來。只要北方安定了,當時來說也就沒有人能夠威脅到大漢天下了。

而且作為一代雄主漢武帝開疆拓土肯定是必須的,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一樣,作為統治者誰不想自己的地盤大嗯?


小伍講歷史


報仇、生存

談到仇恨,漢自立國以來就和匈奴結下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且此後的六十多年間不得不忍辱負重,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正所謂“社稷賴明主,安衛系婦人”。高祖皇帝劉邦就在白登被圍,差點回不來了,而且之後的匈奴單于更是無禮,想要迎娶呂后,這兩件事被漢朝視為最大的恥辱,逼不得已年年進貢,送公主和親,而經過文景之治後,漢朝國力大增,漢武帝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自然甘心再這樣屈辱的生存,所以籌劃反擊匈奴,並最終解除了匈奴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當時的匈奴也是胃口越來越大,不滿足漢朝進貢的物品,常年南下劫掠,使邊境地區名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人民生活不下去了,這也是漢武帝下定決心反擊匈奴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美文品讀


匈奴是大漢王朝唯一的勁敵呀,而且在漢武帝之前,大漢的各任帝王都是受匈奴的氣的。大漢從建國之初,劉邦的時候,就開始選擇和匈奴和親了。

和親的時候,大漢不但把皇帝的公主嫁給他們,而且還會帶去大量的陪嫁品。

就這匈奴還不說漢朝的好,他們什麼時候想來,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直接到了大漢的邊界,搶劫一空就走,這是漢武帝最不能忍受的。

漢初的時候,由於中原連年混戰的原因,導致了大漢的國力一點都不強盛,這時候的劉邦不敢和匈奴開戰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到了漢武帝時期,距離漢朝初期已經過了七十多年了,這一時期,漢朝的國力大大的增強了,尤其是經過文景之治之後,漢武帝有了可以和匈奴決一死戰的條件。

要知道打匈奴一定要用騎兵,和匈奴交戰是在荒漠之中,速戰速決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那種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的地方,若是打持久戰,不是被渴死,就是被餓死。

這就是劉邦不敢和匈奴交戰的原因,因為劉邦沒有騎兵。

恰恰在漢武帝時期,漢朝的馬已經多到不勝數的地步。

面對這種情況,對於漢武帝來說是一個為先祖復仇的機會。

下面我們細數一下,漢武帝之前的漢朝皇帝是如何受匈奴的氣的?

第一個就是劉邦,劉邦當年想和匈奴作戰的時候,帶著三十二萬大軍被匈奴冒頓單于給圍困在了白登山,這一次若不是陳平用了一個說不出口的計策,說不定劉邦就死在這裡了。

還好,最後冒頓單于讓出了一個口子來,故意讓劉邦逃跑了。

劉邦回去之後,此生再也不說打匈奴的事情了,最後,他選擇了和匈奴和親,這件事才算瞭解。

到了劉邦死後,呂雉統治的時期,冒頓單于又開始找事了,他挑釁大漢是從一封情書開始的,這封情書就是冒頓單于寫給呂后的性騷擾信,大致的意思就是說,呂后新死了丈夫,應該挺寂寞的,正好他冒頓單于也是孤家寡人一個,他問呂后看看他們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搭夥過日子。

這對於呂后和大漢來說是奇恥大辱呀,呂后可以說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吧,但是,當他看到冒頓單于給他寫的信之後,他也是不敢發火,原因就是打不過人家。最後,呂后又給冒頓單于回了一封很有禮貌的信,這件事才算完。

到了漢文帝時期,匈奴又開始進犯大漢了,最嚴重的一次,匈奴人可是差點就打到了漢朝的都城長安呀。要不是這一時期漢朝出了一個叫周亞夫的名將,說不定大漢的宿命就會提前終結了。

這一次匈奴的進攻,就是因為周亞夫駐軍細柳營,最後匈奴才沒有得逞,而是乖乖的退回了去的。

漢景帝的時候,匈奴也是隔三差五的來侵犯漢朝的邊界,但是,漢景帝都選擇了隱忍。

你看匈奴就是這樣欺負漢武帝的先祖的,漢武帝當了皇帝,有了和匈奴一戰的資本後,你說這個仗他要不要打。

他肯定是想把匈奴人給剿滅的,因為只有這樣做,他才能為祖先報早年的一箭之仇。

綜上所述,這就是漢武帝不得不打匈奴的原因。

當然漢武帝在打匈奴的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他發掘衛青和霍去病之後,匈奴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們兩個戰無不勝的將軍,竟然最終把匈奴給趕到了貝加爾湖(今俄羅斯境內)一代。

最終漢武帝也算是為先祖們報了仇。


史學達人


劉邦為阻止匈奴南侵,親率部隊北征,結果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無奈之際,陳平想出一計:嘗試利用女人的弱點突圍。冒頓單于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女人,隨軍出征。陳平決定利用她的弱點尋找突破口。

徵得劉邦同意後,陳平召集隨軍畫師,精心繪製中原美女圖。同時,收繳隨軍攜帶的黃金,找來一個能說會道的軍士,告訴他怎麼說話。 軍士抬著黃金和畫像,抹黑找到了單于老婆住處。單于老婆見到漢軍大驚,漢軍士卒亮出黃金。單于老婆請漢使進屋說話。

單于老婆問漢使何干。漢使從容編道:夫人有難,特來相救。單于老婆大笑:你們來求救的吧!漢使說:我們皇帝被困,朝不保夕。所以,我們皇帝想用他最寵愛的妃子、中原美女十人,換取單于放我們一條生路。單于喜歡更漂亮的中原美女,你必然失寵,你的處境就危險了。

單于老婆大驚失色,急忙求看中原美女長相。漢使拿出圖冊,看的單于老婆心驚肉跳,決心壞掉這樁好事,不能讓這幫狐狸精壞了自己的飯碗。 她對漢使說,我可以設法放掉你們,但這些女人不能落入單于手裡。漢使答道,皇帝但凡有一條生路,不會捨得送出自己的女人。

於是,單于老婆面見單于說道:你和漢朝天子都是天子,是兄弟倆,不能互相殘殺!否則,上天一定不高興。 冒頓單于知道自己老婆收了漢使賄賂,但不忍心殺她,決定送她一個人情。他說,你轉告漢使,下半夜某時(決漏知時),包圍圈的西北角軍士換防,我讓替防的部隊晚一會到,屆時會出現一個缺口,讓他趁此機會逃跑,只有一次機會!

劉邦得知消息,帶領親兵狼狽逃走,撿回一條性命。但此事成了漢朝王府的奇恥大辱,歷經文帝、景帝兩代,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反擊匈奴。

到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變得非常強大,所以下決心北擊匈奴,展開復仇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