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奇:疫情全球傳播的風險與對策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擴散、蔓延,備受關注。儘管疫情對世界各國的影響不同,各國針對疫情采取的應對舉措存在差異,但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經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新形勢及新挑戰。“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眼下,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待觀察,同時也有必要深入研判疫情全球傳播對世界經濟的潛在風險,並據此提出中國的應對策略。

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有可能帶來的三重風險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源頭、傳播途徑等尚未完全弄清楚,疫苗尚未正式推出,而且疫情呈現擴散蔓延態勢。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如果疫情繼續在全球廣泛傳播,國際經貿合作可能出現大幅放緩。從現在來看,應警惕其對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貿易投資及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影響升級問題,未雨綢繆,防範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首先,全球主要股市出現大幅度調整,必須警惕國際金融市場超調引發全球系統性金融風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美國等地股市大幅波動預示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在顯著增大。雖然股市等金融市場的波動原因十分複雜,但當前疫情在全球傳播顯然構成了影響投資者的重要因素,如果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就可能引發全球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促使企業等微觀主體資產大幅縮水,企業資不抵債等風險將大幅上升,金融系統性風險問題值得高度警惕。

其次,全球市場疲軟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必須警惕國際貿易投資減速加劇逆全球化的風險。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貿易投資已經出現了減速現象。隨著擴散範圍繼續增大或某些國家疫情形勢升級,相關國家會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進而將直接影響旅遊、交通運輸等服務貿易。與此同時,勞動力等要素流動不暢對產品生產流通及投資等都將帶來潛在的負面衝擊,疊加近幾年來有的國家單邊採取加徵關稅等措施所引發的國際貿易摩擦,疫情全球傳播可能加大國際貿易投資的不確定性,全球貿易投資可能維持疲軟態勢。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將面臨國際合作放緩所帶來的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外部疲軟可能引發某些國家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等極端措施,逆全球化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第三,疫情全球傳播可能促使有關國家反思外部依賴問題而加速推動以全產業鏈為重點的產業政策調整,必須警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塑引發產業大幅轉移的風險。目前產品的設計研發等較多在發達國家,產品生產組裝等大多在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產業間分工或者產業內分工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重要的商品生產可能需要多個國家幾千個甚至幾萬個工廠的合作完成,單個國家已經較難獨立完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組裝等全部工作。如果疫情全球傳播的趨勢沒有逆轉,國際合作將面臨重大挑戰,傳統商品生產分工體系將難以正常運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反思製造業轉移所帶來的空心化問題,重視並推動製造業的迴歸,本次疫情可能再次引發世界主要國家對外部依賴的反思。未來疫情如果未能有效得到控制,可能倒逼主要國家調整產業政策,加速推動全產業鏈政策,當前已經形成的全球分工體系可能會有較大調整,由此必須警惕全產業鏈政策可能引發的產業大幅轉移風險。

全球缺乏管控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有效機制

回顧歷史上對世界經濟波動的應對,加強國際協調是重要的經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沒有演變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景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球構建了G20等高效的協調機制。當前疫情全球擴散可能滋生系統性風險,世界形勢越是複雜的時候越需要國際協調。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國加強合作以遏制疫情的擴散,由此形成國際社會對疫情管控的良好預期。另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國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以管控疫情擴散對世界經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雖然國際協調對當前世界經濟穩定極為重要,但相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應對,當前通過什麼治理平臺協調、如何進行協調等問題都面臨著較大的制約。

從國際協調的內容看,財政債務高位運行促使世界各國宏觀政策協調空間大幅縮窄。世界經濟因為疫情全球傳播面臨著系統性風險升級的問題,世界各國亟待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以促進宏觀經濟穩定。一般來說,貨幣政策比較側重總量,財政政策較為側重結構,可以直接作用於企業及個人等微觀領域,具有見效快及針對性強等特點。在經濟社會受到疫情等意外衝擊時,世界各國可以通過宏觀政策協調,特別是通過財政政策工具針對特定領域精準施策,以此實現經濟社會穩定的目的。但當前世界主要國家債務負擔大多處於高位運行狀態,使得世界各國應對世界經濟風險的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空間大幅縮窄。

從國際協調的治理平臺看,G20等機制弱化使全球缺乏高效的治理平臺。伴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復甦增長分化,G20國家開展的國際協調出現分歧,各國關心的重點也開始不同,世界經濟治理平臺亟待發展完善。疫情全球傳播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亟待強有力的國際協調,而G20機制的弱化使得治理平臺面臨著較大的約束,國際協調面臨一定的困境。

我國應對世界經濟系統性風險升級的重點舉措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與世界各國聯繫密切。在疫情全球傳播對世界經濟造成影響的背景下,我國不僅應密切關注全球形勢變化,努力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而且需要不斷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以保障經濟社會穩定,推動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在全球的競爭力。從這些角度出發,我國的應對舉措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一是外防輸入性金融風險,推動完善宏觀經濟風險應對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當前不僅要應對國內的各種風險,還要應對外部風險。針對疫情全球傳播引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升級問題,我國要密切關注國內金融體系,避免因外部金融市場巨幅波動而出現超預期調整,提前規避可能引發的輸入性金融風險。有關部門要強化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有效防範包括疫情在內的非常規事件引發的金融市場重大風險,守住底線。與此同時,我國是出口大國,也是進口大國,經濟活動對一些重要商品有著較強的外部依賴,針對疫情全球傳播可能引發的外部市場供應問題,應考慮適當增加對關係到正常經濟活動所必需的重要商品的進口儲備,以應對全球市場波動對產業鏈可能帶來的衝擊。

二是通過減稅降費、擴大內需等舉措穩增長,應對疫情全球傳播對國際市場的衝擊。疫情全球傳播難免會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產生影響,我國出口形勢較為嚴峻。對此,應當重視國內巨大的市場空間,將擴大內需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內需不僅包括消費,還包括投資,通過減稅降費能夠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投資回報率,推動社會投資的增長。有關部門還可出臺相應的貸款貼息政策,保障中小企業在疫情防控中不因經營困難而出現倒閉潮等風險,促進相關企業渡過難關。此外,當前我國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有待挖掘。要拉動消費,根本上還得靠居民的收入增長。對此,擴大消費政策重點可考慮增加收入,著力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營造讓人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的環境,為消費增長提供基礎性的制度支撐。

三是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補足全產業鏈的技術短板,維護產業安全。為了解決全產業鏈發展的技術短板,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放式創新構成我國快速發展的源泉。近年來我國高鐵、核電等技術創新在全球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我國也大規模出口相關技術產品,讓世界共享我國的創新技術。在此基礎上,我國應繼續踐行開放理念,將先進技術與全球分享。同時,加快構建創新人才的開放培養機制,為開放創新注入持續動力。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會改變,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要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發揮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推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健全“一帶一路”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加快多雙邊自貿協議談判。與此同時,伴隨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也會促使我國相關領域改革的更快推進,改革開放紅利的持續釋放,有助於為我國經濟中長期穩定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陳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