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梧桐雨”早到了十來天 上海用這些方法控制“雨量”

今年的“梧桐雨”早到了十來天 上海用這些方法控制“雨量”

圖說:行道樹作業人員正馬不停蹄地修剪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這幾天,上海市民發現,零星的褐色“飛絮”又開始隨風飄起。記者昨天從綠化部門獲悉,今年果毛飄絮預計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上海已採用三種方式防控“飛絮雨”。

  早在去年12月,申城綠化管理部門已提早開始專題研究,各區以保持樹冠圓整和修除果球為目標,結合“冬修”對行道樹加大修剪力度,著力去除果球。疫情期間,本報也曾報道過上海克服人手不足,加緊為懸鈴木“剃頭”。記者從綠化部門獲悉,目前各區養護作業隊伍都已復工,上樹工人員復工率達92%。

  但受制於防疫期間的客觀條件影響及部分行道樹過高等因素,中心城區仍有部分懸鈴木還沒修剪完畢。比如瑞金二路、衡山路等,行道樹樹形高大,仍存有大量果球,綠化部門正在加緊作業。

今年的“梧桐雨”早到了十來天 上海用這些方法控制“雨量”

圖說:養護作業隊伍利用登高車作業,加快修剪速度

  綠化部門表示,接下來全市將採取三種措施,防控果毛亂飛。

  方式一:加快修剪速度。協調已率先完成修剪的區,調集小分隊支援別區。而在區內也採取聯動,城市公園“圍牆內”的綠地養護隊伍,支援“圍牆外”的行道樹修剪。在增加人手的同時,也增加登高車數量。

  方式二:試點物理沖刷。針對樹形高大不宜攀爬及作業環境複雜的懸鈴木,試點“吹、衝、掃”方式,用高射程噴霧機的風力和水霧,把已成熟欲脫落的果毛提前吹落。

  方式三:協調環衛清掃。果毛飛絮期間,協調環衛部門增加清掃和沖洗次數,減少果毛在路面的存量和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降低因風力、車流等造成的“二次飛絮”汙染。

  據悉,本市果毛飛絮來源於懸鈴木、楊樹和柳樹,但楊樹、柳樹相對較少,因此懸鈴木是主要來源。每年4-5月,隨著氣溫上升,懸鈴木成熟的果實開裂、脫落,大量果毛從樹上飄落,同時新生的雄花序也會散落一定的花粉,這就形成了令市民煩惱的“果毛飛絮”。上海明顯的果毛飄絮,一般會持續約1個月。受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預計會比去年提早10天左右。

  果毛本身沒有毒害,但對於一些體質敏感人群,會帶來呼吸系統不適。建議易感市民外出佩戴口罩,必要時還可穿長袖、戴眼鏡。如果不慎果毛飛絮進入眼睛,接觸皮膚致使發癢,切記“不慌、不揉、不撓”,立即用乾淨涼水沖洗或溼紙輕輕擦拭,亦可用溼毛巾冷敷。如果出現嚴重過敏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鏈接】

  懸鈴木,俗稱法國梧桐,最早種在原上海法租界,因而得名。具有抗逆性強、耐修剪、便於養護等優勢,能夠適應城市貧瘠的土壤,夏季遮蔭效果好,而冬季落葉透光效果佳。同時,懸鈴木葉片寬闊,便於清掃而且葉面有毛,滯塵效果要遠好於其他樹種,是當之無愧的“行道樹之王”。

  作為本市主要的行道樹樹種,懸鈴木約佔中心城區行道樹總數的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