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阅读提示:社区精细化管理和基层治理的人性化,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是深有体会的。

严防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千头万绪、事无巨细,都要做好做实,否则国内前期抗“疫”成果之保住,就无从谈起。

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昨天(3月23日)开始,入境北京的所有国际航班调到12个第一入境点入境。上海浦东成为其中之一,可见中央对上海的信任,更是增添了上海在此次抗“疫”之战中肩头担子的分量。上海抗“疫”之成败,愈加攸关全中国抗“疫”之成败。这种时候,无论外界什么人,给上海打几分,都不能做数。原因很简单,上海要做的这份答卷,压根不是一道主观题!客观上说,依法依规抗“疫”,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放弃,才是答对这道题的根本!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浦东机场做好闭环防控

(1)

海外输入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风口浪尖的上海,凭什么来打好抗“疫”之战?抗“疫”之初,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在程序上,做到了城市治理即使在非常时期,都讲法治之道。起码在上海,各级政府、各单位、人民群众需要以这一《决定》来具体处理抗“疫”之事。这样的法治之道,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已为上海采用。当年抗击非典的应急立法,在抗击非典胜利后,依法终止实施。如今,上海抗“疫”的这一《决定》,也如此,必然会在抗“疫”全胜之日依法终止实施。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上海图书馆3月13日恢复部分服务,读书人再现“两米间隔排队”

此次抗“疫”,在武汉封城之初,来自电商的一项数据曾引发网友热议: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口罩的群体中,上海买家人数占据总购买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全国第一。有些网友因此嘲讽:“上海人最怕死”。可后来,全国人民买口罩的时候,上海医生成为最早一批前往武汉的最美逆行者。上海人究竟是怕死,还是自觉依法或者依照科学规律行事,已不需赘言评说了。

在抗“疫”之初,上海一些小区预约登记购买口罩的时候,预约的居民排队时,间隔2米。即做到了不扎堆聚集,又完成了排队登记买口罩之事。间隔2米排队买口罩之事,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上海人懂得自由的边界在哪里。大家都依法依规行事,不仅不会给别人造成不便,反过来也能让自己顺利完成自己的事。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上海3月12日发布的相关隔离规定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上海3月17日发布的相关隔离规定

且看近日热传的一则新闻,3月14日,一位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最终通过中国台北转机回到上海的英国籍女婿到达小区后,丈母娘和妻子都希望他能去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以免影响才2个月大的孩子,但英国籍女婿不太愿意。面对这个有点棘手的问题,静安区三泉路517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奉涛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招,难题迎刃而解。

陈奉涛的解题思路是——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这家人家除了洋女婿外,举家住到亲戚家,而洋女婿在这家人家居家隔离。陈书记为了方便沟通,请来“通过英文高级口译考试”的同事做翻译。

海叔仔细查了查3月12日上海发布的相关隔离规定,“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赫然在目。且这一要求是对“所有中外人员”一视同仁的。即便3月17日更新过的隔离相关规定来看,陈奉涛出的这个主意也没有一丝违规之处。

既然没有违规,从法治之道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件事上,真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在海叔看来,不能因为这家人家的女婿是外国人,就非得把事情往拉民族仇恨的角度去思考。这算是什么仇什么怨呢?


(2)

陈奉涛的做法,是许多上海社区干部通常做法中的一例。也就是做“老娘舅”。但这一案例又有与众不同之处。清官要断家务事,还是件国际家务事,不容易。毕竟,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正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诸多外企总部云集之地,办事还是要讲国际范儿。

从陈奉涛调解此事时动用了“通过英文高级口译考试”的同事,可见这位洋女婿中文的掌握程度不会高。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一个中国人跑到英国,在不太会说英语的情况下,如果有懂中文的社区工作人员来帮忙调解一些事,是不是会觉得暖心?是不是会觉得英国这地方挺有人情味?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洋女婿与社区干部交谈

本质上看,如果这位女婿是中国人,难道社区干部就会强拉硬拽他去集中隔离?海叔相信,上海的社区干部不会这么不懂法。大概率还是会按照目前调解洋女婿这家人家的办法做,只是不需要翻译上场而已。而一旦调解未成,出现更多矛盾,完全可以报警处理。有市人大的紧急立法在,有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在,遇到问题依法解决便是了!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澳大利亚籍女子在北京居家隔离期间不戴口罩外出跑步,被辞退、限期离境

有人会类比日前在北京发生的一件事——一澳大利亚籍女子在居家隔离期间不戴口罩外出跑步,被公司辞退,也被中国方面要求限期离境。海叔相信,上海有相关规定:“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后,地区公安、卫健部门将会同社区更加严格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离开住所。对擅自离开的,将依法处置。”如果洋女婿违反规定,可以按照规定来处理。而人家没有违反规定,也没什么理由非要这么处理呀?

不妨再说说与洋女婿这家人家同一个小区发生的另一件事,调解洋女婿家之前一天,居委会的人去接两位去德国探亲回来的上海老人,陈奉涛不仅帮他们把行李搬到家里,第二天听说老人高血压的药吃完了,还把药送上门。


(3)

昨天(3月23日),上海滩上有一句话非常热——“喝了浦江水,就是上海人”。新任上海市长这句话,令上海市民觉得暖心。那么,生活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人,有什么特点呢?社区精细化管理和基层治理的人性化,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是深有体会的。

海叔想起早年间北方相声中有关上海半两粮票的揶揄,且至今觉得,半两粮票那段相声很好,很能让北方群众了解上海人。北京的马未都先生就说:“北方人粗,他受不了上海人的细。上海人一细致做事干什么,北方人有时很难体会。你比如上海最细致的事,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半两粮票。过去你到上海,看半两粮票你都愣半天,你都不知道这半两粮票能买啥,就是上海人细嘛对不对,只有上海有。”上海作家金宇澄回称,半两粮票当年可以用作买一只月饼。而在北方,买月饼都是论斤卖的。难怪马未都会愣半天。


社区干部当“老娘舅”,不管“洋女婿”还是“本地人”,上海这份答卷,不简单!

当年的半两粮票,其实正说明了上海人为人处世,取用有度,买卖公平,谁也不贪谁的便宜,依照规章制度来即可的心态。这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在商品社会浸淫已久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社情民意。如今来说,尽管粮票早已退出中国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但另一方面,许多新兴的商业城市倒也更能理解上海当年的半两粮票意味着什么。

之所以要举半两粮票之事,还因为抗“疫”期间,许多事就该细一点,再细一点。回到2月份口罩紧张时的情况,海叔甚至注意到,当时上海绝大多数居委会指定售卖口罩的药房,都贴出了口罩价格——从一元几角几分一只到几角几分一只,都一一列明,并标出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进货厂家不同。甚至有药房对居民致歉在先——“请大家谅解”。

海叔也在此唠叨一句——抗“疫”之战,未到全胜之时。依法抗“疫”,如对做法上有不同意见,且慢打分,对着法规条文比照为先。如果还有不太满意的地方,也还多多谅解包涵为上!如果还觉得不解气,也可以到上海滩走一走,喝一喝浦江水,了解下上海人!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新民周刊】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