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很善良,给老人让座,干什么都说谢谢,处处为别人考虑,可这个世界依旧没有善待我,为什么?

__小易


可能你对自己不太好,对自己都不好的人老天爷又怎会对你好!总是处处想着别人,让着别人,怕给别人添麻烦,这种人会抗下很多委屈,有亏自己吃,还安慰自己吃亏是福。大家都只活一次,凭什么明明自己不乐意的还让别人暗爽!?这种性格有好也有不好,好处就是大家觉得你这个人很好相处,喜欢跟你做朋友,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涉及到利益冲突,因为有一点利益冲突你已经帮他们想好了,对,你又要让步了。坏处就是时间久了自己的精神会处于崩溃边缘,因为让多了呗,情绪积累多了呗!我觉得改变的方法也很简单,去说不,去争取,再说简单一点就是去对抗,谁让你有委屈就找谁对抗。方法简单执行起来却难,肾上腺素水平比较高的人尺度有时候就把握得不太好,但是一旦突破了后面就简单了,没有了负面情绪的积累,人也会阳光自信,现状也会慢慢好转!以上是针对内因导致没有被善待的个人经验总结,可能说的不一定对,但是对我个人确实有一定效果!如果还有外因导致你没有被善待,请继续怨天尤人,以上不适用!



海瑜


首先题主是个懂礼貌素质高,点赞!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善解人意,这个世界善良的人远比坏人多,相信善良的人一定有好报,一定会平安健康。

题主可能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了麻烦,善良并不是说可以抵消你来到这个世界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善良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可能会带来一些运气,但是运气不代表可以抵消掉那些所谓的灾难和不好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看的,如果这个世界上能这么容易的回避掉困难和风险,大家就天天做好人好事,讲礼貌助人为乐。但不行呀,不现实的。生活和工作都得继续,将遇到的困难作为化解成运气的考验,人人需要这种驾驭解决困难的能力。

题主可能是心情一时控制不住,一时冲动想倾诉,这个世界可怜人真的很多,生病的人多,只要我们身体健康、不要悲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没有一个人一直幸运下去,也没有一个人会一直衰下去,只有重新调整自己,才有可能走出来,否则,任何人都帮助不了你,路都是自己走的心情也是自己给的,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闪亮金星





大通哥


你把善良当积德就好。凡做好事必考虑回报,未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提问者首先用给老人让座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善良。而给老人让座,有人是出于对老一代抚育儿孙后辈的报答;有人是将心比心,想起了自己含辛茹苦的爷爷奶奶和老父老母。不知你给老人让座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要被让座的耄耋老人,给你感恩不尽地连称“谢谢”?


你把爱心处处献给社会大众,“可这个世界依旧没有善待你”,不知这个世界是如何地不善待你?又要如何才能算是善待你?——是要群众赋予给你当代活雷锋的称号,做精神鼓励?还是要政府发给你见义勇为的奖金,做物质补偿?

有一种真爱虽叫做无私。但必须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主要是指个体对社会的贡献,从间接的关系来说,助人就是助己。帮助别人,你虽不会马上就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公众却在受益。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才是道德友善,和谐理想的社会。世间只有人人善待社会上的老人,才会让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至于个别坏人坏事,你就别以点带面来看问题了。

还有一种真善美的付出,叫做反哺和报恩。

如果仅是有老人接受了你让座后,没说谢谢,你就耿耿于怀,觉得做好事亏大了,这未免就太过斤斤计较。想想看,你家风烛残年,老病缠身的爷爷奶奶在公交车上,若没人让座,你知道后心理会是何种感受?再想想看,你父母养大了儿孙两代,你是否也会把感恩父母的谢辞,事事天天挂在嘴上?

再看看社会上,那些见义勇为,慈善捐助,拾金不昧,修桥补路的正能量群体,你就不会感到行善吃亏而抱怨社会了。等到你老的一天,或者说你由强者转化为弱者之时,看到有新一代的年轻强者出现,就像当年行善助人,扶弱济困的你一样遍布社会,你就会深深体会到:行善积德虽不求一时回报,但种下善树,必结善果。

八旬磨刀老人,用微薄收入积攒的零钱给灾区捐款,可没想过是要得到回报。


六旬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救出溺水女子,却被女子弟弟辱骂是摸女人胸的“老流氓”,被其恩将仇报殴打致伤。可老人事后说,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还会伸出援手。


老人的救助动作,其实非常正确,得先从女子身后接近,将其头脸朝上托出水面后,再用手臂挽住溺水者胸腋,游水靠岸。若从溺水者正面靠近,会被其缠抱不放,有同归于尽的危险。

再说了,水中救人,能顾忌“男女授受不亲”的伪君子玩意儿吗?


默金cc


很显然,您的这些行为都是在准备,给老人让座也好,对人有礼貌也好,处处为别人考虑也好。都是为了您有好报的准备。至于说为什么好报还没有到来,恐怕只能说准备得还不够。

我们不妨自己问一下自己,我们这么善良的目的是什么?是纯粹的为了帮助别人,还是纯粹的想要回报。如果是前者,您就不在乎到底有没有回报,有多少回报。如果是后者,恐怕就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为您预想的回报肯定是要高于现实的。


其实您善良的行为,应该已经有了回报。比如您给老人让座,老人会谢谢您,还会说您是好人。这就是回报。您对别人客气,说谢谢,人家也会说不客气,应该的。并且从心里觉得您是一个有礼貌的人,一个好人,这就是回报。

可如果在您的心里很明确的想要回报,想要经济上的回报。甚至是明码标价的,比如让座您想得到五块钱,帮助别人想得到十块小费。那不得不说,您这个想法显然很现实,很西方,也很过分。至少在中国不会这么明确的得到回报。

而我们平时的准备,到底什么时候能得到回报?很遗憾,这不是有准确的时间规定的。

没有人能告诉您,您善良到几个月可以得到回报。也没有人能告诉您,给老人让座到几年可以升职。

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事实告诉我们,做一个好人,是可以心里得到满足的。这其实就是回报。

只要我们坚持对得起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善待每一个处于困境的人。我们的一生中就总会有世界善待我们的那一天。

善待我们的世界,不一定是以金钱为表现的。

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一生除了要挣钱养家,还有很多的追求。比如有信仰的人,要信仰的东西。有追求的人,要追求的东西。这些都是世界所能带给我们的。

如果您因为帮助别人,得以健康长寿,如果您因为帮助别人,得以家庭幸福,如果您因为帮助别人得以事业顺利。这些不都是世界善待您的最好的表现吗?

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帮助别人,善待别人,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觉得没有得到世界的善待,我们就先不要索取,先做好自己就好了。您说呢?

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专家@北京范儿。有关北京相关的问题您都可以向我提问。


北京范儿


在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好人是要吃一些亏的,好人也要耐得住一定的寂寞。

现实社会中除了有好人、坏人外,还有奸诈、阴险、谄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粗野、粗俗、庸俗、不拘小节、不文明、不讲礼貌、不讲卫生等等各式各样的人生百态。

好人心存善良,严于律己,崇尚道德情操,讲文明、讲礼貌、多做好事,助人为乐。

但是,在现实中却不一定就能得到别人的善待,其原因有三:

一、上述严格意义的“好人”,在社会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越是接近于“完人”,其比例越小。而其他有这样或那样明显错误、缺点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所以,这个极少数好人,就显得很是孤单,会受到多数人的有意的或无意的伤害或损害,当然更多的是无意的伤害。

就拿春秋时期孔子来说,当时礼崩乐坏,上层社会腐败奢侈,社会风气也急速变坏。但孔子作为鲁国大司寇、摄国政的卿大夫,依然保持谦恭简朴,平易爱民,廉洁奉公的本色,并带出来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团队。这样的一个好人,也曾经受到齐国丞相晏婴的谗害;更受到三桓的有意排挤;受到宋、蔡的生命威胁;还无意间受到郑国荷锄丈人的讽刺等等。孔子当时就被称为圣人,也是有名的政治家,都受到这种不公正对待,更何况吾等默默无闻之人。

二、好人会受到有意伤害

好人讲究道德高尚,故在单位中往往受到奸佞(nìng)小人的中伤、谗害、打压等,在晋职、薪酬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奸佞小人的有意的伤害。

三、好人也会受到无意损害

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会受到人们无意间的损害,比如扫路的,无意间扫了你一身尘土;不讲文明卫生、而随地抬着脸吐痰人,吐到了你的身上;不注意小节的人,在店门口泼水,泼到别人身上等等。好人在这些生活习惯方面是很注意不妨碍、不损害别人的,但却难免受到别人的、无意的妨碍和损害。

那么,好人应该怎么对待呢?

一、以“忠恕”处之。

孔子一生经过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最后总结出了两个字:“忠恕”。我们也不妨用这两个字来宽恕别人,平和自己的情绪。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就一直保持海阔天空的思想境界,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从长远大方向来看,好人不吃亏。

好人终生心安理得、心理充实;好人一生自豪、问心无愧;好人最终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服;好人最终都幸福感满满,生活的开心!


南宫外史


你不能和别人比 要和自己比 做这些事之前和做这些之后的你 做好事一定会有回报,或多或少,或早或晚


闪现回家过年


我们做这些不是因为让别人觉得正确,感动,而是我们自己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


朕在此尔等退下


简单几句话,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好处没必要做好人,顶多不做恶人。

如果你选择做好人,你就要知道我做仅仅只是我想这么做,不是想让谁感谢我,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奖励,我做只是我想我觉得我应该。


路人133


如果你需要的是平静自由的内心,就不要从别人的态度里寻找自尊!感官世界一切皆由心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