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等到乾隆一死就賜死和珅,難道不怕和珅多年以來背後培養的勢力嗎?

吹泡泡的大馬猴


怕,嘉慶當然怕。嘉慶登基後,滿朝文武除劉墉、董誥皆是和珅一黨,而劉墉、董誥也不敢在明面上反對和珅,甚至為了避免被和珅清算,劉墉裝老、董誥裝傻,可謂是滑稽至極。



你說就是這樣權勢滔天的和珅,嘉慶怎能不懼怕,怎能不思危。嘉慶這位九五之尊,本是至高無上的主,可偏偏卻只能在和珅這位奴才面前委曲求全。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許下“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的諾言,於是在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下詔退位,嘉慶即位為帝。當然乾隆只是位退,而權不退,皇帝的頭銜雖然轉移到了嘉慶的頭上,但皇帝的權力卻是依然掌握在乾隆這位太上皇的手中。



如此,乾隆不倒,則和珅不倒。相反,和珅反而因乾隆的退位,而掌握了更大的權力。乾隆退位時,已有84歲,已是遲暮之年,說的直白點就是老眼昏花,頭腦不清楚的主,都已經這樣的乾隆,他也寧死都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可是,不願意放棄權力是一回事,能不能手握權力就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乾隆雖死死抓牢手中的權力,但真真去使用這些權力的卻是和珅。也難怪,當年的英國使臣會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因為只有和珅一人能大概聽的懂口齒不清的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次上朝,亦或處理政務的時候,和珅都要站在乾隆的身邊,然後乾隆一切對朝政的處理,都需通過和珅的口中說出。而這明擺著朝政大權都有和珅一人掌控,乾隆說的話其他人壓根聽不清楚,所以到底如何完全就憑和珅的一張嘴。



就是憑藉著這等權力,和珅在嘉慶初期可是手握著朝中文武百官的生殺大權,無人可擋其鋒芒。就連嘉慶亦是如此,因為嘉慶也害怕和珅會利用乾隆來廢了他,畢竟此時乾隆依然是大清的最高統治者,如果乾隆說要廢了他,改立其他皇子,也並非不可。

所以嘉慶初登基幾年,對和珅可謂是百般討好,說奉承都不為過。嘉慶初即位時,和珅曾送其玉如意,以示自己擁立之功。此時,嘉慶明明十分憎恨和珅,可卻始終不敢發作,而且還得虛心假意的寫上幾首《詠玉如意》來討好和珅,深怕他的不滿被和珅知道。



可以說,乾隆退位的那三年,嘉慶可謂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什麼也不敢做,什麼都不敢說,對乾隆如此,對和珅亦是如此。為了讓和珅更放心他,他不但允許其除公眾場合外不用行三跪九叩之禮,更是時不時的就會賜給和珅大量的良田美宅,奴僕婢女,甚至還晉升他為一等忠襄公,位列異姓爵位之首。

你說就是這般權勢滔天的和珅,就是這般委屈追求的嘉慶,和珅的勢力能不大嗎?嘉慶又能不怕和珅嗎?但恰恰就是嘉慶在即位初期的委屈求全,最終讓嘉慶能在乾隆死後,成功的給予和珅最致命的一擊。



正因嘉慶對和珅處處的忍讓,正因為嘉慶或明或暗的給予和珅各種的好處,讓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和珅最終認為“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試想,一個不把對手當做對手的人,他又怎會去認真的對待。

如此,即使和珅空有龐大的勢力,他也不會動用他去對付嘉慶。而和珅背後的勢力,再沒有得到和珅的指使時,他們又怎麼會去強出頭的去對付當朝皇帝呢?



不過和珅鬆懈是真,嘉慶政治手腕高也非是虛的。嘉慶在對付和珅一事上,可謂是準備了數年的時間,他先是用各種看似是主人討好奴才的做法,讓所有不明真相的人都相信,他會如同乾隆那樣,重用和珅,甚至連和珅自己都是如此認為。

而後,他在乾隆彌留之際,開始或明或暗的剪除和珅的羽翼,先是解除和珅在朝堂上影響最大的死黨福長安的軍機大臣之職,後更相繼以各種理由將和珅在外掌兵的黨羽或調,或明升暗降,總之就是不讓他們掌兵。



隨後嘉慶又接著乾隆大喪,讓和珅總理喪事,並讓其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出大殿半步,以此徹底的切斷了和珅同外面的聯繫。而此時,隨著和珅與外面的失聯,他的黨羽皆不敢亂動,隨後嘉慶憑藉著手中的皇權,藉口和珅治喪事務繁忙,恐耽誤朝政,然後將和珅的九門提督、領班軍機大臣等要職一一剝奪,然後這些空出的位置就被嘉慶的親信所掌控。

就是如此,等和珅緩過神時,這一切就都完了,此時和珅已失去了手中所有的籌碼,整個京城被嘉慶徹底掌控,等待和珅的就只有滅亡了。1799年正月十八日,不可一世的和珅在家中用白綾瞭解了自己的一生。



而後,嘉慶在和珅死後,又下詔已除首惡,其餘官員不會再追究,就是如此和珅其他黨羽眼見皇帝不再追究,也就不再有任何的動作,畢竟誰也不會為一個死人搭上自己的命和前途,現在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服侍好這位已親政的嘉慶皇帝。


澳古說歷史


準確的說,乾隆死後僅僅15天,嘉慶就把和珅給賜死了。

和珅在清朝皇帝面前只是一個奴才,充其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奴才,但是如果皇帝“鐵了心”的想要賜死和珅,真的非常的容易。

和珅掌權後培養的勢力,有沒有用?

和珅確實非常的受寵,並且在朝廷上擔任了幾十個非常重要的職務,其中包括內閣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但是對於和珅的處境,都沒有什麼作用。

要知道和珅是一個大貪官,他麾下的所有的勢力,當然也是這些貪官汙吏組成的。一旦和珅出事,這些貪官汙吏不但不會幫助和珅,反而會將汙水全部潑到和珅身上,與和珅劃清界限。

甚至和珅死時,劉墉查出來的20多條罪狀,哪來的?當然是這些貪官汙吏製造出來的。

和珅有沒有真正的鐵桿勢力?

其實在和珅背後真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後盾,那就是和珅的親弟弟和琳。

和珅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但是沒有走正路,一直依靠乾隆的信任,崛起的一個貪官、佞臣。

但是和珅的這個親弟弟和琳,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和琳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兄弟二人一文一武、一內一外,相互扶持之下,都迅速崛起。

和珅可是說是走的捷徑,但是和琳確實是依靠自己的本領,在戰場上拼殺出來的,實打實的將軍。只可惜和琳在鎮壓農民起義時,“受瘴氣”而死,和珅失去了一大臂助。

相反,嘉慶是非常高興,終於不用擔心誅殺和珅以後,引起和琳叛亂。

受和珅的連累,本來配享太廟的何琳,所有的功績都被嘉慶抹殺,連世襲的“一等公爵”都丟了。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敢不敢動和珅,主要看他背後的兵權實力,還有後續的政治影響。

一、軍事上沒有鐵桿支持者

和珅知道,他在朝廷上樹敵眾多,甚至把幾個皇子都得罪遍。某一天乾隆這個靠山倒時,就是他倒黴時。所以,他曾培養髮展軍事支持者,這個人就是他的弟弟和琳。

和琳早年因為處理江南的兩件貪汙案,得以晉升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兼任工部左侍郎。接著,參與平定廓爾喀(今尼泊爾)對西藏的侵略,得到乾隆的信賴,不斷步步高昇,先授都統銜,不久升任工部尚書。事情正按和珅的部署一步步向前發展。


嘉慶元年,和琳接過福康安的主帥位置,正式成為大軍的一把手。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事情,和珅也不會出事。和琳在圍剿起義軍時,由於感染瘴氣而身亡。和珅多年處心積慮培養的一個政治籌碼,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二、嘉慶處理動作突然而果斷

乾隆正月初三駕崩,和珅就被任命治喪委員會負責人,讓他與外界隔離開。初五宣佈被抓,然後抄家、審訊,13天后就被賜死。期間,有一些親王曾受過和珅的利益,為了穩住他們,嘉慶把抄家所得的一部分,分給他們。


由此而看,嘉慶要扳倒和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時間嚴密的部署。而且,實施起來迅速突然,不拖泥帶水。讓處於搖擺的大臣,也來不及作出反應。直到和珅自縊身亡,一切塵埃落定,那些人只能接受現實。


老魚侃世界


當然不怕,和珅明顯就是乾隆給兒子留下來的“新皇帝成長”禮物或者說“新手大禮包”。

無論我們從影視劇中,還是從相關的史書史料記載中,都能知道和珅的職務幹到了軍機大臣和大學士的位置,在朝堂之上可謂是權侵朝野,其貪汙腐敗才有了權力上的保證。

為什麼說嘉慶不怕和珅的勢力,敢於快速對其下手?

  1. 和珅對大清的忠誠度比較高。對於和珅來說,他並沒有謀反之心,也正是如此,乾隆才會對他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這樣的人,皇家處理起來是毫無壓力的,所以,嘉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穫了這份意料之中的驚喜。
  2. 乾隆的權謀之術遠在和珅之上,其舉動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和珅之所以可以無法無天、肆無忌憚的貪財賣官,只是因為他有一個堅固的靠山――乾隆。所以,沒了乾隆,和珅也就只是個奴才。

  3. 嘉慶雖然沒有自己的父親耀眼,但也不是一個慫包!嘉慶能繼承皇位,也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才最終入了乾隆的法眼。嘉慶繼承皇位以後,就已經想要對和珅下手了,只是礙於自己老子的面子,畢竟太上皇還在位,也就讓和珅多活了幾年。等到自己的老子翹了辮子,和珅也就到頭了。
  4. 和珅背後並無一個堅固的“利益共同體”。不論在乾隆時期和珅是如何的呼風喚雨,但是,等到了嘉慶主政,開始清算和珅的時候,也沒有收拾什麼人,可見,所謂的和珅勢力並不牢固,而且其最終的服務對象還是大清朝。

所以說,嘉慶敢於對和珅動手。一是老子留下的“禮物”好拆,二是嘉慶自己早以謀劃良久,三是和珅其實並沒有什麼強硬的勢力!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和珅為乾隆重臣。19歲入宮、26歲升任戶部侍郎、30歲升任御前大臣兼都統。是乾隆最為信任的一員寵臣。他對皇上唯命是從,對內培植拉攏親信、結黨營私、貪汚受賄。他在任期間,獨攬:官員任免、財政、司法、文書等大權。他心狠手辣,先後收受各方鉅額賄賂。直到乾隆駕崩後的第三天,才被嘉慶帝罷免治罪。從他家抄出的一部分財產,即折2億2仟餘萬兩白銀了。

和珅在朝幾十年,培植了那麼多親信。治他罪,嘉慶就不怕他手下的勢力了嗎?不怕。因為:

1.嘉慶為乾隆的十五子,也是最小的一個皇子。從小乖巧聰明、扱有心機。從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直到乾隆六十年止,他從未出過一點差錯,終於取得父皇的信任登上皇位。

2.嘉慶治罪和珅,實際早有準備。他熟知和珅為父皇的寵臣,父皇在世時他一直忍著不輕舉妄動。直至父皇死的第三天才動手,那是算準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不怕和珅的親信反撲。

3.抓捕和珅時,經過精心佈置。對他的一批鐵桿親信也同時下手。多數從者見大勢已去,反而紛紛倒戈起來揭發和珅,站到皇上一邊。

所以和珅倒了,百官和民眾都很高興。當時就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


福榮


嘉慶確實很急,乾隆於1799年2月7日一死,僅僅過了半個月,嘉慶便在2月22日這一日賜死了和珅。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生前最為寵信的人,嘉慶為什麼會這麼急迫地要剷除他?

乾隆皇帝雖然在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便禪位於嘉慶,可是一直到乾隆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清朝的國柄始終掌控在乾隆的手裡,嘉慶只能看,卻不能碰。

乾隆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向所有人宣佈了一個消息,他將立永琰為皇太子,然後禪位於皇太子,以明年為嘉慶元年。

不過,他為了繼續掌控皇權,又在十二月發佈了一條命令:朕在明年雖然會歸政於永琰,可是,今後所有的軍國政事,你們仍然上奏於朕,唔,你們在奏疏中稱朕為太上皇即可!

這條命令一下,所有人便知道了乾隆的用意,嘉慶雖已即位為帝,但是仍然作不得主,皇權仍然被乾隆皇帝死死地拽在手裡。

嘉慶被乾隆壓制了四年,這四年的時間裡,他幾乎處於被架空的狀態,幾乎沒有任何的威信可言,所以乾隆一死,他想要坐穩皇位,想要將皇權收回自己的手中,想要牢牢地掌控皇權,便得立威!

和珅是乾隆的寵臣,拿和珅祭旗無疑是最好的立威方式,嘉慶要用和珅來告訴所有人,乾隆時代已經過去了,從此時此刻開始,清朝,由他嘉慶說了算!

嘉慶立威的這第一刀看似砍向的是和珅,實則是乾隆。

此外,嘉慶立威的第二刀出了是砍向和珅之外,實際上也包括了朝堂上的所有王公重臣——朕能處死和珅這樣的權臣,也能處死你們,所以呀,你們還是乖乖聽話吧。

當然,嘉慶處死和珅的原因除了立威之外,也想著趁機撈一筆錢,畢竟康熙、雍正兩朝的積累,幾乎已經全讓乾隆給揮霍光了,嘉慶上臺後手頭也是頗為拮据,所以只能從和珅身上刮油。

傳說和珅“二十億兩有奇政府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稅入而強”,即便沒有二十億,《清史稿》中所記載的數額也已讓人驚歎,“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此外珍珠寶石更是無數。

可見,“和珅倒,嘉慶飽”這六個字所言不虛。

嘉慶處死和珅,在立威和撈錢之餘,實際上也是在藉機進行政治利益的再分配,打完了棍棒,當然也得給幾根胡蘿蔔。

和珅在乾隆時期實在太受寵了,已經成了一代權臣,為人又太貪財,所以幾乎將所有的利益都給攬到了自己的手裡,別說喝湯了,有的人連啃骨頭的機會也沒有。

所以,嘉慶掌控實權之後,自然少不了要給這些曾經被和珅壓制的人一點甜頭,以此收買人心。

然而,和珅作為乾隆時期的權臣,勢力如此之大,為什麼嘉慶能夠這麼快、敢這麼快便處死他,卻不怕他和他背後的勢力反撲呢?

和珅的勢力究竟有多大,從一件事便可以看出一二。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要冊封皇太子,然後讓皇太子即位當皇帝,和珅聽說了這事之後心中便一直忐忑不安,乾隆已經老了,或許很快便會死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時候他又該如何自處?

他想要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利益,實際上便是投靠新皇帝,獲取新皇帝的信任。

為此,他在乾隆還沒有宣佈到底立誰為皇太子的前一天,便偷偷跑去找嘉慶,然後告訴嘉慶,乾隆將會立嘉慶為皇太子,試圖以此獲得擁戴之功,讓嘉慶當皇帝之後繼續重用他。

當時,除了乾隆自己,知道乾隆會立嘉慶為皇太子的人,也只有和珅了,可想而知乾隆有多信任他。

皇帝的信任,便是和珅能夠成為權臣的根本。

嘉慶之所以敢這麼快處死和珅的原因,實際上在嘉慶和熊光的談話中便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熊光說:“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

和珅雖然是一個權臣,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追隨他,更不用說忠於他了,更何況和珅和軍方也有衝突,所以,他想要對嘉慶反撲,想要造嘉慶的反的話,沒有幾個人會冒險去追隨他。

熊光的這句話很清楚地告訴了嘉慶,以和珅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團實際上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牢不可破。

然後,熊光又繼續說:“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這是在告訴嘉慶,處死和珅一事越開越好,你的動作越快,和珅越來不及反應,一些試圖觀望局勢的牆頭草會被嚇得不敢滋生事端。

反之,如果嘉慶的動作滿了,便會讓人誤以為嘉慶是在忌憚和珅,讓人認為和珅確實有和嘉慶掰一掰手腕的實力,這麼一來,朝堂上的人便不得不考慮考慮究竟是戰隊嘉慶還是站隊和珅了。

當然,嘉慶能夠這麼快便剷除和珅,說到底還是因為和珅手裡沒有兵權。

別看和珅權極一時,但是他手上拿著的卻是財、政之權,手裡沒有兵權,想要反撲,想要造反?

這是在找死。

乾隆說要禪位給嘉慶的時候,和珅為什麼會跑去巴結嘉慶,說白了他也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沒有對抗嘉慶的實力!不然的話,對於和珅這樣的權臣,最好的選擇是躺在家裡等著嘉慶拿好處出來拉攏他。

清朝的皇權的集中程度也堪稱歷代之最,所以和珅這樣的權臣在皇權面前,也終究難逃一死。


史不知味


民間流傳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確實是嘉慶剷除和珅的真實目的。說白了,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立威用的,還順便充盈國庫。只是和珅為官二十六載,朝堂上更是形成了以和珅為首的貪官黨派,嘉慶根基不穩,怎麼敢在乾隆一死就對和珅動手呢?

嘉慶就是吃準了和珅一死,樹倒猢猻散,其黨羽對他構不成威脅。

一、和珅黨羽沒有能力和嘉慶對抗。

和珅把主要精力放在貪汙和討好乾隆身上,因為得到乾隆的喜愛,和珅的政治生涯可謂是一路綠燈,因為是寵臣,也變成了權臣。很多不願意踏踏實實努力的人,就通過賄賂和珅謀得一官半職,試圖平步青雲。這些在和珅的幫助下當官或者升官的人自然就會緊緊抱住和珅的大腿,成為和珅的人。

和珅雖是權臣,手中並無兵權,其黨羽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貪官,沒有能力和手握國家大權的嘉慶對抗。

二、嘉慶剷除和珅的速度很快。

乾隆還在位的時候,權力掌握在和珅和乾隆手中,嘉慶手中沒有實權。乾隆已經是垂暮之年,很多決定是和珅做的。和珅雖然沒有造反的心思,但是心中也看不起嘉慶。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駕崩,嘉慶命令和珅主持喪事。正月十三日,嘉慶以二十條罪狀將和珅逮捕,正月十八日,和珅在家自盡。不過是十八日的時間,乾隆喪期未過,和珅已經被嘉慶剷除,讓人始料未及。

三、嘉慶對和珅黨羽採取寬容政策。

和珅本來就是因為地位高才能夠吸引一批人巴結他,依附他。和珅被下獄,意味著昔日的榮華富貴化作雲煙,官場上個個都是人精,看到和珅已經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自然不會為了他去對抗嘉慶。

“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鹹與自新。”

和珅手中肯定掌握了這些官員的犯罪證據,沒想到嘉慶赦免了和珅黨羽的罪行,和珅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也成了廢牌。

和珅不僅僅成為了嘉慶的墊腳石,生前的貢獻也被刻意掩蓋,生前的勢力瞬間瓦解。


大腳姑娘碎碎念


(王剛飾演的和珅)


因為和珅這麼多年就沒有培養起值得皇帝害怕的勢力。


我們完全可以從歷史上那些出名的權臣去總結一下,要成為一個皇帝都忌憚的權臣需要哪些勢力。


結果我們就能發現,歷史上成功的權臣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控制了京城的軍隊,尤其是皇帝身邊的禁衛軍。


中國古代歷史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嘛其實很簡單,就是偉人說過的那句話:


“槍桿子裡出政權。”


蔣介石為什麼能後來居上越過汪精衛成為國民政府的領袖?


肯定不是他能力、資歷、學歷比汪精衛強,而是他掌握了黃埔軍官團組成的中央軍。


沒有軍隊,汪精衛就算做再大的官,蔣介石派一個排去讓他滾蛋他就得滾蛋。


唐朝是歷史上宮廷政變最多的朝代,凡是成功的政變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掌握了北門禁軍。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能成功就在於收買了北門禁軍的常何,把李世民的隊伍放進了皇城。


同樣道理,為什麼漢宣帝要到霍光去世才對霍家動手?


除了霍光資格老以外,更為重要的當時長安的南軍、北軍、羽林軍都掌握在霍氏家族手裡。



東宮和西宮的衛尉都是霍光的女婿,而且終霍光一世,不管他多忙,每逢羽林軍招募新兵,霍光都要親自到場。


為的不就是徹底掌握京師的兵權嗎?


同樣道理,為什麼明清兩朝只有奸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權臣?就是因為明清皇帝吸取前朝經驗,對京城禁軍掌握的特別嚴格。


是的,張居正其實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權臣,因為內廷、禁軍、錦衣衛、東廠這些權利始終掌握在李太后和馮保手中,李太后完全可以隨時讓張居正滾蛋。張居正依仗的不過是李太后的信任。


嘉慶朝京城軍事力量分三塊:豐臺大營、侍衛、九門提督掌握的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



嘉慶帝在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就藉口守靈免去了和珅九門提督的職務,而且即使在乾隆朝,乾隆帝不管有多麼信任和珅,對和珅向豐臺大營、侍衛、九門提督這三個地方安插私人都是嚴密控制的。


說白了,和珅也不是權臣,只是寵臣。


他基本控制不了清帝國京城周邊的軍隊,他權力來源於乾隆帝的信任。


而當新皇帝決定不再信任他時,他用權勢構建的人際網絡就像沙灘上的城堡。


蘭臺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們先來看嘉慶為什麼非要把和珅弄死。

我大概總結了以下幾點理由:

  • “和珅倒,嘉慶飽”

相信這句諺語很多人都聽過,我在起初聽到的時候就覺得不可思議。下意識的會覺得,大清泱泱大國,怎麼可能靠抄了一個人的家就瞬間富裕起來,不過我還是去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果然是真的。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當時查的結果是和珅被抄家時,查獲了大約是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相當於嘉慶弄死了和珅自己就可以少奮鬥15年。

  • 和珅把持朝政

我們都知道嘉慶是在1796年繼承大統的。而當時的嘉慶並沒有實權,因為乾隆還沒有死,實權可以說還在乾隆手上。而上朝的時候,乾隆就讓和珅站在自己身側傳達自己的“意見”,因為乾隆已經是老的不行了,而和珅可以說是乾隆最信任的人。慢慢的給人感覺就像是和珅在發號施令,嘉慶就在一旁看著。換做是任何人可能都忍受不了吧。更何況,嘉慶明白如果不弄死和珅,自己可能永遠沒法掌握實權了。

  • 和珅政治站隊出問題

在嘉慶即位後的前三年,實際上的掌權者還是乾隆,這可能導致了和珅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仍然對乾隆言聽計從。這其實沒什麼大問題,但和珅在這段時間不知道他怎麼想的,居然還在乾隆面前打嘉慶的小報告,這就是他的不對了。嘉慶遲早是要掌權的,作為在政壇混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珅居然沒有這麼做,可能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說和珅本就打算架空嘉慶,只是最後失敗了。成王敗寇,才在嘉慶賜他毒酒的時候沒有任何反抗。

  • 和珅敗壞清朝政界

和珅自從掌管了翰林院後,開始控制整個清政府的科舉。在依靠科舉謀取私利(公開招標,價高者得)的同時也就相當於在經營自己的政治集團。而朝廷的有志之士接連的彈劾他,佔著乾隆對他的寵信,不僅沒有任何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甚至開始對彈劾過他的大臣進行報復,整個朝廷官員被他陷害近半。而這時朝堂上基本是懾於和珅勢力和花錢買來的官員,讓這樣的配置來治理大清,那說明嘉慶是想讓大清亡在自己手上。所以大清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大刀闊斧的整頓了,頭號對象自然就是和珅。

好了,我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嘉慶必須弄死和珅的原因,那我們下面在看為什麼嘉慶可以弄死權勢滔天的和珅。

為什麼嘉慶可以弄死權勢滔天的和珅

我也大概總結了以下幾點:

  • 中央集權的加強

明朝朱元璋開國後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在清乾隆年間可以說是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軍機處直接對皇帝負責,可以說除了皇帝沒人能調動士兵。所以,嘉慶可以輕易弄死和珅。

  • 和珅的權勢來自乾隆

和珅在乾隆時期可以說是權勢滔天,但其實這些權利都是乾隆給他的,並不是他自己通過經營自己的勢力一步一步實現的。和珅雖然在朝中也結黨,不過都是一些沒什麼實力和影響力的小人物,甚至大多數都是因為和珅的勢力或是因為共同利益不得不向他看齊的官員,這樣的關係看似龐大,實則這樣的關係很不穩,而且其中不乏因為和珅的貪婪而巴不得他早點死的人。所以在嘉慶要弄死他的時候沒有人會選擇站在他那一邊的,甚至躲都忙不贏躲。

  • 和珅沒有帶過兵

和珅雖然後面是軍機大臣,但其實就是個虛職,他不懂行軍打仗,也沒有在軍營呆過,更不用說他和士兵或官兵能有多深的感情。而這些軍人一旦得知和珅是個鉅貪,都不用嘉慶在做什麼輿論發酵,這些軍人沒有將和珅千刀萬剮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因為戰友情義而幫他。

  • 嘉慶站住了群眾的高度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是一句諺語,諺語自然就是民間流傳出來的,雖然從字面上能看出這句話肯定是和珅死後才開始流傳的。但能肯定的是和珅這幾十年的所作所為在民間不說是世人皆知,起碼大多數人是知道的,甚至是激起了民怨。所以說嘉慶弄死和珅是很得民心的事,用我們後世人的說法就是有了群眾基礎,再難的事都能辦成。

  • 和珅反抗過、嘉慶有準備

就像我之前猜測的那樣,和珅能爬到那麼高的位置,自然不是傻子,很多東西他應該是能看清楚的,可能只是他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以為能夠鬥過嘉慶。我們知道從乾隆死到和珅死中間有15天的時間,嘉慶要弄死和珅的心不用懷疑,那為什麼還要等15天。第二天就應該弄死,所以這15天很精彩。我只是猜測,沒有查證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下來和我分享下。既然和珅反抗過,結果也很明顯。所以嘉慶這麼多年為了弄死和珅還是準備了很多的。所以嘉慶並不怕和珅。


好了,關於嘉慶為什麼敢弄死和珅說完了。希望大家喜歡,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和贊成的朋友歡迎點贊加關注,以後還有更多的歷史話題和大家分享。謝謝。


麻花的故事


不扯那些來龍去脈沒用的,我直接講兩點乾貨:

第一,和珅有啥用?

說白了和珅就是一個幫乾隆斂財順便背鍋的,這一點和珅對自己定位非常清楚,在高度集權的乾隆朝,就算是在外統兵的大帥像阿桂,福康安,平時想調一個兵,門都沒有!阿桂是什麼角色:一等誠謀英勇公,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福康安是什麼角色?一等嘉勇忠銳貝子,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你和珅只是一等忠襄公,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你說和珅能翻得起多大浪花?

乾隆的權謀之術爐火純青,所以他任用阿桂,扶持福康安,有意保護王傑,就是為了不讓和珅一人坐大,和珅不可能不明白,如果自己有一點點專權的苗頭,不要說八億兩家財,就算是項上人頭也是保不住地!還是安安心心給乾隆老闆打工吧!


第二,嘉慶的手段也是很高明的,總的來說,就是集中火力解決主要目標,分化一批,瓦解一批,團結一批,看看所謂和珅黨羽的下場就知道了:

軍機大臣,大學士福長安,貪汙無度,作惡多端,六部九卿會審擬了個斬立決,嘉慶說他罪行不及和珅十之一二,給放了,沒過幾年又做了大官。

大學士蘇凌阿,同樣是壞事做盡,嘉慶說他年老昏聵,勒令他退休,連退休金都照拿!

侍讀學士吳省蘭,和珅安排在嘉慶身邊的眼線,降職為翰林院編修,居然還有官做?後來吳省蘭還成了大學者,著名公知大V。

原四川總督,一等公和琳,這個哥們已經死了,於是免除一等公爵位,撤出乾隆的太廟配享,拆掉原來紀念的祠堂。


除了和珅,其他壞蛋一個不殺,一個沒抓,這個處理結果就兩個字評價:奇葩!

其他原來提心吊膽的貪官汙吏一看,我擦嘞,和珅鐵桿死黨都沒事,我們擔心啥,皇帝換湯不換藥,官照做,財照發,那大家何苦跟新皇帝拼命?於是上下相安無事。

嘉慶大概率做過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後,收繳了大批自己手下和袁紹的來往書信,曹老闆集合眾人,一把火把書信全燒了,意思是既往不咎,大家一看,誒,老闆大度!於是人人感恩戴德,工作更加勤勉。這尼瑪誰知道曹老闆有沒有另外抄一份,哪天看自己不順眼隨時拿出來敲打自己!

於是,在乾隆嘉慶兩代皇帝的高端操作下,嘉慶四年的和珅案,基本上就是波濤暗湧,最後風平浪靜。苦了的還是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