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

3月22-3月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而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舟山水资源与气候密切相关

很凑巧,今年,“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选取了类似的主题:水与气候。实际上,两者联系十分密切。

据了解,稳定的水循环对保护水资源的平衡,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水循环的稳定与否,是影响水资源平衡的重要环节,而影响水循环的主要因素就是气候的变化。近年来,全球天气的极度不稳定,严重造成水循环的不合理性,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平衡。

在舟山,人们似乎不大会留意海平面的变化,却会对降水和温度变化格外“敏感”。

据市气象台统计,去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818.5毫米,较常年偏多49%,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最丰年份,其中定海年降水量达惊人的2114.7毫米。同时,去年全市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偏高0.7℃,为连续第7个偏高年。这些年,复杂多变的气候形势,给我市水资源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给我市季节性用水敲响了一记警钟。

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发展水为先,坚持节水优先”两手抓

多年来,我市以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健全和完善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载体建设,积极提倡一水多用、重复利用,鼓励再生水回用,努力提高用水效率、挖掘用水潜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落实、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底,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5.4立方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9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9.3%,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8.7%。全市用水量稳中少升,严格控制在总量控制红线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先进,严格控制在用水效率红线内。

同时,落实资金,持续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开展节水型器具改造和节水技术应用,是我市在节水型城城创建时期比较成功的一项工作,并一直坚持至今。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近百万元资金,用于节水器具改造和节水技术应用。市节水办、市节水管理中心与两县两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每年分期分批对学校、公园、车站、医院、福利院等公共场所以及相关居民小区的用水器具进行改造,获得了群众的高度首肯并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

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合计54家,节水型企业覆盖率接近20%;共有45个单位、73个小区获得了“浙江省节水型单位或居民小区”称号,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2.1%和13.1%。

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建设“美丽河湖”打造绿水青山

这几年,全市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方案,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其中,定海区计划至2022年,创建盐仓大河水系、大柳主干河水系、白泉大河水系等10个“省级美丽河湖”,治理河道总长度133.21公里,同时将洋岙村、南岙村等32个村作为“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对象;普陀区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包括舵岙河在内的4大流域的河道综合治理,完成全区综合治理河流42公里,力争重点区域防洪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规划标准,同时完成河湖库塘清淤76万方,建成“美丽河湖”7条、市级“品质河道”20条。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目标,大力开展美丽河库建设,全面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绿化、水体治理、景观营造力度,全面彰显水文化,全域强化水管控,全力创建安全流畅、水清景美的“美丽河库”。提前完成定海区盐仓河库水系、大沙河库水系和普陀区舵岙河3条18.28公里省级“美丽河湖”以及4个乡村“美丽河湖”创建。 同时,坚持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河库清淤和河道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河流防洪排涝能力,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去年,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治理16.98公里,清淤81.93万立方米,分别完成年度计划136%和165%。

有奖问答

活动时间:即日起——3月26日,每天6:00~23:59。

活动规则:题目设置围绕水法、节水知识、水土保持等相关内容,随机5道选择题,全部答对的用户将获得红包奖励。每日红包数量有限,抢完即止。每个微信账号每天可参与一次答题5天活动期内仅能抢到一个红包。

让节约用水 成为“舟山时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