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求扶貧、博同情,不如踏實幹、誠信賣

每到金秋收獲季節,總會聽到或看到一些農民兄弟抱怨:東西賣不出去、買不到好價錢、賠本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是消費市場萎縮了嗎?是需求飽和了嗎?好像都不是。


與其求扶貧、博同情,不如踏實幹、誠信賣


現在是網絡時代,電商早已進村了,銷售渠道也相對暢通了。每年的“雙11、雙12”等購物節,更是電商們的狂歡節。那為什麼這些老問題依然存在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等、靠、要”習慣性思維作祟,不會主動去開發市場、維護客戶;二是期望過高,把自己種的每一顆果樹都當成發財樹,不僅售價高過普通超市,甚至囤積居奇,最後都砸手裡了;三是愛動歪腦筋、不講誠信,自己把致富之路堵死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一些網店以樸實農民的形象為噱頭,高舉“扶貧”招牌,吹噓自己的產品如何如何綠色、健康、質優等,當你購買後打開箱一看,水果不僅沒有他說的那麼甜,而且大小不一、品質各異;土雞蛋也不是在其網店上看到的圖片模樣,顯然是普通雞蛋、初生蛋等混合品。上當受騙的感覺油然而生。試想,下次還會購買你的東西嗎?

不要以為沒有眼睛盯著你就可以任意妄為、不受懲罰。急功近利只能貪得一時便宜,一錘子買賣不可能讓你奔向小康。如果不盡快改變觀念,不回到勤勞致富、誠信經營的正道上來,貧窮將是你永遠的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