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你们老家的酒桌风俗?尤其喝酒劝酒方面有什么习惯?

市井白话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来自河南农村,我们这里婚丧嫁娶,亲朋好友都会过来帮忙,忙完过后,大家分桌依次而坐,主人会端上丰盛的饭菜,当然也有好酒。无酒不成席嘛,这时候主人家会依次轮桌敬酒,表示对亲朋的感谢。随后大家就自由饮用,气氛持续到吃过饭后。当然平时没事的时候好朋友好兄弟也会聚在一起,很简单搞两个小菜,一壶热茶。几人东拉西扯,谈工作,谈爱情,谈人生,谈理想。借着微熏的酒意把兄弟情,朋友情进一步的提高。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任何时候切记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能喝半片喝三两,高高兴兴,平平安安。



王妃心宇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劝酒也是热情款待客人的方式之一,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劝酒劝出人命吃官司等,现在大多数人就不太敢这样热情了。


明哥的明天


中国的酒文化在觥筹交错中衍生而来。饮酒文化也正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现如今,企业商谈合作、签约订单,但凡约餐,桌上必得有几瓶好酒兜底。没有酒的聚会宴请,根本无法让人尽兴。酒桌上谈事情,拼的就是你的酒量。而全国各地,又有着不同地域独有的民土风情,酒品种类不同,对菜酒的选择各有千秋,让我们了解下全国各地的饮酒风俗吧!

北京

京城的“老北京”喝酒必喝二锅头,且需50度以上的,一碟花生米,猪耳朵,小葱拌豆腐,齐了,这边是最钟爱的下酒菜。对头饮酒能侃半天。

天津

天津老百姓最爱白干,度数越高越带劲。中华老字号天宝楼的酱肉,大肘子,烧鸡,乳鸽,小肚儿。月盛斋的酱牛肉,牛蹄筋,腱子肉。各种肉食卤味搭一点素菜,便是下酒的好搭档。

江浙一带

南京人绍酒白干皆可用,盐水鸭,炸臭豆腐干必不可少。无锡苏杭等地喜饮黄酒,醉鸡酱鸭糖醋排骨,黄泥螺,油焖虾,可谓十分丰富。绍兴的咸亨酒店因鲁迅先生的 《孔乙己》得名因而做成了今天这样的大买卖。茴香豆,毛豆,盐水花生,青鱼干,醉鸡,臭豆腐等早已成为招牌。

福建

闽南一带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即喝酒时只倒八分,留有余地。与人干杯,不能“留空”必须见底,否则将被视为失礼。闽南人喝酒好斗,喜欢在酒桌上猜拳,泉州划酒拳那更是列入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陕北

由于陕北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了陕北人“爱喝酒”的习惯。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给老人贺寿、孙子做满月,陕北人都要摆上几桌,喝个痛快。陕北人性格淳朴善良,为人正直,讲原则。酒场上,也讲究酒规。与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还讲酒品,酒场上,一律按酒规办事。陕北人喝酒的名气很大,而且绝对不是徒有虚名。

陕北有即兴现编的劝酒曲,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地域文化色彩。比如“骑马难遇硬塄塄,咱俩难遇这么一阵阵。山丹丹开花背阳畔红,喝酒人儿是个英雄。”听了这热情的赞美,谁都得忍不住多喝几杯!

山东

山东人向来善饮,梁山好汉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更是天下皆知。身为山东人的小编更要和大家好好唠唠了。山东自古是礼仪之邦,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万万不可马虎的。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是主人或者东家,戏称“庄主”。他的对面一般是主人叫来一起招待客人的,叫“主陪”。这两个位置可能因地区叫法有点差异,但都是差不多的。在山东酒规比较多,一般在酒位上一坐,见面就三杯酒,有的接下去就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仙过海,多都是为了图个好彩头。

一般山东人请客,酒席上必不可少鱼。鱼在山东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管他什么山珍海味,在鱼面前,只能算“小菜”,不是说山东人稀罕鱼,而是为了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嘛。上菜时鱼头要朝客人表示尊敬。

山东人喝酒时间比较长,一般会面礼仪性的小宴席在一个小时左右,像红白喜事,添喜升学等酒席就在三小时,而挚友亲朋会面时间更长,喝酒完全看心情,喝酒助兴,越聊越来劲,感情也在杯杯相碰之中升华。

聊了这么多地方的酒规风俗,下次去外地酒席,千万不要出丑了哦 欢迎大家补充指正[可爱]






土著王大人


正常主宾发言2次一起喝2杯,第3杯主人接主宾发言来1杯;随后主人、主宾从左到右打圈敬酒至少1圈,再往后主人、主陪、副陪、主宾、副主宾自由发挥


又见花香


我们老家婚丧喜事、逢年过节、庙会等,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必须喝酒,家里的主人先敬酒,主人把每个人的酒杯倒满酒,然后一个一个敬酒,敬酒时主人不喝酒,每个人敬三杯酒,主人敬完酒后,他的堂兄堂弟,侄子侄孙轮翻敬亲朋好友酒,都是三杯,他们也不喝酒,等都敬完酒后,大部分人都喝醉了。


shuhuavideo


我们贵州也就是这样风俗习惯边吃也聊天,然后说劝酒话又干上一杯



贵州土城酒妹


我现在在山西这边敬酒,都是用小勺子盛酒,酒席上都是喝一勺。要是酒量大的话可以拿杯子喝的。


外来媳妇洋洋


我老家江西的。

江西人喝酒的规则,有一种属地主义的色彩。无论是席位的安排,敬酒的顺序,动箸之先后,都有一套细致的规矩。这些规矩皆是属地法,解释权都归主人,江西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



小胡子的精致美食


同饮前三杯

宾朋皆坐,上第四道菜或六道菜后(三个菜是不喝酒的,三个菜喝为“断头酒”),尊长或东家便会提议同饮,饮毕,斟满酒杯,吃会儿酒菜,便同饮第二杯,然后便是第三杯。

说是随意,但有人提议同饮时,还是不得不喝。即至少3杯酒。

倒酒

同饮三杯后,东家便会出来给宾客倒酒,每人3杯酒,然后再与宾客同饮1杯,即每位宾客要喝4杯,至少3杯酒。

劝酒

众座若有初次见面者,要喝“认识酒”,一般是“敬一个、端一个”的风俗,客人要接受敬酒。

敬酒以见底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 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后由敬酒的人倒满,两人碰杯一饮而尽,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两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注意:这是对敬酒者的尊重 。

端酒

敬酒者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边,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达祝福或感激之意后,再将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后再离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喝一满杯。

  鱼头酒

在河南酒桌上,鱼是最常见的,端上来后,鱼头要对准主宾或年长者。

有句话叫“头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鱼的这四部位对着谁,谁便要喝几杯酒。

若有人把鱼眼睛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高看一眼”,鱼两只眼睛,便是6杯;

若有人把鱼脸(即腮)夹给谁,谁便要喝2杯,此谓“赏个脸面”,鱼左右两腮便是4杯酒;

其间若有谁把鱼的背鳍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一帆风顺”;

把鱼尾夹给谁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动听”,需喝2杯;

鱼肚下面的鱼翅夹给谁可谓“展翅高飞”,又是3杯,如能把四个鱼翅都打发出去,便是12杯;

有人从鱼肚子里夹出的肉送与谁,意为“肝胆相照”,同饮2杯,即4杯;

有时为了凑热闹,把鱼肚皮所指处,定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望子成龙”、“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都是用鱼做文章常用的行酒令,都是从鱼肚子里夹出一块肉来送与别人;

鱼菜渐凉,可用一句“团团圆圆”同饮1杯,然后吃鱼。

有时鱼头对着的主宾不想喝鱼头酒时,就用筷子捅捅鱼嘴“大家通通都喝”,然后便同饮1杯后吃鱼。

有的人不能喝酒,却又被鱼头所指,可以用筷夹片菜叶盖上鱼眼,这叫“一概(盖)不论”,随便大伙咋喝吧。

鱼头酒,与王共享!

关于喝鱼头酒风俗的来历,有各种传说。其中最早的一个版本,跟商帝太甲有关。

据说在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时,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为表心意,献上陶制鱼头形佳酿一坛,高声颂道:“鱼头酒,与王共享!”遂将佳酿分饮,举坐皆喜。此后,鱼头酒方有荣誉、地位象征之说 。

河南人名为“好酒”,实为“好客”!但酒虽好喝,切勿贪杯哦。奉送一句万能拒酒词:只要感情有,喝茶也是酒!


齐齐曼


我们老家亲戚朋友聚会喝酒那是不可少的,拉家常摆龙门阵,边喝边摆共同要先喝杯,这就是所谓的酒过三旬。三杯之后这下说敬酒了,有长辈在桌先从长辈敬起,无长辈先从亲近的人开始,这有利于营造喝酒份围,敬酒就厉害了,每人要敬三杯,一圈要敬完,同时接受别人的敬酒,敬酒之后就才开始斗酒,猜拳划令好不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