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母在家照顾的孩子有多惨?

蘑菇咸鱼


没有父母在家照顾的孩子真的是惨,我自已的亲身经历,女儿是2012年底的,因为那时候自已在外面开灯具店,孩孑也带在自己身边,2岁半之前基本上是自已在带,中间有段时间断奶和年底忙有送来家里给我婆婆带一阵。在这中间我孩子在家有时候关店我回来看孩子,有一次回来,她奶奶不在家把我孩子给她婶婶看着,那时候1岁吧,扶着东西能走,女儿拉尿在身上裤子从里湿到外,当时我看着真的很难受,她就站着端着开水离的远远,冷冷的来一句她奶奶等下回来换。我当时想这心的多毒,大冷天自已都端着开水暖手,1岁的小孩一身湿那她在那晾,还有我女儿2岁多,她爷爷有事让她看着,因为这个和她我公公吵架。如果自己没给她带过儿子这种事我也不会去计较。想想自已怎么帮她带儿子的,真不值。她儿子生前面,我来这个家几天就开始给她带孩子,她那时正怀2胎,说不能抱,每天上楼不管睡不睡基本上6点才会下来,我婆婆天天去田里,所以下午这段时间他小孩基本上都是我包的了,几个月的小孩都不会走路,我天天抱手上,有时候拉屎在身上,我也是一个人抱着去端水给他洗。把他当自已孩孑一样照顾,会走路的时候带到我房玩,也是拉屎在我地砖上,我也是自已把它清理,也没有叫她自已来清,真的是从来没有一身屎尿的交给她奶奶。还有在大一点那时候我和老公已经去外地了,有次老公回去,拍孩子跳舞的视频给我看,那时候太概4岁多了,农村屋前面都会有个平台大概60厘米高,孩子就在那跳舞,她婶婶就在那平台边,孩子跳的时候有点重心不稳,往那边摔,她在我女儿跳舞的时候全程黑着脸,看我女儿要往那边摔了,赶忙侧着身躲开,好像给你让地摔下去,就是这样的婶婶,这个视频我现在还保存在手机里。后来心里不舒服,跟我婆婆说了一下,我婆婆就说,我以前是看的起她这婆婆帮她带孙子,我反问她我女儿呢,不是你孙吗?她不是这个家的媳妇。我婆婆就不说话。



湘乡宝妈


我老公堂弟家的孩子,上三年级,去年期末开始语文考了18分,我老公想看看他的卷子,帮他分析一下,但是孩子哭了,把我老公赶走了,我老公才意识到自己好心办坏事,这么大的孩子其实已经有自尊心了。


这个孩子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妈妈走了,所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只管给他吃饱穿暖,其他是一概不管的,也管不了,孩子学习什么的,爷爷奶奶也管不了。

所以这个孩子表面上不愁吃、不愁穿,爷爷奶奶也宠着,可是我觉得他内心是匮乏的,因为他看见自己妈妈的梳子,他会仍在地上,说奶奶说妈妈不要我了,他会看见别的小朋友和父母一起玩的时候,也会心生羡慕。


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安全感,同时爷爷奶奶又不能很好的教育他们,很多孩子成绩都不好,各种习惯也不好,对以后的人生路影响还是挺大的。


毕竟现在的孩子不是从前,很多父母都会从小培养,而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很现实,但也是事实。


乔治麻咪


我和我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很能理解留守儿童的那种孤独,那种渴望父母的关爱的那种需要。

所以现在我有孩子了,我让婆婆来城里给我看孩子,婆婆提出把孩子带老家去,周末我们去老家看孩子,这样不耽误她在老家干活,也能顺便把孩子看了,我死活不同意。

孩子太小,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我觉得会把孩子时刻带在身边。


快乐源


我曾经把小孩子放在奶奶家一段时间,1岁半的时候,说不懂事的时候吧,但是他又表现出一些敏感的状态,胆小,怕生,不自信。其实小孩不管在什么阶段,我觉得他都是有感觉的,并且能够认知到大人对他做出的决定。

小孩子本身就慢性,见到我们以后总要相处一段时间确定某些事情以后才跟我们亲近,那时候心疼的不得了。

有一次,隔了三个月没见,我们回去以后,坐在沙发上,大人在聊天,什么都没注意,隔了一会,他自己从奶奶怀里挣脱,挪过来,双手保住爸爸大腿,脸埋在爸爸腿上蹭,不说话也不笑,就那么满足的靠着爸爸,我们看在眼里顿时心里想哭。

没有父母在家照顾的娃娃,可能会情绪更内敛些,不太会见面就热情拥抱,或者哭着说想爸爸想妈妈,需要更多的时间自己消化,等到他想亲近时,爸爸妈妈需要时刻准备着接住他的亲近,不要在他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推开他,给他留下阴影[流泪]。



幺幺丫头


我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也不想揭开别人的伤疤,加深别人的痛苦。只是想把我曾经知道的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或许对生活中的我们能有所领悟,有所启示。便足以!

那是几年前的事。我在苏州做人力资源,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位名叫小芳的打工女人,她二十七、八岁。长的干净、清秀,待人温柔,她与老公都在苏州打工。有一个四、五岁的儿子放在农村老家让老人帮照看。按理说日子过的应该很舒坦。

也许是我帮她介绍推荐工作的缘故吧。每逢假日休息都会到我们公司坐一会儿,与我聊聊天。随着聊天的深入,我了解到,小芳与她老公是打工认识的,而且不是一个城市的。因日常生活琐事最近一两年她与她老公关系有些紧张。说她老公不疼她,每每下夜班累得够呛还要烧饭、洗衣服。我有时会安慰她说,别抱怨,好好沟通,相互理解,走到一起不容易,好好珍惜。

记得一个初秋的午后,她来到我们公司,坐在前台长时间的发呆。脸色很是憔悴。我关心地问几声,是不是没休息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都没回应。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她略显痛苦的神情问我,会喝酒吗?要请我喝酒。我习惯地说不会(是真的不喝)。她听了,略显有些失望。过一会她招呼也没打,便默默地走了。以后再也没看到她来过。

后来,从她曾经的同事那里听说,她已离职了,并且她与她老公终于离婚了,更不幸的是在她与她老公闹离婚期间。她的小孩在老家出事了,不慎滑入村头的河塘里,没抢救回来……。



一个人在流浪


其实,我从小也是留守儿童,我能感同身受那时心里的害怕和恐惧。从小家境贫寒,爸爸身体不好,病了十几年。一直是靠妈妈在外打工和阿姨的帮助维持生机。从我记事起,那时的我才六岁时,我妈妈为了爸爸的病以及哥哥和我将来的学费。前一天带着我去外婆家,第二天她天还没有亮就吃完早饭偷偷背起行囊出发去广州打工。从那时起,我就过起寄住在外婆家的生活,外婆家还有两位哥哥对我也非常好。家里还有舅妈一起在家里照顾着我们几个,舅妈一直都很想生一个女儿,看到我来了非常开心。不管外婆家的人对我有多好,但是自己的心里还是感觉没有妈妈的陪伴很孤单。有时候,总想把心中的害怕都藏起来怕别人看见。因为我总觉得在外婆家应该表现的非常好,不要跟哥哥们吵架,不要让别人觉得自己不懂事。

离开妈妈日子,我一直在心里数日子。有时候,看到村子有了回来都会跑过去看看。看能听到有关妈妈的消息不。那时,舅舅家还没有装电话,一般等妈妈回来时都是要忙着农活了。所以我每次都会问外婆今天多少号?什么时候插秧啊!外婆总会说快了,其实外婆知道我在等我妈妈回来。随着时间一久,但还是特别盼望着妈妈回来。看到别人家的爸爸妈妈一起回来看自己的孩子,心里很难受就躲起来哭。所以,后面也慢慢习惯妈妈不在家的日子。但也学会各种生活技能。愿天底下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度过美好的童年。




林语编制


留守大多是无奈吧,我是单亲妈妈,身边举目无亲,因为自己每周上六天班,孩子才五岁时就自己在家,要问担心与心痛吗?那肯定心痛啊,都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马上八岁了,因为疫情,这两个月更是折磨,希望快点开学,各就各位。


陌上花开61127


有的就是有形中受委屈,有的就是无形中受委屈,还有的有型中和无形中都在受委屈,爷爷奶奶保护的好了物质丰富了,就是有形中不受,受得是无形的,有的爷爷奶奶看不好,身心都受,有一次我孩子去找别的不太熟的小朋友玩,那个小朋友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她爸爸,他爸爸手里正好拿着一瓶奶就递给了她,然后就和我儿子出来了俩人一前一后,我儿就看着她喝奶,小女孩说让你爸爸给你买去吧,我爸爸天天给我买奶,我看着就想笑,我问儿子你要喝吗,儿子说想喝,我就说你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送下来了吧,,其实在家也不咋喝奶,就想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虽然这么点的事情儿子心里也会有点想法吧,虽然孩子也不是玻璃心,但是就想尽所能的不让孩子受委屈


baby好姑娘


我作为一个母亲告诉你,孩子必须有一方父母在家照顾孩子,别想着依靠公婆后者其他人,都不靠谱,按我的经历告诉你,我公婆是爱干农活的老百姓,有一天我尝试给他们带,结果我女儿被蚊子叮的整个大腿都是包子,然后我回来看到心疼不得了,我心里明白他们又带去田里,所以我也假装没事,但是我提示他们孩子肌肤很嫩,受不了蚊子攻击,你们可以把他们放在带在没有阴潮的地方玩,其实我公婆他们都懂,就是控制不住。所以好吧我自己带,有事也带着她跟我一起出去。有一次我是有急事,不能带孩子,刚好看到公婆他们都没有去干活,我就索性叫他们看下,结果我回来后[捂脸]孩子的鞋子裤子都没有了,那时候刚好夏天。所以我那时候内心就下决定,一刻都不离开我孩子,所以我到现在孩子都是自己带,自己带的放心而且没有跟人任何矛盾


yy童


我觉得这个“惨”字最好别用。我并不是不同情留守儿童,我也希望天下的儿童都有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可自古不如意事常八九,天遂人愿者仅一二,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

古时候文人赶考一走数年,将士出塞马革裹尸还,朝庭征召修长城运河,有多少骨肉分离?

当代来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支援三线、支边支青,又有多少孩童离开父母?我的岳父母58年大炼钢铁,从上海到枣庄来参建峄山钢铁厂,3个孩子托付给岳父母,他家里也有3个孩子,8口人住一间14平米的石库门房子,直到67年才迁到枣庄来,现在这3个“孩子”不也都是60多岁的老头老太,拿着退休工资,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

我在枣庄一棉工作,这个厂是67年由青岛一棉援建的,当时数百名青岛师傅抛家舍业,只身到枣庄来,每年仅10余天的探亲假,不也照样两地奔波、过的挺好吗?

当然,这都是老黄历,现在提倡最好让孩子与父母一齐生活,可因种种所限,很多的打工仔特别是农村的小夫妻,为让孩子上好学,将来过的更好,不得不舍下孩子,外出创业,甘蔗没有两头甜嘛!

留守的孩子大多是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他们疼还疼不过来,能让孩子有多“惨”吗?当然虽也无法取代父母的作用,但世事难两全嘛!留守儿童刻苦读书,知礼仪、懂孝敬、长大有出息的不也多了是吗!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少喧染这些孩子有多“惨”,平时多帮帮他们,老师多家访一下,少撤几个教学点,让老人们少跑点路接孩子,比啥都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