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一般說來,古詩裡的“君”字,如“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君生我未生”等,是給對方的敬稱,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愛人。通常不做“君王”的本意來解釋。

然而,有這麼一首唐詩,裡面的“君”字一語雙關,既是對愛人,也是對君王的稱呼。因為對於這位女詩人來說,君王就是她的愛人。

這首詩便是《彩書怨》。它的作者上官昭容,便是著名的“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先譯讀下這首詩:

又是一季清秋/滿江落葉向洞庭湖緩緩漂去/深深思念你,我的愛人/你卻身在萬里之遙


漫長的秋夜/只有寒露給我淒涼和孤獨//只有月兒和錦屏與我為伴
多想為你彈一曲江南採蓮/將曲中情懷封在信裡/寄給遠方的你
信很簡單/ 我只是寫下分別許久的思念與惆悵

——我相信這首詩,經歷過愛情的人都能讀懂。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歷史上對上官婉兒,存在兩種相反的評價。

評價A:上官婉兒是翻雲覆雨,淫亂宮闈,玩弄權力的女梟雄。

評價B:上官婉兒是才華無雙,追求愛情,智慧大氣的奇女子。

作為男性,我無意評判她的一生。因為無論哪種評價,都是站在男人角度來看待女人。女人的心事,恐怕只有女人能懂。

上官婉兒的一生,其實就是盛唐那個夢幻般的文明年代的真實寫照。有首歌唱道:夢迴大唐愛。讓我們跟著女詩人上官婉兒,一起去體會那些大唐愛的點點滴滴吧。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上官婉兒,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家族幾代高官宰相,且都很有才華,祖父上官儀更是有名的詩人。上官婉兒,自然也是繼承了家族的兩大基因:處理政務的能力、文學才華。

一切都從公元665年那場驚天鉅變開始。

祖父上官儀起草廢武后詔書,而被武則天下令滅九族。上官婉兒因是女孩,尚在襁褓之中,逃過一劫,和母親一起被送進宮中做奴婢。苦難無法打倒一個人,是金子總會發光。後宮三千佳麗,終究無法掩蓋她的耀眼光芒,美貌才華能力兼具的上官婉兒很快在宮中出類拔萃,嶄露頭角。也因此,得到了同時代更為耀眼的那位女性的關注。

婉兒十三歲時,做了唐高宗的才人。 消息一出,宮中人人驚呆,暗自裡為她捏了一把汗。因為此時的武后,雖然還不是女皇,但也是權力遮天。武則天的姐姐由於和高宗李治私通,被她殺害了。以武則天的個性,絕不會容忍別的女人和她共侍一夫?親姐姐也不行。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家族的大起大落,和奴婢的經歷,讓上官婉兒成為了一個心智早熟的女孩子。這些年,眼看著武則天勢力漸起,審時度勢之後,上官婉兒選擇了站隊,成為了“武后派”的人。

上官婉兒一心一意為武則天效力,武后見她不僅詩文出眾,而且政治見解獨到,個性果敢決斷(很像武則天本人),便任命她做記錄工作的女官。 很顯然,婉兒的工作令武后很滿意。然而,作為外官,不能升到更高品級,權力受限,武則天便親自安排她做了高宗的才人,從此可以參與到政事中來,掌管詔命,以便於更好配合武則天工作。

由此看來,上官婉兒的第一次婚姻,並非出於感情,而是武則天控制權力的需要,是安插在高宗身邊的一個親信,縱然是李治對才貌出眾的婉兒有非分之想,而心思細膩的婉兒,是清楚自己角色的,不會做出格之事。因此,我們可以說,兩個人的婚姻,是一種假象,並無夫妻恩愛之實。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和上官婉兒,成為了唐帝國最有權力的兩位女性。

根據八卦定律,我們向來喜歡挖成功者的花邊新聞。尤其是女人當政,更是被衛道士所不齒,於是關於這兩位女性各種版本的淫穢傳說故事,層出不窮,簡直比小說還精彩。

例如,傳言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甚至跟武則天的相好張昌宗搞上了,被武則天發現大怒,刺破額頭。武皇愛惜人才,一番警告後,並未進一步處罰。從此上官婉兒在額頭點染梅花瓣掩飾傷疤,不想,這梅花妝讓俏麗的婉兒更加嫵媚動人,竟然引得宮內女子紛紛效仿。這就是著名的“梅花妝”的故事。

毀容後的遮掩都能成為時尚,真是不服不行啊。

關於這段傳說的真偽,無從考證,我們如今只有去推理。首先,上官婉兒是可能看上過武三思的。因為表面看來,武則天是皇帝,武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如果皇位“傳武不傳李”,那他很有可能是未來的皇帝第一順位人選。而上官婉兒攀附於武三思,很有可能是看上了這點。至於武三思,在才貌雙全,冰雪聰明的婉兒面前,是很難有抵抗力的。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然而,仔細分析,會發現這事不靠譜。以上官婉兒超一流的政治嗅覺和識人的能力,她不可能不發現,以武三思蠢材一樣的智商能力,是很難在武朝波橘雲詭的權利鬥爭中成為勝利者的。因此,我猜真實的情況是,婉兒和武三思可能互相有過交集,但上官婉兒發現武三思不是她的菜之後,就果斷地劃清界限了。

至於張昌宗,可能性倒是更大些。因為張昌宗和上官婉兒一樣,不過是武則天需要的玩物,被女皇操縱的木偶。二人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不是沒有可能。

無論真假,都已成了煙塵。我更相信她是一個真實的女人,在政治權力面前,她壓抑著情感;但同樣又需要身體心靈的撫慰。這不矛盾。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發生,武則天退位,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

那麼,武則天的左膀右臂的上官婉兒的末日到來了麼?

答案是否定的。李顯即位後,第一時間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執掌內閣,地位反而更高了。

原來, 政治嗅覺敏銳的上官婉兒,早就瞄準了下一個政治獵物,以保全自己的性命。李顯,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懦弱無能,膽小怕事的皇太子,能力上似乎跟武三思並無分別,怎麼會成為上官婉兒的菜呢?

後來的史家,多認為李顯的背後是野心勃勃的韋皇后、安樂公主,她們母女需要聯合上官婉兒,實現她們的政治野心。因此婉兒和李顯的結合,是韋后、安樂母女的政治手段,也是婉兒明哲保身的做法,與當年的那次有名無實的婚姻一樣,又一對假夫妻而已。

這些觀點都沒錯。但我覺得,在政治聯姻的背後,上官婉兒對李顯,是可能存在真實感情的。作為一個精明強幹、才華無雙、又閱盡人心的傑出女性,恐無人與之相配。太子李顯是一個厚道的老實人,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位暖男。對於看慣爾虞我詐生殺予奪的婉兒來說,李顯是一股清流,這樣的人太少了。或許能帶給了婉兒一絲絲安全感。更何況李顯還大概率成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呢。

這兩種心態,也不矛盾,我只是從推理的角度分析。從婉兒寫給李顯的《彩書怨》中,我讀出的是一個情商高會抓男人心理,以及一個對愛情渴望和嬌思的兩面心思。還是那句話,女人的心事,只有女人懂。不做評價。

兩段婚姻,是風光無限,富貴權勢,還是迷失自我,身不由己?我只能說,做女人不容易。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公元710年夏天,中宗在批閱奏摺時,吃了幾口糕點,七竅流血,倒地而亡,成為謎案。有傳言是韋皇后下毒。

韋皇后急急忙忙命上官婉兒下詔書,命韋氏兄弟掌控大權,扶上傀儡皇帝李重茂。 七月,李隆基在姑姑太平公主的幫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韋氏集團土崩瓦解。終於輪到上官婉兒了。

上官婉兒再次體現她的超前政治預判力。她拿出一封收藏多時的詔書給李隆基看。 原來,上官婉兒的詔書上,寫的是命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做攝政王。意在讓李隆基明白,自己是向著他的。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李隆基猶豫了,不知是否該殺上官婉兒。但當李隆基發現了太平公主與婉兒交往密切後,盛怒之下,殺了上官婉兒,用來警示姑姑太平公主,最後,也殺了太平公主。

聰明絕頂的上官婉兒,終於沒有逃過這一劫。

上官婉兒死後,依然不得安寧。她的墓室被毀壞,墓頂被撞塌,棺槨無影無蹤,棺床粉碎,屍骨無存……其慘烈程度,非盜墓者所為。 原來,唐玄宗李隆基上臺後,為了鞏固皇權,鎮壓舊勢力,不但毀了太平公主丈夫武攸嗣的墓,也毀了婉兒的墓,以更用來震懾朝綱,彰顯帝王的威嚴。

很想知道,上官婉兒死時都想了什麼,是那些權力鬥爭的血雨腥風?還是大明宮內那一年又一年的愛恨情事?還是懷念唯一曾經真愛過的男人?隨著她的離去,一切都成了永久的謎團。

《彩書怨》:奇女子上官婉兒與大唐的風月往事

回頭來讀這首《彩書怨》,忘卻歷史,我寧願相信這是一首單純的別離詩。

——一千多年前,南方的一個清冷的秋夜。

這一夜,沒有政治,沒有鬥爭,沒有明哲保身,沒有左右逢源。

這一夜,一曲琴聲罷,只有一位惆悵滿滿的才女,在寫給遠方的愛人一紙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