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怎麼看醫護這職業?為什麼?

無語觀潮


(孩子朋友圈截圖)

這個世界上,在很多值得尊敬的職業裡,醫護人員絕對是。

讓我們總結一下,三點讓你體會環境的惡劣。

首先,當醫療家屬吵鬧在中國開始廣泛出現。遇到醫療家屬吵鬧,醫院的做法一般是息事寧人,不願意將事情鬧大,擔心受到輿論譴責。

然後,醫療家屬吵鬧在中國進一步演變成了傷害醫生。而醫院的做法依然是息事寧人,寧願將病人請進VIP病房,集合專家會診,也不願意承受被輿論攻擊的風險。

再次,一個優秀的醫生的前期培養階段就有5年本科+三年碩士+3年博士+3年的規範化培訓和主治考試。這個還不算九年義務教育。

例子舉不勝舉。明星眼科醫生陶勇被傷,1532人在等他救治”,說的是2015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朝陽醫院陶勇,他36歲就是主任醫師、教授,37歲成為博士生導師,是國內眼科屆一顆耀眼的明星。

《流浪地球》的一句臺詞:

\t“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希望能夠有一部,更嚴厲防止醫療家屬吵鬧的法律頒佈,因為已經有太多的醫生為醫療家屬吵鬧付出了代價。

時下,整個環境汙染,正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汙染包括建築、大氣以及工業等汙染等,也包括我們醫療等高危行業汙染。如果我們不能帶來金玉之聲,那就不妨低吟淺唱,縱不能美化生活,也不至於汙人耳目。


體育郵箱


雖然我在醫療行業,但醫護這職業的地位,並不因為疫情而有多大改變。

這話可能有點殘酷,但應該是現實。

雖然很多醫護冒著生命危險去武漢支援,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奮戰,給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種職業素養和奉獻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回到各自醫院,醫護人員又迴歸正常,原來醫院的各種問題並不會因為疫情得到根本改變,醫患糾紛,醫院的分配模式,不是經歷過疫情就能改變的。

因此疫情過後,醫護這個崗位,和老師並沒什麼本質區別,都是一個職業,具體到某一個醫護人員,這個崗位首先的功能是養家餬口,而不是沒有底線地要求醫護人員講奉獻,講犧牲。

疫情後,談醫護人員會怎樣,不如先問問對在校的醫護專業有什麼政策傾斜,如果沒有,談如何尊重醫護就是一句空話。

醫療的病根,醫護的地位,真的會因一場疫情就得到本質的改變,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暢銷書作者曹鋒


神聖 必須尊敬

題記:為他人抱薪者,用生命燭照他人者,必將菩薩護體,陽光普照。

19日央視《焦點訪談》:湖北除武漢外,連續14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湖北以外省份,連續7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月19日,國家衛健委:18日,我國首次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

這“三無”,是最美三無。“清零”,是真正意義上的“清零”,是世界上最美的詞彙,最動聽的情話。“清零”將會成為鼠年的最熱詞。身處新冠疫情防控戰役中的每個中國人都為之心動,為之淚目。

兩個多月啊,來之不易的戰果,來之不易的光明。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心力。來自全國各地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四萬多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馳援湖北,對新冠疫情展開了頑強的圍剿和阻擊。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有的損害了健康,有的付出了生命。終於,我們距離完全自由只有一步之遙。

沒有出門就得被迫戴口罩,不會體會到“無障礙呼吸”的珍貴;沒有出入必須走同一道門,不會體會到隨便通行小區任何出口的方便;沒有不被允許在飯店聚集、堂食,不會體會到呼朋引伴、推杯換盞的暢快……這些平時絲毫察覺不到的自由,失而復得,卻是那樣來之不易,得之艱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向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致敬,向抗擊新冠、還我們自由呼吸的醫務英雄致敬!

你看,珞珈山櫻花絢爛,自由光明就在眼前。17日共有首批49支援鄂醫療隊,共計3787人離漢返程。陸續又有若干支醫療隊班師回朝。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還。這是世界上最甘甜的淚水,最喜悅的別離,最鬆散、最整齊的隊形,也是最美的風景。

歷史必將銘記,八旬鍾南山的倦容,院士李蘭娟的焦急,穿著防護服粗笨的身影,扶著樓梯扶手的蹣跚,地上倒頭就睡的疲憊,趴在桌子小憩的蜷曲,防護鏡內的霧水,臉上深深的勒痕,世界上最美的素顏,不讓父母擔心的謊言,集結機場的豪邁,黨旗下的緊握的拳頭,一張張請願書,一個個紅手印,父親輕拍兒子的肩膀,丈夫輕拭妻子擔心的淚珠,軍醫堅定的軍禮,護士如花的笑靨……

其實,曙光早些天就穿過了武漢的新冠陰霾,照進了矜持的英雄們的心裡。

3月10日下午3點半,隨著最後一批49名患者從洪山體育館走出,運行了35天的武漢市首個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方艙醫院,這一在武漢新冠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發揮了關鍵作用的特殊醫院,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全關了!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今日休艙!還有什麼能比讓方艙醫護人員“失業”更幸運、更幸福呢?

最後,說一則也是筆者剛剛知道的故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有一支由麻醉醫生組成的插管小分隊,專門負責給重症或危重病人插管,以緩解病人的呼吸窘迫或不能自主呼吸導致的窒息。病人的口腔和氣管打開的一剎那,插管的整個過程,病體完全開放,醫生就是在和病毒貼面,和死神貼面。為了節省防護服,有時要連續插4例,出來後衣服都溼透了,整個人虛脫了。最多的時候每人每天要插9例。(19日央視《焦點訪談》)英雄技藝精湛,臨危不懼,視死如歸,最盼望無用武之地。這是怎樣一種最平靜的驚天動地。

英雄們不久都會陸續返程,回到各自崗位,回到各自的生活,變成英雄的普通人。恭祝他們一生平安,恭祝全國一千二百萬醫務工作者一生平安。

為他人抱薪取暖者,用生命燭照他人者,身上必然菩薩護體,生活必然陽光普照。


就稀罕大孫


疫猜過後,怎麼看醫護人員?還不是外甥打燈籠_照舊。在災難來臨時就捧上天,災難一去就踏上幾腳。有的人天生就如此,想憑抗疫醫護人員的表現讓他改變觀點,比登天還難。拭目以待吧!


老九老趙


以我自己為例,五六歲的時候一次小手術,住了幾天的醫院,儘管怕打針,卻不排斥醫生和護士,因為他們的和藹可親關懷倍至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好印象,有一段時間我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直到現在,我希望兒子以後高考時報考醫護專業,而且,年前有一家老中醫門診招學徒,我都想去業餘時間兼職學習,可惜對方要全天上班。

雖然近些年由於個別案例導致醫護業口碑不佳,但這僅僅是個別,這次疫情期間,以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全國的醫生護士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抗疫一線的舉動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同胞,我想,大家對醫護業將會有全新的正面認識,這從年前北京民航總醫院醫生被刺和前兩天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醫生被刺事件中網友們的評論中可見。

所以,疫情後,醫護正面形象會更好,人們對選擇醫護職業的興趣會更濃。但從整個社會看,每一門職業都是國家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都需要大家付出。


駿馬秋風江南


我很喜歡這個職業 也為她們驕傲!

大家都說護士是個神聖的職業

但誰都不清楚 她們到底有多苦

其實 護士要學的東西並不比醫生少

而且要有很紮實的理論知識 和精湛的技術

每各月都要考試,我不知道其他城市醫院如何

但我們醫院是這樣的,其實大家也都生活的很緊張

雖然我在這行沒有多久,但是每當看到病人治癒出院心裡都會很舒服

尤其是 搶救那些在生命邊緣垂死掙扎的人,經過你的努力 看到他們脫離危險後的那種成就感,真的很激動。



Jonny視頻大咖


醫護的職業道德底線就是救死扶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提倡醫者仁心!中華民族的所有大醫者能夠流傳千古的沒有不是大仁大惠的。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等。歷史的記載和傳聞,他們都是以治病救人為使命的,無論貴賤無論貧富,只要有病就是他醫者的職責。歷史沒有記載,這些名醫沒有錢就不給看病,也沒有因為地位低而不給看病!因此,醫術高明,品德也一樣高尚!

新中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我國的醫療機構也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進入本世紀,我國逐步建立了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看病難的問題也在逐步緩和,醫患緊張的關係也在規範化的管理中得到有所緩解。這一次疫情有重大的社會認識突破:

一是通過疫情的防控戰疫,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和優勢!

二是通過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全國快速集結馳援湖北武漢的醫療隊伍達到五萬多人。

三是通過這次戰疫,看到了黨領導一切的偉大力量!更看到了中國人民在黨領導下的團結一致。

以上三點決定了疫情過後,社會對醫護人員的職業更加尊重,更加愛戴!但是,在世界範圍內,我們也看到,同是醫護人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中國的醫護能夠冒險成為逆行者,而外國的醫護人員可以辭職不幹!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醫護人員能夠在大災大難中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最可愛的人!而在國外大災大難他們可以不作為。同是醫護職責,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他們才可以冒著生命的危險治病救人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才可以舍小家顧大家!這一點,與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相比較,中國社會理解的更深刻。這一次戰疫,讓醫患雙方都懂得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更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制度下醫護職業的神聖使命!因此,醫患之間煥發出來崇高感情都是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紐帶連結起來的。

疫情後社會呼喚加強黨對醫療工作的領導,呼喚進一步做強做大公有制醫院!醫患雙方都從這次大疫中感受到共產黨的偉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方園之聲


醫生的職業本身就是受人尊敬的,古今中外醫生和教師一樣是高尚的職業。 教師是教書育人 醫生是治病救人, 過去都統稱為先生。孫思邈、華佗、張仲景、李時珍那個不名垂千古,受世人瞻仰。在國外看病為什麼不叫看病,而是叫看醫生,這是對醫護人員的尊重 ,國外,在公交車上都是給醫生讓座的,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對醫生很信任,很尊重,醫生也是很敬業,很負責任的。我們國家醫護人員也是每天超負荷工作的,尤其是很多大醫院,天天人滿為患,那個不是忙的焦頭爛額。而 近幾年,有一些社會的現象,有一些輿論導向的問題,很多人價值觀發生了偏差,崇拜明星,渴望走捷徑,出名發財,而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被忽視了,辛苦的工作不被理解,以至於出現了一些醫患矛盾。這次疫情過後,眾多的醫護人員義無反顧的衝向抗疫一線,履行醫護人員的神聖職責,在防疫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稱讚和尊敬。同時,也引起了輿論和人們的反思,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明星嗎,是金錢嗎?答案當然不言而喻,災難來時一些 東西是沒有用的。我想疫情過後,社會對醫護人員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一是對醫護人員更加尊重了,尊重他們的職業,尊重他們的付出,因為病人什麼情況都有啊。二是更能理解醫護人員的辛勤工作,每天面對那麼多的各種各樣的病人,都耐心細緻,真的很不容易。也避免了不少醫患糾紛。三是醫患兩方面都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四是通過抗擊疫情,很好的表明了我們的醫護人員是高素質的,是有高度責任心的,經得起考驗的戰鬥團隊。五是疫情過後更加提搞了醫護人員榮譽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六是再一次體現了國家力量和眾志成城國家精神。




墨爾根阿信


這護士職業挺崇高,政府應該給予醫生護士更高工資待遇,起碼達到正處級,別讓公務員官員高高在上以為高人一等,稍微看到一些瑕疵就訓斥醫生護士,最壞就是這種官員。


用戶3547525405640


白衣天使!是對醫生最美的稱呼!也是對醫生至高無上的尊敬!

醫護這職業是偉大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是高尚的也是受人尊敬的職業。

只不過近幾年被商業化,醫患關係時有緊張罷了。

這次疫情,黨中央一聲號令,全國各地包括解放軍的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毫不猶豫地衝向湖北抗疫第一線,用精湛的醫術和愛心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不惜個人安危日夜搶救一個又一個患者,是老百姓心中真正的守護神!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給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種敬業精神令人十分欽佩!事實證明,廣大醫護人員是經得住考驗的,是值得人們信賴的。

因此,我們要敬重醫護人員,善待醫護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