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使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前,腫瘤患者要進行基因檢測呢?

以往,手術治療、放療、化療是腫瘤治療領域的三大支柱。而如今,除了以上三大治療手段外,近幾年較為熱門的治療手段: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越來越成為腫瘤治療領域中的重要手段。

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使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藥物。作為腫瘤內科醫生最常聽到的是患者的諮詢:“醫生,我檢查出XX癌症,能不能用XX靶向藥,現在新上市的免疫治療藥物適合用嗎?”等等這類的問題。

聽到這些諮詢,我們一般都會問病人基因檢測的結果是什麼,有沒有基因突變、有哪些基因突變等等。因此,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很多腫瘤醫生會建議患者去做基因檢測呢?

為什麼使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前,腫瘤患者要進行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是什麼?基因檢測有哪些作用?

基因檢測是眾多生物學檢測的其中一種,基因檢測可以通過患者的組織、血液、其他體液等樣本對DNA進行檢測,檢測是否有突變的基因。基因檢測報告可以指導臨床用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患者使用某種藥物的療效,還可以預測疾病患病風險。

目前在基因檢測的應用中,較多集中使用在腫瘤晚期患者中。一般認為,腫瘤的起源在於有害基因突變的積累,腫瘤與基因突變有關。因此,在腫瘤治療領域中,基因檢測的主要目的有:一是基因檢查可以協助醫生尋找潛在的藥物治療方案,例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療的機會非常高,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多次進行基因檢測,根據基因變化情況更精準地選擇治療的方案。二是晚期腫瘤患者血液中的ctDNA濃度高,檢測敏感性強。而且對於腫瘤的復發和轉移,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做相應的預測。

此外,在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使用中,對PD-L1、TMB等可預測療效的基因進行檢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免疫治療的適用人群以及使用療效。

為什麼使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前,腫瘤患者要進行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是協助臨床診斷、指導用藥選擇、判斷治療效果、預測疾病風險等有效的手段。

一般來說,出於不同的目的,根據腫瘤患者的病種、分期、用藥情況等,選擇不同的基因檢測方案。

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呢?

並不一定要求所有的腫瘤患者都進行基因檢測,例如在靶向藥物使用過程中有些不需要檢測靶點的藥物。在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8年版)》中就羅列了需要和不需要癌症基因檢查的常用靶向藥物。其中還有一部分患者因為可選擇的靶向藥單一且生存期也不樂觀,可選擇不檢測基因,這一做法稱之為“盲試”。又例如有些患者在檢測了一堆免疫指標,最後才告訴我們沒有錢去繼續治療了,如果這樣的話,有些醫生會覺得其實一開始就沒必要去測它。

為什麼使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前,腫瘤患者要進行基因檢測呢?

當然對於很多腫瘤患者而言,還是建議做相關的基因檢測。其中,基因檢測的範圍和深度是需要考慮的,檢測的大小應根據能力而定,譬如一個腫瘤患者,家庭經濟狀態一般,只是看看某一種國內上市的靶向藥物是否適用,這樣檢測常見的幾個基因或者做個小Panel就足夠了;如果有能力的話,也可以做更全面的基因檢測,把更多的信息檢測出來。

PS:需要知道的是基因檢測準確率與所檢測的標本以及檢測方法有關。目前任何一種生物學檢測方法,準確率都不能完全達到100%,基因檢測同樣如此。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吳福榮,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