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要把桌面下面的話拿到桌面上來說:再談防疫外交國際傳播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段視頻什麼感覺?心潮澎湃?很自豪?厲害了我的國?還是很無奈?

前幾天寫過一篇關於防疫外交國際傳播的稿子,覺得有必要再重複一遍。重複之前先談點對這個視頻以及類似視頻的看法:

  1. 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與感恩回報不能截然劃等號。視頻給人的感覺好像我們對其他國家進行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是因為這個國家或者對我們提供過援助,或者說過我們好話,這有悖國際人道主義的精神。話又說回來,即使再做政策選擇的時候考慮這一因素,也應當考慮這一因素,但這是桌面下面的私底下說的話,沒必要把桌面下面的話拿到桌面上來說。
  2. 這是明顯挑撥歐盟作為整體與歐盟國家之間的關係。本來我們搞“16+1”、“17+1”就容易被歐盟認為這是中國在分裂歐洲,視頻中擺出一副歐盟不行中國行,不用找歐盟來找中國吧,這種論調被德國人、法國人聽到了肯定氣氛的要死。
  3. 都來找中國我們能負擔得起嗎?我們國內得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而且要看到這次疫情得長期性、戰略性,國內需要做得工作還有很多,真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當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確實需要提供國際援助,這是大國的責任和公共擔當。
  4. 發生對中國的資源擠兌,我們如何平衡?你行,就你中國行,所有疫情國家都來找你,你如何平衡?如何做到不厚此薄彼?
  5. 別遇到說中國好話的主兒就把人家“玩兒死”。首先,視頻中提到的國家並非都是典範;其次,遇到別人說好話了別把人家“玩兒死”,這在以前不是沒有過。最後,遇到說好話的人別重複使用。
  6. 這樣一個悲痛的災難性事故能否別一直一臉微笑。主持人一直面帶微笑,數說收到感染的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時候充滿了申請和自豪,拜託即使不向人家質疑慰問和安慰,至少表情嚴肅一些,太不專業。
  7. 最後,種對比其實也隱含有威脅和綁架的信號在裡面:誰說我們好話,我們就幫助誰;說我們壞話,我們就斷供或不援助。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把前兩天寫的關於國際傳播的幾點擔憂再重複一遍:

第一、我們的防疫外交國際傳播一定要有一個戰略指導,否則就會出現——有些已經出現——由於傳播和導向有問題而反過來抵消或削減我們對外援助的效果,出力不討好。

主要應當防止的是以下幾點:

——把其他國家疫情應對與中國疫情應對相對比,刻意突出和無限拔高權威體制動員能力強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突出意識形態劃線;

——以“抄作業”的敘事邏輯和心態居高臨下的嘲笑別的國家,無視各國不同的國情和醫療條件,急於向國外生硬的推廣中國疫情治理模式;

——以施恩者自居希望接受援助國家感恩戴德感謝中國援助,而忽略文化差異和對象國舒適度、接受度,容易把好事辦成壞事。

——打破市場規律和人道主義原則,在宣傳中以斷供或不採購某國產品等經濟手段做威脅;

——“厲害了我的國”式的宣傳再次蔓延,好大喜功,只聽好話,聽不進任何外國的批評意見;

——秉持非黑即白式的新聞觀,片面認為新聞報道不是正面就是負面,缺乏以客觀平衡的原則和視角看待外媒報道、報道中國新聞。


第二,疫情外交國際傳播一定要培育健康良好的國民心態,防止以下幾種情況:

——暴發戶心態。這是短時間內國家實力增強、國民富裕容易引起的一種心態變化,表現為滿足於“厲害了我的國”式的宣傳,好大喜功,聽不進任何外國的批評意見;價值觀上金錢導向導致炫耀式消費,用錢來撐面子,辦國際活動講排場鋪張浪費;忽視人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認為自己賺錢自己花與別人無關;嫌貧愛富,開始看不起那些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小國窮國。

——自卑和復仇心態。不能客觀看待歷史,不能眼光著眼未來,始終不忘歷史,時時刻刻翻舊賬,經常性的犯陰謀論;用愛國主義和民粹主義對非法行為做包裝,侵犯侵害其他正當權益,典型的就是西安抗日遊行砸日本車傷人事件;在國際上辦任何事情希望聽到別人說好話,只報道別國說過的好話,甚至不惜代價花費外交資源換取別人說好話,反映出的是內在的心理脆弱、沒有自信。

——大國沙文主義心態。潛意識懷念萬邦來朝的歷史,無意識追求這種結果和效果;等級觀念強;信奉Mighty is right,認為現在國家軍事實力強了,應該恢復往日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