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為全國“12個第一入境點”之一,江蘇防控做好準備了嗎?

交匯點訊 2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相關部門發佈公告,決定自23日零時起,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均從南京等12個第一入境點入境。旅客應在第一入境點實施檢疫並辦理入境手續、行李清關,檢疫符合登機條件後,可搭乘原航班入京。 面對南京入境旅客有可能迅速增長的新情況,江蘇面臨的涉外防控壓力將進一步加大。關口前移,“外防輸入”,江蘇有沒有做好準備?交匯點記者第一時間採訪省涉外防控協調組南京空港工作組,瞭解疫情輸入防控情況。

一線沒有彩排重來,場場都要嚴陣以待

“面對涉外旅客有可能增長的新情況,外事、公安、交通運輸、衛健等部門開展深度力量聯合、資源整合與信息融合,做好大數據分析比對,儘可能將獲取乘客旅居史的時間軸前移,贏取工作時間,嚴防因客流大幅攀升產生的失管失控隱患。”江蘇涉外防控協調組南京空港工作組組長、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一級巡視員黃錫強說,工作組自3月13日組建以來,各成員單位以及各設區市駐場專班正日夜奮戰在疫情輸入防控第一道關口,嚴防死守一線陣地,嚴格把好省內口岸入境關。 “一線沒有彩排重來,場場都要嚴陣以待!”黃錫強強調,為把握工作主動,工作組與空港運控中心保持密切協作,預先掌握未來一週涉外航班進港計劃,並轉發給各設區市專班人員共享。“在工作動員中,我們要求全體組員牢固樹立陣地意識,嚴防死守、一線收口。而事實上,我們也是這麼做的。” 在到達區域樹立醒目的敬告牌,提醒有重點國家旅居史的旅客遵守法律、主動申報;出口處,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手套,全副武裝,一絲不苟……為確保轉運工作零距離銜接,工作組各部門成員奮戰在海關邊檢及防疫初篩一線。旅客信息錄入、採樣、安排集中等待、轉運交接,在這全部流程中,工作組前移關口、直抵一線,築牢涉外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

一線就是窗口,人文關懷傳遞江蘇溫度

為確保防控工作有理、有力、有禮,工作組對所有入境旅客堅持國民待遇、一視同仁,無差別執行體溫篩查、健康申報,統一標準執行集中轉運和相應隔離觀察,向中外旅客傳遞著一張張飽含江蘇溫度的“名片”。 3月16日,一個韓國籍3口之家從首爾抵達南京祿口機場。在轉運交接處,年僅3歲的女孩崔友友看到旁邊都是身著防護服、一身雪白的工作人員,不禁嚇得哇哇大哭,媽媽怎麼安慰也停不下來。在場的省外辦工作人員看到這一幕,靈機一動,拿出記號筆,用不太熟練的筆觸在同事的防護服上畫了起來。一會兒,《超能陸戰隊》中“大白”的形象就呈現在眼前。兩人還配合身體語言,喊著大白的英文名“Baymax,Baymax!”雖然畫得有些歪歪扭扭,但看到這一幕,小女孩不禁破涕為笑,她的母親也深受感動,連連向工作組表示謝意。 在交接轉運過程中,旅客對於到達工作地或居住地之後,需要遵守哪些防控規定有不少疑問。對於這些切身關切,工作組積極做好增信釋疑,耐心回應,照顧中外旅客的合理需求。在轉運大巴上,工作人員還為旅客準備了暈車藥、一次性如廁用品等,在點滴細節中體現人文關懷。

一線連著後方,搭建一線貫穿的“綠色通道”

身處一線,工作組在做好涉外疫情防控中,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發展作為一項工作重點。 3月15日,常州駐場專班報告,16日從首爾飛南京的MU580航班上有54位韓方技術人員,他們將前往韓國SK集團在金壇區投資的愛思開電池材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和北電愛思特(江蘇)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設備安裝調試。 為助推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工作組快馬加鞭,一線串起前後方。副組長、省外辦亞洲處處長周剛與金壇區對接,預先做好《國外來常人員信息表》登記工作,與現場各部門協調,爭取縮減現場辦理時間。16日,該航班在祿口機場落地時,組長黃錫強也來到邊檢一線協調指揮,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指導市(區)兩級專班以最快速度幫助韓方技術人員通關。 直通一線,服務一線,工作組為企業疫情後加快復工復產搭建起一線貫穿的“綠色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