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如今"白蓮花"是一個貶義詞,專指那種人前冰清玉潔、楚楚可憐,實則工於心計的人。


但是,古代並不這樣。


唐朝詩人陸龜蒙就為白蓮寫了一首詩,還得到了宋代文壇大家蘇軾的讚賞:"'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絕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全詩如下。


白蓮

唐代: 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真合 一作:端合)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何人覺 一作:何人見)

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陸龜蒙具體生卒年不詳,只知道大約是在兵荒馬亂、走下坡路的晚唐時期。他出身名門望族,先輩在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官至宰相,他自己也年輕時就工於詩文,精通六藝,因此是很自信和高傲的,就像白蓮一樣高潔不俗。


只可惜,生不逢時。陸龜蒙初次科考失敗,又準備了十年,卻在赴試時爆發龐勳兵亂,朝廷暫停科考,他因此大病一場。


怎麼評價陸龜蒙的心態呢?其實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是消極了一些。遭遇不幸的事,幾乎是人人都有的經歷,一味自怨自艾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如換個思路。當然,陸龜蒙所處的時代不像如今選擇這麼多,他的心情想必十分沉重。無論如何,這首詩還是好的,很具有藝術特色,這也算是文人敏感心思的一種產物吧。

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白蓮這樣素淨的花經常會被豔麗的花欺負,這種花就真應該開在瑤池仙境裡面。


"蘤"古同"花"。


如何理解"欺"呢?花跟花之間當然不可能真的動手打架,理解成"豔壓"會更好。雖然白蓮是本詩的主角,但是,按照大多數人的審美,還是顏色鮮豔的花更加引人注目,更加討得世人歡心。


"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那麼,"此花真合在瑤池"可以理解為"此花只應天上有"。

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不論她無情也好、有恨也罷,誰會覺察到呢?只能默默地與曉月清風相伴,然後凋落。


人們不會去關注素雅的白蓮,因此,她的花期只能在月亮和清風的陪伴中寂寞度過,然後凋謝。有一種韶光易逝,一無所成的悲嘆、惋惜之感。


不過,我自己腦補了一下,白蓮也許是來凡間渡劫,凋謝後就回到天上去了……

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白蓮的特點,清淡素雅,有別於紅蓮的嬌俏可愛,也有不少人喜歡。本來是一種十分美好的意象,卻被有心之人鑽了空子,當做偽裝自己的面具,內心則是一朵黑蓮花,令人氣憤。


其實,白蓮花、紅蓮花、黑蓮花都有自己的特點,都不會被絕對批評,被大家討厭。大家討厭的是,偽裝成白蓮花,內心卻不知道是什麼顏色的虛偽之人。


哎,說來也是可悲,小時候讀這首詩,神清氣爽,雖然感情上有點淡淡的憂傷,但整體上還是享受的。但是自從"白蓮花"這個詞流行起來之後,每次讀這首詩,都會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揮之不去,影響情緒,彷彿腦海裡出現了一個"白蓮花"作妖的場景……

唐朝宰相後代科舉不利,大病一場,卻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