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年收入30萬元送子女出國留學能承受得起嗎?

楊淵濱


出國留學又不是單靠家裡一年收入的,當然,有錢人除外。儘可能瞭解多一點各國的留學消費,看看你們家給孩子準備的留學預算是多少,比較一下自己心裡自然有數了。所以與其問家裡年收入30萬能不能供不如問問你的目標國家要花多少...


紅塵客舍


恐怕不行,我女兒在英國讀研究生,說心裡話,一年的學費住宿費加上生活費,少說也要五十萬,更別說還要加一些零散的出國前期的中介費等等,除非你們有定期存款100萬以上,還有家裡應急備用基金,這樣可以考慮留學,否則您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啊!


趙妍30


我家親戚。本科中科大,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博連讀,人工智能專業。全額獎學金每個月2100美金的生活費。如果孩子足夠優秀,完全可以靠自己。還有個朋友本科上海交大,去美國讀研自費每年50萬。我的建議是本科在國內,讀研去美國可以省下很多錢


用戶5752826359277


看到很多回答說不夠的,我想說你確定送孩子是出去讀書不是去消費的吧?

說一下自己的經歷,2002年2月19歲來到澳洲留學,當時我估計我家家庭收入也就十幾萬,父母工薪階層。但題主已經至少40歲了吧?存款肯定有的。相信孩子第一年甚至以後的費用存款裡肯定都夠了。



我當時因為比較早熟,家裡條件也很一般,根本沒辦法和其他富二代同學比。所以出國之前就打定主意要打工了。當時澳洲是允許工作20小時。我到了澳洲兩週後的週末就開始在香港人港式早茶店裡打工了。其實打工不打工全看家長和孩子個人的意願。我當時已經成年了,而且性格是比較自主獨立的,我不喜歡跟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伸手要錢那種感覺,包括後面結婚後從沒靠過人,也沒伸手要錢。我就是喜歡自己賺錢買花戴那種感覺,挺爽的。所以留學到畢業後拿到澳洲綠卡的三年多我都是堅持打工,學費還是父母出的,其他生活費,機票,出去跟朋友吃點喝點的錢都是自己賺的。

再說一下學費,別的國家不是很清楚,澳洲這邊確實我們那個時候的學費(18年前)和生活費跟現在完全不能比了。我當時一門課不到2000澳幣那時覺得已經很貴了,現在已經漲到四五千澳幣一門了,那麼一年算8科滿打滿算20萬足夠。住宿的話自己租個高級公寓跟住shared house也是開銷大不同的,我們就算箇中間值250澳幣一週那麼一年6.7萬人民幣,再加上吃喝其實不要天天外面奢侈的吃一年5.6萬足夠了,我就拿我和我老公兩個人一週開銷算,我倆一週買菜買肉出去吃兩次200澳幣綽綽有餘。這樣算下來,一個不亂花錢,不打工,普普通通上學的孩子一年30萬多一點真的夠了。


不知道題主家對孩子教育的方針是什麼,我認識的人裡面大部分是不太獨立的,都在國外混到40歲了還把父母接過來給他們做飯收拾,當然美其名曰是來讓父母養老的,我這種從小獨立慣了,什麼都自己解決的不多。但如果你家孩子還挺獨立的,那就真的是放心好了,她出來會自己去發現探索,可能會去打工,可能會決定業務代購賺錢,總之出國的孩子怎樣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磨鍊的。

花銷的部分,建議題主就現在的學費生活費房租等各方面跟孩子一起列個預算表,可以的話讓他寫個簡單的計劃書,這對他將來自己規劃生活開銷也是一個基本的鍛鍊。

最後,附上我生活了18年的澳洲小城夜景,在我公司樓下拍的。如果考慮來澳洲,可以私信我這個資深澳農,我會盡量提供幫助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03992c7e8f14e759bfd7f768b4560b6\

土澳村婦


如果在美國讀本科,沒有獎學金,肯定不夠。我兒子2016年入讀美國芝加哥大學,馬上要讀大四了。三年下來,每年的花費基本在10萬美金以上。芝加哥大學是quarter制,也就是三學期(暑期不算)以最新的2019冬季quarter為例,1、學費,19214,2、醫療保險1522,3、服務費和公開卡等其它雜費500,一個quarter給學校21000多;住校外公寓,一個quarter4800(月租1200),每個月伙食費1000,一個quarter3000,每個quarter給匯款30000,三個quarter共9萬,加上春、寒、暑假短期旅遊,回家往來機票,平時零花、購物信用卡消費等至少要10000以上。賣了一套房,也就這麼挺過來了。


用戶8265160676022


年收入30萬的家庭,如果要供孩子出國留學的話,那還是要考慮去哪個國家的。

去美國的話估計不太夠。美國現在各大學學費都已經平均到了每年7萬美金,住宿費也非常貴,四年本科下來的話至少要200萬人民幣以上。年收入30萬的家庭,如果沒有200萬以上的存款是很難支持這種學費支出的。當然如果只是出去讀研究生兩年的話,那還勉強可以支持。

其他國家的話比美國的費用稍微低一些,但是如果從本科開始讀的話壓力也會很大。

其實現在國內的本科教育質量也還可以,尤其是985以上的大學,學校都抓的比較緊,本科的基礎知識也都還算紮實。真的很想出國留學的話,研究生和博士階段出去其實也未嘗不可。


莫道生


即然選擇去留學,那應該是指去發達的國家,或者在某一學科很強勢的國家和院校

年收入30萬家庭應該積蓄還可以

美帝每年得準備50+萬人民幣

英國40萬左右

加拿大,澳洲,30+是需要的

建議可先擇歐洲,日本小語種國家

如德國,法國,意大到,西班小,日本等

歐洲國家兔學費(要麼很少)甚至有住房津貼

正常10萬足夠!

名校也不少,小語種就業前景也不錯!

不能因為為送孩子留學降低生話品質

更不應該靠鉅額貸款去留學,但然學霸例外,如在美帝名校學it,回報率還是很高!


大森林314


在英國,不夠。除非你女兒有全額獎學金也就是包括生活費也免那種。而這種獎學金,至少在目前為止,極少給非歐盟國家的學生。(即便英國已經決定脫歐。但現在是過渡期。各個學校方面還沒有新舉措。)再就是,你家裡認識導師,這個導師就是想讓你孩子讀他的博士,並且給你提供獎學金。這個前提是你家認識的這個博導能拉來贊助(也就是商業獎學金)。我有個朋友就是在英國讀了自己舅舅的一個博士,水的很。給獎學金了。最後她嫁了一個假富二代。富二代看上的是她博士的長期簽證。結了婚之後,把她留在英國熬年頭等永居(得熬10年,因為至少到現在為止。工籤非常難拿,就算能拿到工籤,也要工作滿五年。我這個朋友很水,在英國找不到工作,只能一直博士拖著不畢業,走一步看一步熬10年。)。然後假富二代回國花天酒地。然後她發現了,追回國,但還是離婚了。然後她在英國也呆不下去了,家裡讓她趕緊回國,趁年輕再找一個嫁了。所以,她這個免費博士讀的,科研無任何成就,還差點因為抄襲被退學。永居身份沒得到,離異身份倒是拿到一個。

如果你沒有以上的兩種情況。或者留學目的不是為了移民。我想跟你說,你全家一年30萬。我不知道你家幾口人。但是就算你家裡除了要留學的這個孩子其他人都一毛錢不花。你孩子在英國,也沒法在倫敦,劍橋等等這些消費水平高的地方過生活。學費大概20w人民幣左右。2線城市的學校住宿費是185磅/周,帶自己衛生間的。這就9萬人民幣左右了。去個超市,精打細算,每次也要花30磅左右。一週去一次,一年又1w多人民幣。而此時,你家其他人已經一年沒吃飯,沒花銷了。

而且這種傾家蕩產的留學,你覺得孩子心理壓力不大麼?看到其他同學吃吃喝喝,假期各種旅遊,你孩子心態再好,性格上也會受影響。

還是讓他/她抓緊時間工作,有一點積蓄之後,再出國吧。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他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佳佳佳973


 

        先看一下2018年各國留學費用(非常保守,不含前期申請、考語言、體檢、辦簽證、機票等費用,也僅指1年)

      美國留學費用:30萬~50萬和其他國家相比,去美國讀研的費用相對較高 ,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城市,留學費用的波動也比較大。

    英國留學費用:30萬~40萬讀研根據所選學校、專業、地理位置不同有所起伏。

 澳洲留學費用:27萬~40萬

 加拿大留學費用:18萬~30萬

 新西蘭留學費用:20萬~31萬

 德法荷等留學費用:18萬~25萬

     日本留學費用:15萬~20萬

     韓國留學費用:12萬~15萬

     馬來西亞留學費用:10萬~13萬

       可以看出,留學費用非常昂貴,而且有的國家學制是3年,算下來是一筆不菲支出。如果不是國家公派,也沒有取得全額或半額獎學金,那麼父母負擔非常沉重,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得起的。而單靠學生打工(有的國家還限制學生打工),是不能解決所有費用的,還會影響學業。

但如果父母家庭年收入能達到30萬,加上前期積蓄,也沒有其他大的開銷的話,一般情況下是能滿足孩子留學願望的!

   

   


海風齋


問題有點籠統,需要綜合考慮孩子的綜合能力及自身的經濟情況而定的,選擇很多,讀本科?碩士?博士?歐洲,亞洲,北美洲?30萬一定夠留學,關鍵是孩子和家長目標一致嗎?出國的目的清晰嗎?我是一個留學生的母親,對孩子來講留學之路比較順利,剛剛拿到offer,三年工籤,階段性小目標就是先工作發展。對家長來講,會有很多問題,你可能會知道可能不會知道,要冷靜應對。為了與時俱進 跟上孩子的步伐,減少溝通的障礙,自己也需要努力提升。弱弱地講一點我的所見,不算是極個別現象,有本科談朋友就同居的,國外大學大多不提供宿舍,社會管理的專業學生公寓很多,租金不接受現金可以網絡或支票支付,孩子為了不讓家長知道同居情況,長期空租一間宿舍,浪費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孩子出國留學,一定要經常和孩子多交流,成為孩子信任的朋友。成長不易,一生漫長,父母永遠是孩子的肩膀,尤其這疫情期間,彼此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