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寒食詩賦寫盡人生 流傳千古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風俗來命名的節日。

為何要吃冷食呢?古時,每至初春節氣,氣候乾燥,春雷滾滾,人們保存的火種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山火。為了防止山火災害,人們在春季往往會進行祭祀活動,並將上一年保存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禁火”。在這段禁火的時間,人們無法用火加熱食物,便囤積大量冷卻熟食,于禁煙時期食用,這便有了寒食節的來歷。

又有說法,稱寒食節與介子推有關。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躲避禍亂,流亡他國十九餘年,忠臣介子推不離左右。重耳勵精圖治成為晉文公後,想重用介子推,但介子推一心只想與老母歸隱山林。無奈之下,重耳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倔強的介子推拒不從命,與母親抱死在樹下。晉文公深感後悔,於是下令厚葬介子推,並推廣這一日全國禁菸,不燃薪火,吃冷食,由此形成了寒食節。

隨著歷史的發展,寒食節的習俗與清明節逐漸合併,除了吃冷食,人們也祭祀、踏青、盪鞦韆、插柳、鬥雞、放風箏、鬥百草,還有詠詩,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一百多首寒食節相關詩詞。其中最著名的,當是韓翃的七絕《寒食》:


這些寒食詩賦寫盡人生 流傳千古


韓翃不是個特別有名氣的詩人。提起唐代詩人,大家首先想到李白、杜甫,但韓翃的寒食詞卻名氣斐然,與李杜詩篇齊名。

這首《寒食》有多了不得呢?韓翃本來是個閒官,建中年間,作了此詩,被唐德宗賞識並提拔官職,一路晉升,成為了中書舍人。

韓翃的詩風非常簡潔明快,小時候背過他的《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

這是他與《寒食》齊名的七絕,寫景手法獨到,但後人評價他並無深邃的情思與意蘊。

《寒食》在意蘊一處明顯高於《宿石邑山中》。作者用筆靈動,飛花、輕煙, 似於詩中得了生命,從歷史的塵埃中穿越而來,柳斜風動、宮中煙火、奴僕傳燭,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出寒食節氣,又敘事出王侯宮內盛世氣度,依然在寒食此日興盛煙火。

後人認為“日暮”二句體現了韓翃的嘲諷之意——特權階級的恣意。但這首詩能夠獲得皇帝的強烈賞識,就說明韓翃本人並無明顯嘲諷之意。

後人追著《寒食》大喊嘲諷,而屍骨已寒的韓翃掀棺而起:“我沒說!”


這些寒食詩賦寫盡人生 流傳千古

這些寒食詩賦寫盡人生 流傳千古


提起張先,不得不提到他的典故——一樹梨花壓海棠。

據說他年紀八十多了還討了一個十八歲的小老婆,於是被人取笑,寫了: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據說是蘇軾撰寫,但並不可考。

張先是婉約派代表詞人,詞風工於巧,一般擅長寫男歡女愛和詩酒生活。他最著名的詞應數《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中有名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寫法高妙傳神。

《後山詩話》雲:

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墜飛絮無影,世稱頌之,謂之“張三影”。

——因他三處名句中都有“影”字,故稱“張三影”。

這首寫寒食的《木蘭花》以“無數楊花過無影”出名,便是三影之中“墜飛絮無影”。(也有說《木蘭花》不在三影之中,此處不展開細論。)

《木蘭花》是張先暮年所作,上闕將寒食節活動寫得熱鬧浪漫:年輕的吳地小夥舟頭競技,美麗的女子們結伴盪鞦韆、踏青,到處都是她們的歡聲笑語,使這一日變得輕盈快樂。下闋一轉視線,回到作者的小院落,夜中散去了白日喧囂,寂靜無聲,只有月色清空明麗,飛絮掠過了無蹤跡。

張先這位老翁,欣賞了白日的麗人,體驗了寒食熱鬧習俗的快樂,回到家,卻並不感到寂寞,享受著清明節氣適宜的溫度,眼裡只有悠閒恬淡。此詞看似並無深意,卻體現了張先安適生活,從容不迫的心境,這隻有持著這樣的心境,才能寫出“無數楊花過無影”。


這些寒食詩賦寫盡人生 流傳千古

這些寒食詩賦寫盡人生 流傳千古


周邦彥是天生的疏朗公子,愛讀書,善音律,鮮衣怒馬,漂泊無定。據說曾經是李師師的“入幕之賓”,會師師時躲避宋徽宗,屈藏塌下。最出名的詞作為《蘇慕遮》,中有名句:

水面清圓,一一鳳荷舉。

這首《瑣窗寒》開篇幾句,非常漂亮,朱戶綠柳,中有一人煢煢孑立。此詞是周邦彥抒發羈旅悽楚之情,懷想曾經與故人西窗剪燭,談笑風生,又空憶少年漂泊,如何傷心。

如今他已暮年老朽,看著青年人春遊嬉戲,不禁覺得心下空蕩,而寒食節禁菸的旅店中,人們呼喚他喝酒卻毫無興致,只想念家鄉的美人與花,待自己歸去時,希望它們都在迎接。

這首詩寫得非常悽楚,與恬適的張先形成鮮明對比,然而這首詞又讓人心生憐愛,曾經如此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如今在這暮年的廊簷下獨自落寞!

如今我們已不再過古老的寒食節,但卻可以從流傳下來的眾多寒食詩詞中體驗古人的情思。

詩人會老去,節日會消亡,然而文學作品卻能流傳千古,這使我感到唏噓不已!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