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髡殘(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

清 · 髡殘(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

清 髡殘 為周亮工作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2357.5萬元

【作品賞析】

石溪是清初畫壇奇人。他從小好讀佛書,未成年,即堅求出家,父母不允,遂拒婚,復引刀自剃其頭,血流滿面,跪求父母,終於得遂其願,正式出家成了方外人。可見,他是一出生就有佛心的人。明清易祚,他“避兵桃源,歷數山川巨闢,樹木古怪……寢處流離,或在溪澗枕水漱石,或在巒巘猿臥蛇委,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豖欄,受諸苦惱凡三月。”此後,他深究佛學,嘗在南京大報恩寺校刊《大藏經》,並拜在高僧覺浪禪師門下,並應師命,主持祖堂山幽柘寺。他性格孤僻,報思、靈巖二名剎主持皆有意授以法杖,他俱不接受,堅持在地處偏遠、環境極差的幽棲寺苦修,又常常閉關不出,至使疥癬滿身而不以為苦。友人程正揆稱之為“自證自悟,如獅子獨行,不求伴侶者。”他善畫,未見有師徒授受的經歷,似亦從“自證自悟”的性靈中參來。也可能與他年輕時避亂的經歷及在牛首、祖堂山與草木同呼吸,得山川靈氣有關。人說他山水受王蒙影響,但從其經歷看,他似乎僅見過程正揆收藏的王蒙畫一幅而已,但很快就參悟了,並變易出完全屬自己的風格,亂頭粗服,雄厚深沉,蒼勁中毓出生秀,枯澀中淹潤無比。石濤和尚以他一生的藝術體念,道出其中甘苦:“此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而以名振一時,得不難哉。”此後,石濤列舉了當代畫家中他最為佩服的“一代解人”,第一個就提到石溪:“高古之如白禿、青溪、道山諸君輩……”稱石溪的畫“高古”,自然是一個極高的評價。程正揆更是這樣推崇他:“每以筆墨作佛事,得無礙三昧,有扛鼎移山之力,與子久(黃公望)、叔明(王蒙)馳驅藝苑,未知孰先。”當時,他與程正揆有“二溪”之美譽,身後,人們又把他與漸江、八大山人、石濤並稱為清初畫壇“四高僧”之一。他的人與藝,得到了歷史的肯定,成了美術史家無人不曉無不敬仰的一代巨匠。

清 · 髡殘(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

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圖》,直幅設色。近處寫喬松秀梧紅葉斑爛,坡岸之下,波光潾潾,水草豐肥。其後一崗疊起,崗側有茅屋一間,一高士正臨窗讀書。有二客正從崗前曲徑中緩緩來尋。屋後煙雲起處,有雙峰冒出雲端,其上則青山隱隱,遠天無盡。畫境幽深邃密,筆墨不多而氣象磅礴,在一派蒼潤之中,有一股高華的精氣流衍於畫面。

清 · 髡殘(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

畫上行書長題:“東坡雲:書畫當以氣韻勝人,不可有霸滯之氣。有則落流俗之習,安可論畫。今櫟園居士為當代第一流人物,乃賞鑑之大方家也,常囑殘衲作畫,餘不敢以能事對,強之再,遂伸毫濡墨作此。自顧位置稍覺妥穩,而居士亦撫掌稱快,此餘之厚幸也,何似。石道人,時辛丑八月在佛雲關中清事。”跋中所稱櫟園居士即清初一代聞人周亮工。亮工善詩能文,但真正讓他名動文壇、畫壇的則是他的藝術評論家身份。當時大江南北的畫家,都想結識他,給他寄畫贈畫的不計其數,都希望得到他片言隻語的評價,得他好評的往往會聲譽雀起,身價百倍,連陳老蓮那樣高傲自負的人,也能在數日之內,作畫數十幅舉贈,可見他的善於結納及在藝林聲望之高。石溪與周亮工晚年都住在南京,周亮工通過老友張瑤星結識了石溪,石溪自然知道亮工的大名,自謙“不敢以能事對”,在多次求索之後方才動筆,當然一定是在心舒神暢,精力彌滿及靈感勃發時畫的,因此自己也覺得滿意,便用了蘇東坡的一段畫論來題這幅畫。所謂“書畫當以氣韻勝”,氣與韻都來自畫家的胸臆。石濤也說:“作書作畫,無論先輩後學,當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石溪則用蘇東坡的話進一步引伸,“不可有霸滯之氣”。一味發越,狂塗大抹,會流於霸悍與油滑;知為“一代解人”作而由此逡巡猶豫,筆底滯澀,便慵懶無神。石溪深明這二方面的道理,在痛快之中蘊含沉酣,因此筆底氣韻悉備,精神躍然紙上。於是周亮工在一旁“撫掌稱快”,成就了藝林中一 段佳話,畫史上一件名作。

清 · 髡殘(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

此畫在晚清入關冕鈞之手,吳鬱生在詩塘為之長題,稱:“石師為櫟園居士作此幀,酬知徇惠,刻意經營,其筆力堅凝,在與宋人頡頏,石田而下,匪其思存矣!”評價之高,足見此圖在賞鑑家眼中的份量。此後,它入張學良之手,張氏藏畫精品極多,從本幅上下張氏所鈐的多方印章看,此軸為其愛物是無疑的。

清 · 髡殘(石溪)《為周亮工作山水》

石溪一生沉潛神修,身體又差,作畫只是偶一為之的餘事,故傳世作品絕少。所見以偽作居多,而此件則是近年市場所見親作中之最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