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对方方的作品比较了解,评一评怎么样?

二叔5418


说多了无用。这样说吧,每个正常人都知道一件事,即任何社会任何制度都有它与生俱来的优缺点,同理,联系到生活中就是你经历的每件事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吧?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肩负起批评甚至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责任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你的批评和揭露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实事求是。方作家既然以“写日记”的方式在记录疫情中真实的武汉,那就应该守住写日记必须坚守的原则,即一是亲历,二是亲见…很可惜的是,方作家的日记里却总是“听医生朋友说”和“听朋友的朋友说”…这本身就违背了写这类东西的原则!细心并愿意思考的读者不难发现,类似的“听某某说”充斥着(方方日记),几成主线,这就无法让人信服了。相反,还会让有辨别力的人产生一种“方作家在通过发表惊人言论抹黑社会,贩卖苦难”的认知…所以,个人认为方作家有必要让她的“朋友们”出来澄清一下,以便让公众信服,仅此而已。最后哆嗦一句,我们这个社会的确需要真诚的批评者,但初衷一定是想让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充满怨毒的抹黑,因为这样的事情只有敌人才会做,而其目的当然是让你变得更差!…


随心随缘49510


摘自她大年初三日记中的最后一段,关于口罩的。大年初三口罩缺不缺?全国大部分防疫物资都到哪去了?京东顺丰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到底在做什么?网络都是有记忆的,去查查答案吧。相信她不是有意在给西方媒体输送子弹,只是被人利用了。日记中的其他问题有人已经分析过,我不做复制粘贴者



雨中飞翔的草鱼


我真的认为,能记录下来原汁原味的老百姓真实的感受。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感受。非常时期的感受,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思想文化战线的作品所反应的内容,给人的感觉总是漂在天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分地,下岗,强拆,买房,生病,上学,有几个作品中的内容能和百姓的感受合上拍子的?不要用事后诸葛亮的思路考虑问题。没有意义。不能反应老百姓真实生活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都是扯蛋。


吴国安世界第三


知道芳芳,也看过她的作品。但就她的武汉日记交给一个美国华女去网络上渲染,很不合适很不理智,看看国际社会那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想打压排挤抹黑中国,你这是把自家的擀面杖送到敌人手里让别人来杖责你的家人,,老人家,哪个家庭又是十全十美的呢,你这次的行为让我想起说医院伙食差的以及对医护人员呼三喝四的武汉人,,,掉价了


kittymother1


方方,原名汪芳。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开始发表小说及诗歌。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1987年在《当代作家》发表中篇小说《风景》,被称之为中国“新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

方方创作的小说大多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她热爱中国古典诗词,钟情于外国现代诗歌,诗歌的创作经历也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方方小说中有大量直接引用和间接延用的诗词在她小说中已成特点,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内心感受是她营造诗性氛围的习惯性方式。“新写实”的特征已不能囊括她小说的整体风格,

近年来,她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不断转变,小说中蕴涵着悲剧意绪,存在主义倾向、以及语言幽默机智和哲理智慧的闪现。方方用文学的虚构性,叙述反映现实的生活,折射出真实社会中的恶、美、丑,从而让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更加的深远和独特。


用户言午泽群


看了一点,越看越不爽。假如她现在发布她的日记,即使她写得再伤痕,再不真实,也不会对其有太多的反感,但是在武汉人民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全国人民全力援助向疫情发起冲锋的关键时刻,她的作品那些阴暗的词汇对于所有人的努力有任何帮助吗?只会增加恐慌、带偏方向。


听说名字长点更容易注册成功


方方日记我看了几篇,从各方面来讲,都无懈可击,堪称上上之作。而反观好多攻击方方日记的文字,纯粹是为了攻击而攻击,目的性太明显,太爆露,吃相太难看,每一个正直的人都会从中作出理性的判断。在当前的语言环境下,正当的言论被刻意隐瞒,教训是深刻的,当前的疫情,谁说不是言路不畅所造成的。深刻的教训促使我们深刻的思考。


宋囩


我相信赞美方方的很多,而这些人大多数披着作家,文化人或者砖家。但我要说的是,不管你披的外衣再金黄,你说的话,你写的文要有正能量,要挖掘好的一面,不要低着头只写一些社会不好的一面,如果你对好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偏偏爱好些负能量的东西,那你的心里阴暗就太重了,也不用我们这些老百姓琢磨了。好自为之吧——


好心情哥哥6670


评论一个人,请设身处地,假设你在武汉,假设你是武汉人,假设你的邻居、你的朋友、你的亲人都一个接一个地……你笑得出来?你不需要大哭一场?面对一个沉重的不能再沉重的话题,面对一个个生命的离去,有些人的态度,不值得质疑?如果我们要前进,我们不需要总结沉思?攻击方方的人,内心里藏着什么吧?


月下独酌55379


方方写的《祖父在父亲心中》是一部极其震撼的家族史。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祖父惨烈的牺牲,文革后期自己的父亲在看内部反映的二战时期的日本电影《军阀》时联想到被日本人杀害的祖父心情激动突发脑溢血去世的故事。这部写实回忆的中篇小说写得非常感人。

还有她写的《桃花灿烂》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悲剧。让我看了好几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