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俄围绕一条输油管线的三国演义

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从哪里说起呢?

一、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血液,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没有石油的。

后来,在毛熊大哥的帮助下,我们石油工业开始恢复和发展,那时候的主要勘探目的地是西北,建立了玉门等油矿,取得了我国石油勘探的第一个大的突破,但原油产量仍然非常少。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59年,东北大庆发现了大油田,这是直到现在我国唯一一个世界级储量的大油田,就这一个油田的发现,不仅使得中国石油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实现了出口。


时间来到1993年之后,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我国又一次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供给形势越发严峻。


二、进口形势

90年代初,由于一系列判断失误,我们错失了苏联解体后参与开发中亚油田的机会。

等我们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发现进口渠道非常狭窄,当时非洲石油刚刚开拓,中亚的石油管道尚未修建。


这时候,1994年开始,与毛熊大哥关系开始缓和,双方接触之后,拟修建西伯利亚到大庆的石油运输管线,看起来是双赢的未来。

1996年,两国签署一系列协议,该能源项目赫然在列。

2001年9月,两国总理签署原油管道项目协议,是为安大线,即第一管道路线方案:自毛熊家安加尔斯克油田至中国大庆(即下图中蓝线)。

中日俄围绕一条输油管线的三国演义

三、波澜再起

但与此同时,日本处于自身能源安全的考虑,也盯上了同样那片油田。

2002年底,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声称要放弃“安大线”,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即“安纳线”)的新方案(图中红线)。

至此,我们十几年的谈判成果化为泡影,之前的管线计划,被搁置。


2003年2月,俄能源部部长出台一折衷的方案:将两条线合并,即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途中虚线)。

4月,日本以大型经合项目为诱饵,要先优先建设第二条管线。


2003年5月28日,中石油和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中俄原油管道的协议和原油购销合同,安大线一时胜出。


与此同时,日本借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之际出访,再次强烈要求优先开工第二线路方案。

2003年8月,俄决定将优先铺设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的石油管线(安纳线);

2003年9月2日,俄宣布否决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项目,安大线夭折。


最终,这条石油管道方案从西伯利亚绕过中方国境线到海边,满足满足了日本石油进口,对中国的答复则是,修建支线进入大庆。


这就是跨越十年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最终鹬蚌相争毛熊得利。

这条管道2010年11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 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 。

参与谈判的代表表示:从来没有哪一个能源项目像这个一样,经历了这么多的曲折和反复。


四 尾声

2003年是石油资源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毛熊长袖善舞最开心的一年,那一年的国际石油市场完全为卖方市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这其中更多的是在两个竞争者之间的摇摆和故意刁难。

2014年,随着美国页岩油的生产以及石油输出国的博弈,油价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布局,我们的石油进口渠道更宽,而毛熊受到制裁,经济雪上加霜,曾经拿石油制约中国的哥们,现在求着中国买油。


所以,世界上哪有永远的朋友朋友,跟它走的近,只是因为它会承担太平洋那边的压力。

一样的道理他也不会不明白,我们给他输血,不是为了他的强大,而是让他不至于倒下。

一句话,一个半死不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

每日更新,当天新闻热点解读,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