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颂平常心是道》

《日日是好日》是一部安静唯美的日本文艺片。影片于2018年在日本釜山电影节上映,斩获了日本电影学院奖、蓝丝带奖和报知映画赏等诸多奖项。

电影情节很简单,讲述了女大学生典子从二十岁起,学习茶道二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二十多年里,典子先后经历了求职失败、恋爱失意和父亲去世等诸多人生波折。在一次次淬炼中,典子的茶道技艺越发纯熟,对人生的感悟也越来越清晰明朗。

跟随导演的镜头,我们可以沉浸到一个安静的世界里,感受沁人心脾的茶香,也感悟细润无声的人生哲理。而在这部影片中,我也发现了三种独特的美,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这三种美缠绕交织,共同成就了典子的茶道人生。

《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日日是好日》电影海报

01 第一种美:亲情之美。父母无言的爱包容典子找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影片中的典子看起来是一个乖乖女,可在她安静外表下,有着一颗较真、执着且叛逆的心。

她没有像同龄人一样,毕业后就随波逐流地进入一家大公司上班;她也不愿忍气吞声,迫于年龄压力就选择跟背叛她的男友结婚。她从大学时代起,就一心想要找到值得倾注一生的梦想。她想要写文为生,可在应聘出版社工作时,却屡屡碰壁。最后不得已之下,她只好当起了自由撰稿人。

著名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曾把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比喻为“花木兰式境遇”。在父权社会里,女性常常面临着两难的价值评判:

“要么冒充男性角色进入社会秩序,像花木兰一样披挂上阵,杀敌立功;要么卸甲归田,穿我旧时裙,着我旧时裳,成为人妻。”

而影片中的典子,既没有去公司上班,也没有进入家庭。

在周围的同龄人都在“就业”“结婚”“生子”道路上忙碌前进时,她似乎仍然停留在原地。如果以传统眼光来看,她的行为不免是有些离经叛道的。

虽然影片中没有具体展现,但是典子之所以能如此“任性”,背后暗含的是父母的包容和苦心。如果典子的父母极端而强势,可能会强行插手她的人生,比如为她安排工作或相亲对象。但是,她的父母没有这样做。或许他们也有过担忧、悲伤和失望,但最后都选择了用爱宽容。

在影片中,有一处十分令人动容的场景:夏至那日,典子正在茶室里学习,突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师让她们停下动作,用心听雨声。典子也沉入了其中。就在这时,她流动的意识里,出现了已经过世的父亲形象。雨越下越大,典子站在大雨中,激动地挥舞双臂,她冲着站在海边的父亲高声呼喊“谢谢你”。

“谢谢你”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出于父亲去世前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自责和愧疚,更是她对父亲这么多年来爱与包容的感恩与感动。而这也正是典子没有说“对不起”

而是说“谢谢你”的原因。

在亲人的爱与包容下,典子听从内心,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她搬出了家,一个人住,一边自由写作,一边继续学习茶道。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对茶道、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最终,她成为了能够向其他学生传授技艺的茶道老师,也成长为一名真正独立、成熟的优雅女性。

《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典子对父亲大声呼喊“谢谢你”

02 第二种美:茶道之美。以“一期一会”信念活在当下,抵抗人生的缺憾和无常

电影贯穿了典子二十多年学习茶道的经历,也蕴含了博大精深的茶道思想。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朝时初露头角,到宋朝时发展为顶峰。可惜清朝以后,中国的茶道迅速没落,转变为民间实用的泡茶法。

而饮茶文化传到日本后,作为一种“道”被传承和发扬了下来。不同于中国人追求茶的味道和口感,日本人认为,茶在精神上带给人的启迪更重要。在他们心目中,喝茶不仅是为了尝香、解渴,更是为了追求一种美学境界和心灵解脱。那么,日本茶道究竟蕴含着哪些美呢?在这部影片中集中体现了两条,也就是“侘”和“一期一会”。

1、侘

侘,也称侘寂,指的是一种残缺之美。

《侘寂》一书中写道: “侘寂,乃事物一种未满、无常、残缺之美。它适度、谦逊,同时远离世俗。”它原本形容的是被抛弃的恋人或被流放的官员所体会到的绝望和孤独之感。后来渐演变成“残缺也是一种圆满,不完美也是一种美”的积极思想。

关于“侘”所承载的残缺之美,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次,千利休让徒弟去打扫庭院,徒弟很快把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可是,千利休不满意,还让他继续打扫,于是,徒弟又把院子打扫了一遍,连水池都清理得干干净净。可千利休看了,仍然摇头,他叹息一声,走到大树旁摇晃了几下。只见,几片红叶悠然飘落,掉在地上,恰好形成美丽的点缀。弟子这才明白,原来这才是“打扫”的真正含义。

一尘不染,固然是一种干净和美,可它却有违自然之理。只有稍显残缺和不圆满,才具有更深刻的韵味和含义。

在影片中,典子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她没有找到好工作,也没有嫁给称心如意的丈夫,就连学了多年的茶艺,也依然手法笨拙、生疏,经常因为忘记动作被老师骂。可也正是这些缺憾和不完美,让她一点点执着地坚持、进步,最终成就了她独特的茶道人生。就如她自己所说:

“只要能不断有所领悟,一生便能持续自我地成长。”

《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电影截图

2、一期一会

影片中传达的第二条茶道美学思想,就是“一期一会”。所谓一期一会,就是“一生中仅有一次机会”。

“即使聚集相同的人进行多次茶事,任何一次都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和心情。”

当我们把每一次会面,都当作是人生中仅有一次的机会来对待,态度一定会格外珍重和认真。

在影片中,父亲给典子打来电话,想要见她一面,可典子却因为工作繁忙拒绝了。结果第二天,典子就收到父亲病重住院的消息。等她匆匆赶过去时,已经无缘再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俗话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我们无法预料未来的不幸和痛苦。那要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呢?答案就是,在拥有时用心感受和珍惜。这也就是一期一会的奥义所在,活在当下。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无论何种境遇,只有活在当下,才能忘却过去的痛苦,放下未来的担忧。

在当下感受内心的纯粹与平静,才能体会到,其实每一天都是好日子。而这也就是影片名“日日是好日”的真正含义。就像影片中所说:“雨天听雨,调动五官,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间。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女主在樱花树下含泪微笑,明白了“日日是好日”的含义

03 第三种美:匠心之美。坚持、重复做好每一个细节,用愚直成就大道

茶道看起来轻松、悠然,可却是一项十分复杂、严谨和繁琐的技艺,讲究实打实的功夫。每一位茶道追随者,都需要常年累月地练习、积累,事无巨细地模仿、重复,才能不断精进技艺,最终达到纯熟自然的地步。

这种注重细节的重复、坚持,也可谓匠心之美。

1、专注细节,心注于形

电影原著小说《日日是好日》中有一句话:“‘神存于微尘中’,茶道可说是讲究细节的集大成。”茶道中的细节无处不在。比如,光是用水勺从茶釜里舀一瓢水倒入茶碗中,就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水勺进入茶釜时,不可以发出“咕咚”“扑通”之类的声响,要缓缓慢慢地沉入茶釜中。其次,在舀水时,要舀茶釜中最底层、正中央的水,也就是“底汤、中水”;然后,把舀出的水倒入茶碗中,这时,水勺要在碗的“前面”而不是“侧边”,水勺要进入碗的边沿,同时在高出碗沿一个拳头的上空,将水倒入茶碗。最后,不可以甩干水勺,要等水慢慢滴光。

《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将茶水倒入碗中,要离碗沿一个拳头距离

在这些小细节的束缚下,典子表现得小心翼翼,同时也焦躁不安,她觉得这些繁琐的动作毫无意义。和典子一起学习茶道的表妹甚至生气地指出,这些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罢了。这时候,茶道老师说出了耐人寻味的一句话:“茶道呢,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

“用心”听起来很抽象,但它就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之中。如沏茶的姿态、煮茶的声音、手与茶器的距离等等,当我们用感官细细聆听、把握,在分寸之间做好每一个动作,就是用心的体现。所谓心注于形,在专注于细节时,我们就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心思,体现了对极致与完美的追求。

2、重复、坚持,十年磨一剑

对于茶道学习,典子并没有天赋。即便是重复了几十、几百遍的动作,也依然做得不连贯,甚至完全卡壳、忘记。有一次,她又被老师严厉地数落说,握水勺的手太僵硬、不优雅,“已经学了十几年,应该多用点心。”当时,典子直盯着自己笨拙的双手,眼泪唰唰流了下来。她很想放弃一切、夺门而出,完全忘了茶道这回事。

可是,在一次次挫折和打击中,典子仍然坚持了下来。在每一次上课前,她都想好了请假的理由,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她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朝着茶室走去。每一次专注完成一场茶道练习后,她的心情也会发生改变,变得轻松、畅快。她认为,在茶道的世界里,有股神奇的力量在等待着她、治愈着她。

典子的茶道学习是缓慢的,但也是持续精进的。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能优雅流畅地完成一套动作时,内心充满了惊喜和喜悦。与此同时,典子的人生也出现了转机。三十岁那年,她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工作变得越来越繁忙、充实。她还谈了一场甜蜜的恋爱,当她与男友牵手漫步在樱花树下,感受微风吹拂时,溢出的是满心真实的幸福。她终于开怀大笑,她不曾想过,生命中还能有这样快乐的时刻。

《日日是好日》:感受电影背后的亲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樱花的意象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它代表的是一种短暂却绚烂的美

《致匠心》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茶道的体悟需要时间,在点滴体验中,人们逐渐将茶道里的哲学与美学化为亲身体验。直到有一天,悟道之人发出“啊,原来如此”的感慨,就在那一瞬间,茶中之道,就完全化成了身上的血与肉。

茶道如此,人生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