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在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展廳裡,珍藏著許多名家制壺,其中有「一把壺」,總是吸引著參觀者在它的面前流連駐足……


臺灣著名收藏家王先生,特別喜歡收藏宜興紫砂壺,雖然離開大陸40餘年,但一直希望能親眼到宜興看紫砂壺。


1993年春,他從臺灣來到宜興,在參觀宜興陶瓷博物館時,他被這把壺的形態、氣勢、神韻所震撼。


王先生靜靜地左看、右看,再遠看、近看,足足看了有十多分鐘,他感慨地說:“我真正知道了什麼是藝術的紫砂和匠氣的紫砂。妙不可言!”


這把壺氣韻神閒,典雅精緻,如在風中搖曳,自成一派。是怎樣的一件傳世珍品,將為我們揭示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這把壺便是“楊門女將”楊鳳年所創制的花器聖品——風捲葵!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楊鳳年 風捲葵


紫砂奇女子


楊鳳年,“楊門三子”之一,為楊彭年、楊寶年之妹,是紫砂工藝史上「最早」的女名家,也是紫砂古代史上「唯一留下姓名的制壺女藝人」。


楊鳳年傳器極少,紫砂愛好者往往只聞其名而不見其器。現存公認的鳳年傳器大多藏於各大博物館,民間收藏極少。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楊鳳年 風捲葵


被歷史筆墨吝嗇的藝人


作為女子,在舊社會封建傳統的思想下能夠從事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藝且以此成名是極為少見且極其困難的。


也許是因為家族的薰陶,也許是因為自身對紫砂的熱愛,養成了楊鳳年鮮明的個人制砂風格:「構思巧妙,工於花貨,善用貼塑,且具有女性特有的細膩」。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風捲葵 原礦底槽青



關於楊鳳年,紫砂史上記述她的筆墨雖然恭敬,但少得近乎吝嗇。說來說去她到底是個女人,而且,史家認為,除了《風捲葵》,其它作品則乏善可陳。

這有些苛刻,你不能要求寫出《紅樓夢》的曹雪芹還必須寫出《桃花扇》或者《西廂記》。


一個「不被傳藝」的女子,用自己生命的激情奮力一搏,成就了紫砂歷史上的一段佳話,這已經是個奇蹟了。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點擊查看 風捲葵 原礦紫泥


下決心打破陳規的女子


楊鳳年有個哥哥叫楊彭年,做紫砂壺簡煉大方,渾樸雅緻,精巧玲瓏,而且他善於配泥,做出的茶壺色澤古樸,顆粒均勻,古色古香。

這兄妹二人雖是手足,可是“藝不傳女”是個老規矩,楊彭年從來不肯把技術教給妹妹。楊鳳年以為哥哥是為自己好,不讓自已吃泥巴飯,受泥巴苦。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有一次,楊鳳年想到作業坊拿把噴壺去後院澆花,剛跨進門,就被哥哥轟了出來。

楊鳳年氣憤地說:“我又不是外人,為何連門都不能進?”楊彭年斥責道:“女人就是不能進作業坊,這是規矩,從今往後不准你再跨進這個門來!”


楊鳳年傷心地哭了,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學不會做茶壺,你不把技藝教給我,我偏要自己學本領 ! ”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楊鳳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園中,整天捏來捏去學做茶壺。一年、兩年、三年,從打泥片學起,慢慢地會做大路貨了。

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別人沒有做過的新式樣出來 ! 可是究竟做什麼式樣的壺呢 ?

楊鳳年想著想著,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杆上頂著一把茶壺。心裡不覺奇怪:這茶壺式樣倒沒見過,怎會長在花杆上。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只見錦葵花在狂風中不停地搖動,被風吹歪了又挺起來,吹歪了又挺起來,花瓣被吹得捲攏來,再捲攏來,但始終不散。

再看看四周被摧殘的花草,楊鳳年不禁讚歎道:“風狂煉精神,好一朵錦葵花 ! ”她心裡霍地一亮,隨即決定按狂風中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壺。

她在那裡,圍著錦葵花看了三天三夜,看到睜眼閉眼都是錦葵花時,她開始茶壺,四十九天壺終於做成了。她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風捲葵」。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風捲葵 原礦紫泥


傳世風捲葵


只要提及楊鳳年,便不得不提她的經典名作——風捲葵。楊鳳年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視角,對紫砂壺進行創作演繹,使楊氏風捲葵成為壺型經典,為後世廣為流傳。


風捲錦葵壺入世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風捲葵 原礦紫泥



一把「風捲葵」,抵過萬件平庸之作!

“風捲葵”的創作,源於楊家門前的錦葵花。看到錦葵花在大風中搖擺的身姿,楊鳳年覺得美麗傲人,就暗暗決心設計這樣一把壺。

風捲葵壺,造型取風捲葵花之形狀,既應物象形,又氣韻生動,是花器中的聖品。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小風捲葵 原礦底槽青


也許因為這件作品太完美了,使它在以後的歲月裡幾度沉寂,幾經風波,歷經了百餘年的傳奇。

“風捲葵”面世後,好評如潮,許多文人墨客競相購買。可楊鳳年卻不願重複再做,這件紫砂茗壺成了獨件珍品,一直被世人視為拱璧,以收藏為榮。


然這件「風捲葵」如同供春壺一樣,在蒼茫的世事紛爭中,隱寂而不知了去向……


一波三折護國寶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丁山白宕一蔣姓人士,在幫大戶人家挖老屋牆基時發現一甕,甕中填滿細沙,細沙中藏著一把完好無損的紫砂壺。

他找到紫砂收藏家華蔭棠先生過目。華先生看到這把紫砂壺後,喜出望外,這不就是100多年來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風捲葵”嗎?他激動不已,當即買下了這把壺。

推測「風捲葵」隱埋地下的原因,可能是當時的壺主人為避清咸豐年間的戰禍,卻不曾想這一埋就是百年。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點擊查看 風捲葵 原礦底槽青


此後半個世紀,華蔭棠都在為保護這件風捲葵而費盡心力。他多次從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政要手中保下這把壺,甚至在動盪時期,他也不忘保護這件國寶。

1982年,華蔭棠老先生為讓這件國之瑰寶永久地保存傳世,與子女商量後,毅然將它無償捐贈給了國家。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事。”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風捲葵 原礦紫泥



風起錦葵動 人逝壺永存


歷經了二百年的歲月風霜,這把楊氏「風捲葵」依然典雅奇特,風姿綽約:


大風無形,“風捲葵”壺身上的“大風”卻有形,那一條條婀娜的線條在翻滾、流動,似乎能聽到陣陣呼嘯的風聲,錦葵枝葉在大風中捲曲,包住壺咀。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奇女子,一生一把壺,來宜興必看它!

▲楊鳳年 風捲葵


花枝自然彎曲成壺把,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花朵在風中搖曳,壺雖無語,可生命的活力、藝術的魅力躍然眼前。

歷史湯湯,歲月流走,斯人遠逝,這把風捲葵早已超脫原本的意義,它不再是一把單純的紫砂壺,也不僅僅是一件藝術珍品,其富於象徵又包含精神寓意:

錦葵迎風展傲骨,女子不屈鬥蒼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