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棋王》的主題是什麼?

nicetomeetyou7668


我是時間,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解讀一部文學作品一定要知人論世,瞭解這個作家的人生軌跡,知道他所處的時代狀況,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學作品的主題。

阿城,當代作家,原名鍾阿城,1949年生於北京,“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高中一年級逢“文革”中斷學業,1968年下放山西、內蒙插隊,後又去雲南農場。1983年在《上海文學》發表的《棋王》使其在文壇中大放異彩。2018年9月,《棋王》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小說通過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描述,讚美了王一生刻苦執著鑽研棋藝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表現了王一生特別的處世之道和淡泊無爭的性情。人還要有點兒東西,才叫活著。什麼是真正的活著?錦衣玉食是活著,吃糠咽菜也是活著,這只是解決溫飽問題。我們終究活在了柴米油鹽中,可是我們不是為了柴米油鹽而活著。人總要有點精神追求、人生信仰才不會被世俗生活所累。我們要用精神的愉悅超脫於物質的牽絆。在一個幾乎無路可走的時代,人倘還能因技藝而進入審美的愉悅和精神的愉悅層面,則精神就不會荒蕪。作品講得是棋道,也是處世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感謝您的提問!



時間,你好!


《棋王》是阿城的處女作,1984年發表於《上海文學》。小說發表後,王蒙撰文高度讚賞了這篇小說,指出這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對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潛力的一種禮讚”


關注梁心l


專、精


龍乾Rock


在作品中,政治事件和社會矛盾被淡化了,“知青生活”和“文革背景”或許並不是小說中人物生存和活動的全部環境和依據,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才真正影響到了王一生們的為人處世乃至精神世界:老莊哲學中的淡泊寧靜、無為而為、身處俗世、不恥世俗的“超脫境界”,或許正是王一生們夢昧以求的人生理想,也是小說所要建立的文化立場。


一遇


找到自己所愛的東西,

因為那個東西是精神的支柱,

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幫你走出來。

喜歡,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