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威要传位给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

咿呀咿呀哟嘿嘿嘿嘿嘿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但从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起,它由盛转衰。到了唐朝末年,政府机构腐朽不堪、地方藩镇拥兵自重,不堪重负的大唐帝国终于在黄巢起义等的催化下宣告了灭亡。此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遭遇了大分裂,为数众多的小国兴起灭亡,上演了一出荒诞不经的戏剧。

在“五代十国”这一名称中,“五代”指的是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五个政权,“十国”指的则是中原以外地区存在过的十几个政权。它们相互攻伐,相互吞并,在持续了七十多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所大致统一。赵匡胤本是后周的将领,而后周也本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它历经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和恭帝柴宗训。开国君主和其继承人姓氏不同,这在古代王朝并不多见,那么,为什么郭威要传位给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呢?

唐哀帝天祐元年(904),郭威出生于邢州尧山,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一带。郭威的父亲郭顺本来在晋王李克用的手下担任顺州刺史,但后来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割据北方,郭顺死于战争中。郭顺去世时,郭威还年幼,于是他只好跟着母亲逃往潞州,也就是今山西长治一带。

不过,郭威的母亲在途中便不幸去世,郭威只好又“依潞州人常氏。”等到郭威长大成人,他响应募兵榜文,因为勇敢和有气力而在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手下做了一个亲兵。后来,郭威一次喝醉酒,拔刀杀了一个屠户,但李继韬并没有因此而惩罚他。

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所灭,郭威又成为了李存勖手下亲兵。李存勖所建立的后唐被石敬瑭勾结契丹人所灭后,郭威便跟随了石敬瑭手下大将刘知远,并在刘知远建立后汉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天福十二年(947)刘知远称帝后,郭威受封枢密副使、检校司徒,不久,刘知远去世,郭威作为顾命大臣拥立刘承祐继位,并受封为枢密使,掌管全国兵马。

刘承祐自继位起就把郭威当作心腹大患,便于乾祐三年(950)派人诛杀郭威,但郭威得到线报,便很快采用了谋士的计策,以“清君侧”的借口率军讨伐刘承祐。刘承祐见郭威谋反,便“悉诛威家属于京师”,将郭威的全部家属斩杀。

这下,郭威更加愤怒,便一鼓作气攻入了后汉都城。刘承祐死后,郭威先是拥立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帝,后来又首创“黄袍加身”,建立了后周。郭威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次子、三子在他起事后被刘承祐所杀害,长子柴荣则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是他妻子柴氏的侄子。

因郭威和妻子柴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孩子,而柴荣从小就在郭威家中长大,为人聪慧懂事,于是柴氏便从哥哥那里要来了柴荣,并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后来,柴荣展现出了过人的治国和打仗的才能,深受郭威喜爱。在郭威其他儿子都被杀害后,柴荣成了唯一的接班人,再加上他确实优秀,郭威便将皇位传给了他。


邓海春


郭威的养子叫郭荣,到了北宋之后才被赵官家故意恢复叫柴荣的,在郭周的时代,叫郭荣才是准确的。当然,现代社会,想叫世宗郭荣也行,柴荣也可以。

郭威的儿子们都被后汉皇帝杀掉了,他当皇帝后也没有再生育子女,身边只有嗣子郭荣、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

郭荣是郭威的发妻柴氏的亲侄子,因为柴氏没有生育,才把侄子柴荣过继来的,就是民间的亲属过继,七八十年代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侄子去给姑姑家做嗣子,继承姑姑姑父家业,奉养姑姑姑父,柴荣很小就过继给姑姑,改名叫郭荣。

因为郭威俸禄低,花钱还大手大脚,机灵的郭荣从少年时代就做生意赚钱养家,让嗣父郭威有钱运作,积蓄自己的力量,因此,郭威郭荣父子感情很好。

从仅有的史料可以看出,就算郭威有亲儿子,郭荣还是他郭家的长子,郭威为他迎娶妻子刘氏,刘氏还被封为彭城县君,只是不幸也被后汉皇帝所杀。

郭威称帝后,在嗣子和外甥、女婿之间,也是属意嗣子郭荣,所以,一直在为嗣子铺路,并在临终前,命令外甥李重进向郭荣磕头确定君臣名分,对郭荣真的是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郭荣也孝敬嗣父,把嗣父的基业好好坚守,还扩大版图,只是可惜他早亡,为他人做了嫁衣。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为什么郭威传位于义子柴荣,就要了解当时郭、柴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背景。

一、郭威、柴荣其人

(1)郭威(904~954)五代时后周建立者。951~954年在位。字文仲,邢洲尧山(今河北龙尧西)人。少孤贫,为军吏。后汉时,拜枢密使,乾祐元年(948)因李守贞等据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叛汉,遂受命讨伐。推功论赏时,遍及将士朝臣,以广收人心。后拜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三年,起兵攻入开封,监国,继称帝,国号周。在位期间改革弊政,使北方政治、经济渐趋好转。死后庙号周太祖。

(2)柴荣(921~959)五代时后周皇帝。954~959在位,本姓柴,郭威收为养子。名郭荣。早年为郭威操持家务,贩卖茶货。郭威举兵入汴,遂受命留守邺城。周初封晋王,显德元年(954),继嗣帝位。在位期间,整肃吏治,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努力改革五代弊政,加强封建中央集权,致力于国家统一;相继大败北汉于高平;亲征南唐,取淮南十四洲六十县,北击契丹,收复瀛、莫、宁三洲十七县。后因病回师,旋病逝。庙号周世宗,又称柴世宗。

二、郭威其子被杀始末

因权臣同平章事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揽权执政,权倾朝野。950年,皇帝承祐,与太后弟李业密谋除掉杨、史、王三人并收捕戚党、仆从,随到随杀。又因郭威素与杨、史等联络一气,也遣使赍诏,令杀郭威。

由承祐帝颁敕,令前平庐节度使刘铢,权知开封府事,刘铢素性残忍,与李业合谋,为斩草除根计,凡郭威等家属,一律捕戮,老少无遗。郭威被其灭门,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郭信及几个年幼的侄子遇害。

三、郭威传位柴荣

郭威的儿子被杀了以后,只有女婿和外甥和妻侄也是养子的柴荣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因柴荣和郭威的关系非常亲密,史评:柴荣天资沉敏,为威所爱,乃令为义儿。汉命荣为贵州刺史,荣愿随义父麾下,未尝赴任,故留居邺城,任牙内都指挥使,遥领贵州。荣有胆有识,礼贤下士,有远大抱负,一心为天下百姓而且很节俭这点和郭威很相像,柴荣具备了有为帝王应有的素质。

所以,郭威既没有儿子也没有侄子来继承,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就是柴荣了,历史也证明了郭威没有选错人。


手机用户德友之书斋


郭威是刘知远的大将,为后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知远死后,刘承佑继位,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乾佑三年(950年),刘承佑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佑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刘承佑见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御。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刘承佑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脱侦察郭威的动向。瑽脱被郭威军抓住,郭威叫瑽脱奏请刘承佑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刘承佑拿着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李业等都说郭威的反状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他命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员推上刑场,这里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

后汉军在七里坡之战大败,隐帝刘承佑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又称郭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因为郭威全家都被杀,没有了子嗣,而且郭威年龄也不小了,传位就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义子郭威,另一个是女婿张永德,但是张永德不怎么讨郭威喜欢,无论在感情上还是能力上柴荣都比张永德优秀,柴荣继承郭威的皇位就是最佳选择。

其后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


大毗沙门天


郭威不是有心想传,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亲儿子,被后汉隐帝刘承佑给杀了。没亲儿子的情下,考虑养子很正常。柴荣跟郭威的原配柴夫人是亲戚。论亲戚的话,郭威是柴荣的姑父。柴荣当郭威的养子是挺早的事情。那会儿郭威还没有发迹,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柴荣这个养子也没占什么好,他为了填补家用,他还到外面去经商,做茶货生意。

故此,他跟郭威的交情和关系,确实比较好。后来,郭威从政了,柴荣就跟着姑父一起做事。鞍前马后的柴荣对郭家的贡献,还是很大。

再者,柴荣为人比较豁达,他在郭威阵营里的声望也不错。

郭威传给他也是很正常,一是因为亲儿子都没有了;二是只能靠养子的情况,肯定选关系很好,柴荣又是养子又是内侄,符合条件;三是柴荣对郭家的贡献还是大;四是柴荣那时声望也不错。

顺便,养子继位,这样的事情在五代十国比较多的。类似郭威这样儿子都被杀了,找养子继位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再说了,他跟柴荣的感情应该也算是不错的。毕竟,原配活着的时候,柴荣就进门当养子了。交情好,人也好,传柴荣以后,柴荣对郭威的人算是厚道的。


柳氏异闻录


第一首先,郭威无子,是柴荣的姑夫,对柴荣自小亲厚;第二柴荣一直跟在郭威身边长大,成长;第三,叫柴荣是不对的,应该叫郭荣,因为他是正正式式过续入嗣了给郭威,写入宗谱的。在这点上,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叫过续入嗣。在旧时这是一件很严肃且毫不含糊的事情,一但入嗣就等同于同亲生父母亲族的伦理关系全部切断,以嗣父母亲族伦理关系为依据。换句话来说,入嗣后你亲生父亲不再是你爸,而是隔壁大叔。你的父亲只能是你入嗣后认的父亲,你的母亲也只能是嗣母。世人也是这样看待你的,在社会的眼光里,嗣子就等同于血缘亲子,拥有一切相关的权利与义务和继承权。而相对于亲生父母那边,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也不再存在。讲偏激一点,即使亲生父母乞讨到面前而不理会,世人只能骂其不仁而不能在孝道上有半分指责。所以郭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郭荣,顺理成章,合乎情理法的事情。因而郭威才会是周太宗,而郭荣才会以太子之名登基,才会是周世宗。郭荣一生未违反礼制,从头到尾行止都以郭家人自视。如无意外,郭荣的子子孙孙都会是郭氏后人。

那为什么后人会翻起来硬要郭荣改回叫柴荣。那就涉及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太祖了,姓郭的未失德,郭荣又有亲子,亲子除了太年轻外什么过错都没有。姓赵的却去做了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为了顺理成章,给自己找个理由好听一点,就硬让郭荣改为柴荣,那姓柴的都可以坐姓郭打下的江山,那姓赵的坐了,只要善待柴幼主,那有德居之人,也没毛病是不,也不是谋夺对不对啊,是大家拥护爱戴嘛。


用户101550121599


自从大禹建立夏王朝后,中国的君主制就变成家天下了,后代的继承人必须和前代在位者有着血缘关系。换句话说,继位者如果和前任在位者没有这层关系,就意味着朝代的更替。比如说,武周与李唐。

不过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郭威和柴荣。郭威是后周的开国皇帝,虽然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但是他们两个确实没有一点血缘关系!这就成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同一个朝代前后君主没有血缘关系的特例!

但为啥郭威会传给柴荣呢?真正的原因是郭威太爱自己的结发妻子圣穆皇后柴氏了!圣穆皇后柴氏在郭威还是一个落魄的小兵的时候就看上他,当时郭威不仅落魄,还很好赌!但她认为郭威气宇轩昂,不顾家里人反对嫁了过去,鼓励郭威!郭威对柴氏的下嫁非常感动,把自己喜欢赌博和懒散的坏习惯全部改掉,而且勤奋习文练武。不出数年,郭威已经从一个落魄小兵成长为一个精通文韬武略的将帅之才,官至后汉大将军!

后来郭威推翻了后汉,建立了后周!他两个亲生儿子早已被杀害,只有自己的养子柴荣与自己十分亲近,本想着自己还能有个子嗣,结果到了50岁仍无后,加之柴荣是自己结发妻子圣穆皇后柴氏的至亲,即使自己生个儿子也有一半血统是柴氏一族。所以没有比自己从小养到大的柴荣更适合接手自己的基业了!

当年郭威和柴氏对养子柴荣视如己出,郭威把皇位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的柴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纪念亡妻柴氏。当然,郭威也是相信柴荣,相信柴荣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最终历史证明郭威的选择是正确的,柴荣成为大名鼎鼎的周世宗,有"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的美誉。

以上只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足请见谅!


夜袭糖多多


后周太祖郭威传位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既给了周世宗柴荣一个机会,也是给了后周一个一统天下的机会。

但是,这仅仅是五代十国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和郭威自身的特殊原因,导致的偶然事件,绝对不可能成为古代的“普遍”事件。

郭威没有亲生的继承人。

五代十国时期仅仅只有72年,但是却经历了这么多朝代,这是因为在五代十国时期,“黄袍加身”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后周太祖郭威本身也是在麾下将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的,为此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心爱的柴皇后和两个亲生儿子一同遇害。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郭威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延续自身血脉的继承人,这才有了养子柴荣继承皇位的可能。

郭威与柴皇后的深厚感情。

后周太祖郭威能够开创后周基业,确实是雄才大略,但是他出身贫寒并没有受到好的培养。

多亏了柴皇后一眼相中了穷困潦倒却不掩其志的郭威,两人成亲之后,柴皇后“望夫成龙”一心一意的将自己所学传授给郭威,塑造了一个“开国皇帝”。

两人感情甚笃,但是柴皇后一直没有生育,这才收养了柴皇后的亲侄子柴荣做养子。

甚至柴荣之所以愿意将皇位交给柴荣,这份感情也占据了极大的分量,这也是曾经连嫁妆都拿不出来的穷小子郭威,送给岳父家的一份历史上最重的“嫁妆”。

柴荣的出众才能带给郭威的期望。

柴荣虽然是出身富豪,但实际上就是商贾之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培养,但是在长大成人后见识到了民生疾苦,对社会积弊认识深刻,这也是他成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根本。

虽然没有亲生儿子,但郭威还有很多同族、甚至女儿女婿渴望继承这份“江山”,确实是柴荣的出众才能打动了郭威,在渴望后周一统天下的期望中,将江山义无反顾的交给了养子柴荣。

事实证明郭威的选择非常正确,只可惜天不假年,柴荣英年早逝,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希望,几十年日一日的休养生息,白白便宜了在后周尸骨上崛起的“赵大”。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郭威传位给柴荣是必然选择,是惟一性、法定性和最佳性的统一。这里面有三个层次原因:一是郭威去世前只有柴荣这一个儿子(惟一性);二是柴荣是惟一的法定继承人(法定性);三是柴荣的能力素质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最佳性)。

一、关于郭威的子女和柴荣的关系(解释惟一性和法定性)

郭威共有三子,长子世宗柴荣(养子、内侄),柴皇后的侄子;次子剡王郭侗,初名青哥,显德四年追封。三子杞王郭信,初名意哥,显德四年追封。

次子和三子幼年时即为汉隐帝所害,郭威建周之后、去世之前再也没有生育儿子。也就是说,郭威在世的儿子只有惟一一个——柴荣,传位没有别的选择。

柴荣是改姓归宗,从小正式从柴家过继给郭家当儿子的,只不过我们习惯于称呼他本来的姓氏“柴”而已。从血缘上讲,柴荣是亲生父亲的儿子,但礼法和名分上说,他的父亲是郭威,跟郭威的亲生儿子一样,具备同等继承权,没有任何分别(现代法律也是如此,经过法律同意的收养关系,即构成法定父母子女关系,双方承担所有权利义务)。

二、关于柴荣的成长经历和表现(解释最佳性)

尚未发迹时的郭威讲义气,好饮酒赌博,不拘小节,不会理财,日子过得很拮据,家庭生活的担子就落到柴荣身上。柴荣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努力挑着这副担子,悉心计划着家庭用度,为了贴补家用,他甚至不远千里和商人一起到江陵贩卖茶叶。

在勤勉的工作中,柴荣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史书记载他“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年纪轻轻就承担生活重担,培养了他果敢、独立和敢于担当的性格特质;外出贩茶经商的历练让他熟悉了人情世故,社会百态。

最重要的是,柴荣能经常深入民间和底层,了解百姓疾苦和时政利弊,这对他治国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二代永远不可能拥有的。

后来郭威发迹,成为朝廷的高级干部后,他便让柴荣一直追随自己,始终未离左右。郭威率兵讨伐三镇叛乱时,柴荣随军征战,参赞军务;郭威镇守邺都时,柴荣随之前往,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是郭威最器重、最信任的亲信。

郭威登基后,把柴荣调到了离汴京更近的澶州。镇守澶州期间,柴荣一抓政事,切实转变作风,勤于政事,为政清肃;二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盗不犯境,路不拾遗;三抓城市建设,亲自设计,规划布局,整修设施,拓宽街道,使得城市规模和城市形象提升几个档次,个人威望跟着直线上升。柴荣用实际成绩证明,自己完全能够独当一面。

三、如果亲子健在,郭威会不会选择把皇位传给亲子,不传柴荣呢?

我认为不会的。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年幼或年轻的皇帝即位,很难控制大局,各个政权几乎都曾出现过年轻皇帝被篡夺江山的案例。

正因为如此,“兄终弟及,国有长君”这种在其他朝代并不多见的传位方式才会在五代十国十分常见。袭位的皇帝如果年龄较大,各方面比较成熟,且历经政治军事锻炼,具备丰富的军政经验、人脉关系和政治声望,即位后有利于巩固统治,避免为戚宦或权臣势力所乘。

郭威作为一个睿智成熟、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对自身所处五代十国的兴衰成败经验有着切身体会,对确定皇储这个对王朝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问题上,他不可能不受这一时期皇位传立观念的影响,为江山永固着想,即便亲子健在,但由于年龄太小,也不会选择传位给亲子,而是传位的长子柴荣。

否则,以柴荣的年龄、资历和威望,陈桥兵变的故事很可能就会提前上演,柴荣变身赵匡胤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而且比赵匡胤更容易成功。


或许郭威临死前会告诉柴荣:我把皇位传给你,你老了再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

这不就是五代十国最常见的兄终弟及吗?


狄飞惊


因为郭威只有柴荣一个儿子,不让柴荣即位又能让谁即位呢?郭威其实本来有两个亲生儿子,一个叫青哥、一个叫意哥,但都被后汉隐帝刘承佑全部杀死。之后在郭威即位为后周太祖后,把青哥追封为太尉,赐名郭侗;把意哥追封为司空,赐名郭信。但是死者已矣,而且后汉隐帝当时尽杀郭氏子侄,青哥和意哥即使有儿子可能也一并被杀。所以郭威登基的时候是没有亲生子孙了。

另外,虽然青哥和意哥是郭威的亲生儿子,但是在宗法上地位反而不如柴荣,为什么呢?因为郭威的嫡妻柴氏无子,所以很早就把柴荣收养为儿子,柴荣也更姓称为郭荣,所以郭荣反而算是郭威的嫡长子。包括在正史中其实一般也都叫郭荣,代表大家都认可柴荣就是郭威法律上的儿子。所以在郭威登基后,就把柴荣册封为皇子;而之后郭威也没有子嗣,所以继承人实际上别无人选,就是柴荣。

而且,在郭威军旅生涯中,柴荣也是出力不小,算得上是让郭威放心的继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