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昨晚看到一篇报道,真是让人十分无语。


一位英国籍女婿,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最终从台北转机回到上海某小区,妻子和岳母希望他去集中隔离,以免影响才2个月大的孩子,但洋女婿不太愿意。


面对这个国际性难题,居委会的陈书记居然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高招,难题迎刃而解。


高招就是——

让岳母和女儿、孩子离家,把房子留给外籍女婿单独居住,居家隔离。


哈哈。让原住民离家,把洋大人请进,水平确实高啊。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报道还指出,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执行了政策,又体现了对外国返沪人士的暖心关怀,令外国返沪人士十分动容。

在这个新闻报道中,用词又是“暖心”、又是“关怀”的,第一眼看上去,难免让人觉得这就是一则满满的“正能量”新闻。


但是,这真的是一则暖心的“正能量”新闻吗?


我认为压根不是。

就在前几天,3月19日,上海就明确了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24个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无论是谁,都一律隔离14天。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而且这个措施中还明确指出了,有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中外人员,进入上海后都要一律隔离14天。

而新闻中的这位“洋女婿”,进入上海前都去过哪些国家呢?新闻在开头就指出了:这位英国籍的女婿,分别去了德国、法国、瑞士,最后在台北转机到了上海。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女婿在去了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个社区居委会还答应这个英国籍女婿的要求,不惜赶走原住母女,让他自己住在小区的家里呢?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孩子才2个月大,母亲还在做月子,就让孩子和母亲搬出去,给这位洋女婿腾地方。


这种措施——

真的是“两全其美”吗?

真的是“暖心关怀”吗?

真的是“正能量”吗?

真的是对这个小区的居民负责了吗?

洋女婿不想去集中隔离就不让他去?我就纳闷了,如果这位女婿是湖北籍的女婿,不知道这个居委会还会不会想出这么“两全其美”的方法处理这个事情呢?

就连老胡也忍不住对此进行了批判:

如果一名普通中国人拒绝集中隔离,可以这样变通吗?


如果可以,就应广而告之,只要有独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离点在家隔离,此法适用于中外所有人士。


如果这种变通不可以,那么对不起,那名英国女婿就不该有此特殊待遇,他就应该无条件配合,前往集中隔离点住14天。


如果他不配合,应由公安机关强制其配合,哪用得着居委会负责人帮他想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前几天澳籍“跑步女”事件吧?“跑步女”因为不接受隔离管制,先是被警察警告,随后被撤销工作类居留许可、限期离境。


难道,因为“跑步女”长的是一张中国面孔,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依法行事?而看到“洋女婿”的黄头发蓝眼睛,就腿软了?


崇洋媚外,算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的一个劣根了。


虽然不普遍,但却深入了一些人的灵魂和骨髓,给老外“超国民待遇”就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的外在表现。由于很多老外在中国人生地不熟,属于客人,周围的人对他们在生活层面多照顾一些,我们不应该反对。


但这种照顾不能与制度相冲突。


很多中国人为了大局,可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比如疫情中很多人担心自己有问题,他们便主动居家隔离十几天甚至几十天都不出门也无怨无悔。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所以优待外国人、无视国内人感受、对外国人百依百顺,这压根就不是什么暖心和关怀,更不是什么正能量。


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在把无数中国人的感受丢在地上摩擦,然后弃如敝履。


我们早就已经站起来了,为什么有些人还在跪着?!


这种丝毫不顾规则和大众感情的事件,为什么还有媒体拿来当正能量宣传?这种心态再不改正,我们如今抗疫的大好局面,势必会毁在这种人的手里。


当前,我们面临着“外防输入”的关键时刻,必须一视同仁,谁拒绝隔离,都应该对他强制隔离,而不是为给他想“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平等,这是基本权力。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明显的不公平和区别对待。如果一定要强调优先,也应该是国人的利益优先。


上海“洋女婿”事件不但崇洋媚外还破坏制度,怎么还正面宣传?


最后说一说文化自信和大国担当吧。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向更多的国家输出文化,用我们的文化影响他们,而不是给其他国家国民比本国国民更高的待遇。


当我们不再把洋人当爷,当我们就算设置了极高门槛的外国人居留条例,真正的发达国家的精英们挤破头并且经我们严格审核之后,才能放他们进来学习中国文化,享受和国人一样的待遇,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而本次关于“洋女婿”事件的报道,我也不知道媒体的报道风向为什么这么选择,貌似还是在捧那位替洋女婿支招的干部,可是,这个新闻的要义究竟是什么呢?是对极其严肃的防疫隔离政策的巧妙变通?还是对外籍人士的巧妙呵护?


如果这个新闻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习这样的变通和呵护,对不起,我会斩钉截铁的说:


打住,我们不需要学习如何做洋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