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2020年3月14日,在经过24个小时漫长的长途飞行后,牛津大学大四的中国女生赛茜辗转两趟航班,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土地上......


01

家,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两层口罩、眼镜、手套、帽子......全副武装的防护措施做得非常严密。

整整24个小时,在航班上不喝水、不进食,只有在转机的半个小时里简单进行了一点食物补给,保持体力,连平时飞行过程中一定会打开电脑工作的习惯都免了,牛津大学的大四女生赛茜这一次回国,忐忑与谨慎一直萦绕在心头。

从英国希思罗机场出发,飞往阿布扎比转机的第一段行程中,飞机上几乎都是外国人,“我看起来很奇怪,因为飞机上没有任何人做了防护措施。”这让赛茜很紧张。

国内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经逐渐平稳了,可是全球其他国家却有爆发的趋势。意大利、西班牙都是重灾区,每天的确诊人数成指数型增加,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国也不例外。

截止目前,全英国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例已经高达2600多例,但与每日激增病例相呼应的,却是整个社会的不重视。即便早在3月5日,英国就已经出现首例死亡病例,之后的第三天,牛津大学也发现了第一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但校园里依旧看不出任何乌云压顶的前兆。除了中国留学生戴上了口罩,几乎没有任何外国人采取防护措施。

这让一直关注着国内疫情的赛茜和身边的华人同学们都非常不安。

作为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牛津的在校师生超过1万人。这庞大数量的人群,每天穿梭在校园里,聚集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在疫情正在欧洲肆虐的当下,“实在很让人担心,为自己,也为身边的人。”

与国内宣布所有学校都延期开学不同,英国对于抵御这场疫情似乎并没有做好什么准备。赛茜周围的外国同学甚至还一直觉得她小题大做,自信地觉得:“不会有事的。”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一面是满不在乎,生活照旧热火朝天的周遭环境,“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一切都在照常进行。”另一面是新闻和社交媒体上关于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报道,赛茜常常感觉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割裂的环境里。

“感觉生活在两个世界。”

当然,作为经历过非典的中国人,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都明白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国内亲人的叮嘱,这场2020年开年的灾难,时刻牵挂着每一个身在海外的中国人的心。

一月份国内疫情爆发,物资短缺时,几乎全世界所有的留学生们都想尽办法向国内施援,提供帮助。

但是其他外国同学并不能明白这件事有多么可怕,他们也并不了解这场疫情在中国的真实状况,不同的经历让大家没办法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春节的时候,赛茜曾跟自己一位同在牛津学医的英国好朋友出去逛街,两个人就因为戴口罩的问题发生了争执。那位学医的朋友坚持认为,戴口罩这种行为不仅对疫情防控没有什么用,还会对她的健康有伤害。

赛茜不能认同这样的看法,即使自己不生病,这样的放任对于别人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现在疫情已经在欧洲爆发,可英国政府的政策在不断变化,这也让人更加没有安全感。

3月1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不会关闭英国的学校,也不会禁止举行大型活动,只是建议轻微感染者在家待一周,禁止70岁以上老人公开活动。

他还多次提出了所谓的“群体免疫”的说法,竟然是让英国的老百姓去感染病毒,从而让绝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这样就不用再担心病毒扩散了。

这种荒谬的说法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定是不科学的。”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在危机潜伏的不安定中,警惕的赛茜从三周前就开始决定在宿舍里自行隔离,她网购了非常多的食物和防护用品,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认真为原本计划在今年4月参加的毕业考试做好准备。

但是想回国的念头,始终都萦绕在赛茜的脑中。如果没有疫情,今年6月就要毕业的赛茜,也想在正式毕业进入职场工作前,抽出时间回国陪陪父母和家人。“本来春节就要回去,但是因为最后一个学期,实在太忙了,回家的计划就一直耽搁了。”

而如今,疫情席卷而来,牛津大学已经确诊了5例患者。校园里显然已经不安全了,即便自行隔离,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人也非常担心独自在异国他乡的赛茜,不断打电话来让她回国。

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是一切发展充满了未知,这也是她纠结的原因,在牛津这么多年,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疫情迟迟不能结束,那么回国后很有可能不能按时回来完成毕业考试。

可是,在眼下这样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把自己隔离起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经过慎重的考虑,赛茜还是下定决心先回国。

“遇到困难的时候,跟家人待在一起会给你更多力量。”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于是赛茜果断开始准备回国的事宜,从头天晚上做决定到离开牛津,只花了12个小时。

做好离开的决定后,赛茜给自己的8位导师都发了邮件,说明了顾虑和情况。幸运的是,导师们都表示理解,并且许诺,无论如何,即使今年无法毕业,也会让她在2021年参加毕业考试。

赛茜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为了以防万一,临走前,她还抽空去了图书馆,借好了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书籍。

虽然离开的时间仓促,但听闻赛茜要回国的消息后,她的好友纷纷来给予支持。为了确保长途飞行的防护安全,有人在凌晨一点的时候给她送来口罩,并且安慰还略有忐忑的她,“只要回国就是更安全的。”

这也让赛茜有了很大的安心。

“很明显能感受到,在这样的时刻,同胞之间的那种非常无私的互相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在从阿布扎比飞回北京的航班途中,赛茜会渐渐感觉到“没有那么无依无靠了”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在阿布扎比转机时,机场里人头攒动,所有的外国人依然没有戴口罩,严谨地做好防护措施的几乎都是中国同胞。

因为要回国,同行的乘客也大多是中国人,大家都认真地配合机组人员的要求,测体温,登记信息..... 一切都井井有条。整个航程机舱里都很安静,很少有人走动,赛茜几乎全程都在睡觉休息,但这一次,她觉得很安心,也更加坚信了,

回国,是正确的选择。


02

“我想,

我以后应该会经常买花回家。”

在北京落地后,赛茜严格按照要求经过检测,直接搭乘飞机飞往了三亚,与住在那里的父母汇合。

虽然,按照国家最新的规定,所有入境人员,原则上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集中观察。但是,到达三亚后,可能因为她是从北京飞来的,一开始并没有人询问她是否是从境外回来。可赛茜还是非常主动地上报自己是“从英国回来的”,并积极配合安排,开始了隔离观察。

“说实话有点不安。”赛茜说:“但是这个决定对所有人一定是最好的,我必须配合,我要对大家的努力负责。”

隔离观察的生活比想象中要好很多。同一批在集中隔离的人大概有85个左右,大家都在同一个微信群里,有什么事情也会在群里沟通,比如提出一些个人需求啊,互相打气啊,或者聊聊天,放松心情.....工作人员也都很亲切友善,对于每个人都会尽量满足、帮助大家。

一切都在平静、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种感觉让人安心。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当听说赛茜是牛津回来的学霸后,工作人员有时候会请赛茜帮忙跟一些同在隔离的外国人沟通,赛茜自己也很乐于去做这件事,这让她觉得很有意义。

有一次,由于语言不畅,工作人员在跟一个来中国出差的瑞典男士的沟通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在大厅坐了三个小时,不愿意去到房间,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焦虑。

于是工作人员就来找赛茜帮忙,赛茜在电话里与那位瑞典男士耐心地进行沟通后才知道,原来并非对方不配合,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隔离,所以想把整个细节全部确认清楚以后,再上楼回到房间隔离。

通过赛茜的沟通,双方的误会解除,这位男士非常配合地回了房间。后来有一次检查身体时遇到,他还让赛茜帮自己拍照,说要发给自己的女儿看。

同样是隔离,在国内集中观察的生活让赛茜想起了自己独自在英国,进行自我隔离的那一小段时间。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其实,赛茜在牛津的生活非常忙碌,每天都有很多待办事情,开会、跟导师见面、去图书馆等等。但决定自我隔离后,她基本上取消了一切不必要出门的活动,所有的交流都在网上进行。

这样的方式,让周围的外国同学很不理解。宿舍一层有八个人,大家会共用一个厕所和厨房,为了所有人的健康,赛茜每天都会对公共区域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

而身边总有人会非常关切地问她:“你是生病了吗?”,甚至有人觉得她太小题大做。为了避免过多的解释带来的麻烦,后来赛茜就会直接说自己身体不太舒服,这样的方式更加直白轻松一点。

由于必须长时间地待在同一处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赛茜觉得隔离生活给了她很多对生活与以往不同的感悟。她第一次尝试自己做饭,虽然只是煮意面,但烹饪的过程让她觉得十分有趣。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赛茜还给自己添置了一台小冰箱,储存食物。)

而且,从前她都是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很晚回去,房间或者宿舍对她来说,就只是一个“睡觉的空间”。而隔离更像是一次全新的生活体验,也让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外界的变化和危险会让你感觉到紧张,但是,自己独处的过程却让人觉得生活里有很多东西是一直被忽略的。”

之前朋友来看她的时候,给她带了一束鲜花。赛茜以前一心在学习上,从来不会给自己买花,所以家里也没有花瓶,最后只能拿了一个星巴克的杯子充当花瓶,摆在了书桌上。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赛茜在牛津大学宿舍的书桌)

在宿舍对着电脑学习的时候,赛茜偶尔抬头,就会看到这束花在那儿,暖黄色的灯光打在植物上,是一种生机勃勃、又温暖的感觉。

“那是一种微妙的力量感。”

赛茜开始对之前不是很在意的事情上心,开始更欣赏生活之中细微的、美好的事情,此前在奔波中,她一直没时间感受这种微妙的美。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对于很有可能延迟的毕业,她也开始觉得,休学一年似乎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不能按时回去,那么她可以更好地用这一年的时间,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但是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去尝试更多地新鲜的工作和生活。

“我想,我以后应该会经常买花回家。”


03

歧视,焦虑,甚至崩溃…

这也是一场心理战

因为此前的辩论视频在网上走红,以及在学校中的积极活动,让赛茜逐渐被很多人熟知。这对于她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她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分享更多的善意与美好,尤其是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当下。

早在二月底的时候,赛茜和一家公益组织一起策划过一次公益活动,采取了类似“冰桶挑战赛”的模式。参加的人通过俯卧撑等运动来进行挑战。

活动要求,挑战失败者务必在必要时间出门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并顺手将富余的口罩/洗手液/消毒液/一次性手套/任何其他防护物资,分享给出门遇见的任何一位基层公共服务工作者(例如:本城市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保安人员、菜市场人员、外卖员等)。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赛茜意识到,这个社会上更加需要被关注的,是在疫情下无力发声的底层群体。

他们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医疗资源、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甚至不懂得如何订购口罩。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实际的帮助就非常有必要了。

当然,这次的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提高了很多人对新冠疫情的警惕性。

除此之外,赛茜还通过身体力行影响到了自己周围的朋友们。虽然华人留学生们都能够意识到疫情的严重,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难免掉以轻心。最多只是减少活动,但是不可避免地还会出入人多聚集的地方,自我隔离学习的人非常少。

然而,因为赛茜的行为,周围至少十多位朋友开始主动囤货,早早就做好了自我隔离的准备。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国内的严峻形势,很多留学生在海外都会受到各种歧视。网上相关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赛茜的一位华人留学生朋友Zoey,有一次在坐大巴的时候被两个英国年轻人叫喊:“带着你的病毒离开这里!” 但是夜太深了,她不敢出声反驳他们,只能默默忍到下车,之后Zoey甚至不敢再单独出门。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赛茜的妈妈也害怕女儿会遭到攻击,甚至担心地跟她说:“要不然你就不要戴口罩了”。

可赛茜认为,面对这样的歧视的时候,我们更要勇敢地、积极地去站出来发声,让每一个外国人既能重视疫情的危害,同时也能消除对中国人的歧视。

“我们要明白,我们是在保护自己,但同时也要保护好身边的人。”

我们必须要保持内心的强大和坚定,因为这也是一场心理和精神上的战争。

现在的赛茜依然在三亚隔离中,但是回到祖国,回到家人身边,她内心多了许多坚定和安稳。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她每天依旧按照计划学习,依旧认真在录制「英文共读会」的课程,确保每个人都能按计划收到她的英文朗读课程更新。

赛茜一直认为,在所有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之时,作为一名常年在海外生活的留学生,内心保持诚实和互相理解非常重要。

最近,网上也有很多关于留学生、海外华人回国后,隐瞒行程、病情或者不配合隔离检疫规则的新闻。这种行为显然是错误的,而且非常没有礼貌。

可是,很多网络喷子开始借此大做文章,甚至把枪口对准整个留学生群体。

一些网友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不让留学生回国的讨论。

这也是不对的。

除非国家为了安全考虑,不允许留学生回国,那大家也一定会坚定地与祖国和人民站在一起,绝对捍卫同胞们的抗疫成果。

可是,现在面对国外不安全的疫情环境,每一个留学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这无可厚非。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赛茜也提醒所有准备回国,或者已经回国的留学生们,一定要遵守规定,诚实、积极地配合好防疫工作人员,这更是对每个人的健康负责。

此前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百万留学生第一时间捐钱捐物想为同胞们出一分力,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生活费中尽力省出你一块我一块,甚至有些留学生给自己留了一个月房租后就把打工赚来的钱全都捐了出去。

一位牛津女生的万里回国全记录

当时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热泪盈眶”“感谢留学生们”这样的话,现在只是因为极个别不守规矩的人,整个留学生群体就要被网友们恶语相向,这真的有点不太公平。

抗击疫情的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在这个关键时刻,相互理解和包容,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离战胜病毒又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想对所有正在回国路上的留学生说,路途上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配合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隔离。而那些不能回国,留守海外的学子们,也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不要让祖国的亲人担心。

祝每一个为这场疫情而努力付出的人,都顺利和平安。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胜疫情的日子,将不再遥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