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桃榴枇杷图》

《桃榴枇杷图》轴,纸本,设色,纵87.5厘米, 横44.8厘米。图绘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参差有序,果实累累。画中以花青色配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画桃叶,再以重墨勾勒静脉。桃实红绿相间,色泽自然。石榴的枝条硬朗秀挺,小叶片片看似随意,然点画得轻灵活泼,与较浓重的桃叶、枇杷叶相映衬,使画面轻重有别,富有韵律感。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拄笏拜梅图》

《拄笏拜梅图》轴,纸本,设色,纵135.3厘米,横39.3厘米。图中以墨笔圈画法画梅花,画石则全用浅绛色。梅与石相互衬托,使梅花的峭拔与石块的朴拙对比得格外鲜明。构图别出新意,行笔颇见力度。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腊梅秀石图》

《腊梅秀石图》轴,纸本,设色,纵136.5厘米,横45.1厘米。腊梅在隆冬时节盛开,因其色黄如腊而得名,多生于江南地方,北方较少见。陈师曾笔下的腊梅枝干挺拔,花朵缤纷,将腊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质表现得恰如其分,透过画面宛若飘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用大笔浓墨写湖石,造型于朴拙中见灵秀。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藤萝鸲鹆图》

《藤萝鸲鹆图》轴,纸本,设色,纵97.5厘米,横49.2厘米。图中画紫藤花与鸲鹆(即八哥鸟)。花繁叶茂,点染间不甚讲求笔法,墨、色交融,浑然一体。八哥鸟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自然。陈师曾作画关注写生,认为不可脱离实物,但也不可拘泥于实物,追求的是“不即不离”,“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秋园冷艳图》

《秋园冷艳图》轴,纸本,设色,纵138.4厘米,横34.5厘米。图中绘秋葵、雁来红等秋季花卉。本图较为注重色彩的搭配运用,鲜黄色的秋葵花配以花青色的枝叶,成为画面的中心。下方穿插雁来红,设色浅淡,整体色彩淡雅和谐。陈师曾的花鸟画虽然受吴昌硕影响较大,但他同时博习诸家,尤为注重写生,此图即明显带有对景写生的痕迹,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山水花卉图》册,纸本,设色,每开纵17.9厘米,横31.5厘米。此册共计13开。第一开,自题:“冬心先生用胭脂螺黛写梅花小幅,余亦戏为之。衡恪。”钤“觭”、“师曾”印。画红梅花树枝。

第二开,自题:“紫云堕水,微浪生风绮。粉态半酣春梦里,胡蜨一只惊起。晚烟绿上筠枝,轻盈却怨开迟。不见王孙骄马,隔帘自诧腰支。右调清平乐。衡恪。”钤“陈衡恪印”。画萱花、竹枝。

第三开,自题:“垢道人润含春泽,干裂秋风的倪迂吮笔之妙,可谓善于用渴者矣。觭人衡。”钤“陈氏衡恪”印。画山岗林屋。

第四开,自题:“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壬子初春雨后乍晴,晨起写此遣兴。觭庵。”钤“觭”印。画山岭松林,有房屋临水而建。

第五开,本幅无款,钤“燕谋经眼”印。画山边红树,房屋掩映,笔意简括。

第六开,自题:“春山自晓,露浥无人到。一径苔深香缥缈,唯有数声啼鸟。千年流水泠泠,清风写入瑶琴。惆怅湖灵梦远,天涯委珮留痕。右调清平乐。觭庵填词。”钤“觭”、“芳草”印。画兰草一簇。

第七开,自题:“古木幽篁不知是王是恽。觭庵。”钤“觭庵”印。

第八开,自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衡恪。”钤“师曾”印。画平湖沙洲,柳树垂荫,小舟荡漾。

第九开,自题:“秋莲词客为余言,天童古刹甚多琳宫梵宇,掩映苍松翠柏间,写此当卧游。师曾。”钤“师曾”印。画高山密林,梵寺掩藏其间。

第十开,自题:“雨后登楼看山,东坡十六快事之一。”钤“师子”印。对开自题:“楼阁沉沉水气寒,雨余空翠欲平栏。故人满地波涛怨,一发江南屋里山。录外舅肯堂先生诗。衡恪。”钤“衡恪之印”。画雅士登楼眺望,只见远山含翠,云雾迷濛。

第十一开,自题:“一丛竹,两痕沙,竹屋荒寒处士家。壬子初春,衡恪。”钤“河上亭长”印。此幅画竹、舍、沙坡,无皴无染,用笔至简。

第十二开,自题:“罗两峰有此本。衡恪。”钤“朽道人”印。画中以朱笔绘竹三两枝。

第十三开,自题:“云抹山腰雨意浓,碧萝烟挂两三松。雷鸣涧底翻春浪,乱拨冰珠打白龙。师曾。”钤“师曾”印。画高崖、松亭,笔墨粗阔。从作者自题可知,此册作于壬子年,即民国元年(1912年)。这是陈师曾的早期画作。从画法来看尚未形成个人面貌,主要是仿摹诸家,如金农的梅花,罗聘的竹,倪瓒的渴笔等等。笔墨松弛率意,体现出画家处于技法探索阶段时的多样性尝试。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佛手图》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局部

《佛手图》轴,纸本,设色,纵94.9厘米,横41.5厘米。画面右上方自题:“一痕轻软,爱尽日沉沉,禅榻香满。别样玲珑松小擘,露华犹泫。斜挑玉柱,停匀握处,兜罗难辨。幽佳地,龙涎烧罢,银叶微暖,空空妙手亲按。是金粟如来曾现,只树天花,一种庄严谁见。想因特地拈花悟出,真如不染,维摩室茶瓯经卷相伴。壬戌初秋写于安阳石室。衡恪。”钤“衡恪大利”、“师曾”、“安阳石室”印。图中画佛手果,造型准确,形态逼真。陈师曾于诗文典故方面的文化修养颇为深厚,此图中的题文出自清代龚自珍的《露华》,内容颇多涉及佛家典故。图文相合,使简单的画面更具深刻的内涵。陈师曾晚年得到一块安阳出土的唐代鋕石,出于对金石书法的喜爱,所以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安阳石室”。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菊花图》

《菊花图》轴,纸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32.6厘米。图绘悬崖立壁,石缝中的几丛菊花俏然开放。陈师曾以大写意法画菊,一方面得吴昌硕浑厚之趣,另一方面博习古人,富潇洒之致。此图中山石的画法较菊花更富特色,用大笔粗略地勾勒出轮廓,形态几近抽象,显示出画家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远追明末陈淳、徐渭,结合写生,自成一格的陈师曾作品赏析

《梅花图》

《梅花图》轴,纸本,设色,纵132.5厘米,横40厘米。图绘梅花一枝斜出,骨秀神清,孤峭挺拔。花朵用圈花点蕊之法绘就。画面有陈师曾长题一段,先简单叙述了自古画梅的渊源以及画法的变迁(其叙述与史实略有出入),之后谈到文人画梅的弊病和自己画梅的方法。他认为画的太过粗野则不能表现梅花的高洁清雅,而太过柔媚又不能展现梅花冲寒傲雪的风神,两者都背离了梅花的品格,只有“奇不伤正,怪不伤雅”才能算是佳作。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