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結婚,聽父母的是孝順嗎?

五樓一家人


對於婚姻,聽父母的是孝順嗎?戀愛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對於婚姻大事,應如實向父母親講清楚戀愛的經過,以及他(她)家庭的情況下,徵求雙方父母親意見。如果父母親都同意是最好的,如果還有些看法和意見,不要著急還應該徵得雙方父母意見後,把戀情之人帶回父母家給他們親眼所見,而且要很有禮貌,說話輕言細語,主動幫助做點家務,我相信父母會同意你們的結婚之事的。如果父母仍不同意的話,我認為,也不要緊可以先去民政部門領取了結婚證後,再回家告訴父母徵求他們如果新婚新辦的意見,這樣做兒女的只要這樣做到了,我相信父母會同意的,即使還有意見,也做到了孝順父母了。


華西里2


請聽一聽這麼新婚不久朋友的自述

我和老公結婚五年才有了孩子。

我們是高中同學,大學異地四年,畢業後都留在了蘇州。

工作第二年結了婚,在雙方父母的資助下,付了首付,買了一套兩居室。

此後,感情一直很穩定。

去年我們有了寶寶,因為兩個人都要上班,就請公公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

儘管我自認為我們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也對公婆的到來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依然出現了太多超乎我預期的事情。

比如,家裡原來的家務都是我和老公兩個人做。

我躺在沙發上看書,叫一聲“老公倒杯水來”,也是日常。

自從婆婆來了以後,但凡我讓老公幹一丁點活,婆婆就會搶著去,掛著不高興臉。

為此,老公說了我好幾次,說他媽在的時候,我能不能勤快點?能不能不使喚他?問題是,他媽天天在家啊。

考慮到婆婆能來帶孩子,已經幫了我們大忙,我選擇了忍耐。

但是,凡事都有個度,一而再再而三這樣,我忍不住了,兩個人就開始吵架。

一方面是對他有“諸多要求”的妻子。

一方面是對他“無私奉獻”的母親。

慢慢地,我明顯感覺到,老公情感的天平偏向了他的母親。

甚至,有一段時間,他下班回家,只和他爸媽打招呼,對我視而不見。

還有一件事,讓我也很鬱悶。

我喜歡旅行,但從懷孕後,去得最遠的地方就是上海了。

今年三月,寶寶滿一週歲,我跟老公商量,想四月份利用年假和朋友去一趟雲南。老公說沒問題。

結果到了四月,我準備出發的時候,他問我可不可以不出去。

我很驚訝,問為什麼。

他支支吾吾地說,你都孩子媽了,還一個人到處亂跑。

再說,旅費都夠我們還一個月房貸的了......

那一刻,刷新了我對他的認知。憤怒到極點,大半夜我們吵醒了公婆。

情急之下,婆婆說我,你都當媽了,怎麼還老想著玩?你們還有房貸呢!

我......竟無言以對。

晚上十一點,我一個人在小區昏暗的燈光下,禹禹獨行,突然發現,在這個家裡,我是一個多餘的人。

雲南,我還是去了。回來以後,一家人的關係更加冷漠。

不,嚴格來說,是他們之間熱熱鬧鬧,我與他們的關係越發冷漠。

而且,平素正點下班的老公開始晚歸,接電話時經常揹著家人,主要是我。

女人的直覺告訴我,我們之間,除了他媽,還出現了“第四者”。

我意識到,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我沒有求證,沒有質問,沒有吵鬧,只是請他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唯一的要求是,女兒歸我撫養。

六月的一天,我們辦理了離婚手續,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感情和六年的婚姻。

離婚以後,我帶著孩子離開了蘇州,回到了安徽父母家。

一個人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想,當初看中他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孝順。

我一直覺得,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是沒有辦法真正對別人好的。

而現在,恰恰是他的“孝順”斷送了我們的婚姻。

02

很可惜,也很無奈。

我並不認為是“孝順”出了錯,而是錯誤的家庭排序斷送了他們的婚姻。

即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應是定海神針,只要這一點沒錯,孝順父母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有太多的人誤解了“孝順”二字,借“孝順”之名,行“思維懶惰”之實。

“孝順”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孝順孝順,孝在前順在後。順的前提是孝。

你能指望一個順從父母的意志,把自己的家庭搞得雞犬不寧,甚至支離破碎的人,盡心奉養父母嗎?

並不能。因為,這樣的人情商低。

孝道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孝順父母並沒有錯,但是,婚後,還一味“聽媽媽的話”並不是孝順,而是置母親於不義、置自己於不仁、置愛人於不顧。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

“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地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成為孝呢?”

有很多父母觀念老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思想上難以與時俱進,喜歡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子女(媳婿),甚至試圖掌控子女的小家庭,做“一家之主”。

他們並不壞,都是“為你好”,最後,小家庭卻因為他們的“好”,齟齬不斷,甚至分離崩析。

這並不是父母的問題,是子女的問題,是管理、溝通、協調家庭關係的能力有問題。或者說,是把父母放在了第一位,把愛人放在了第二位。

而正常的家庭排序是,夫妻關係第一位,親子關係第二位,與父母的關係第三位。

子女的小家庭和睦美滿是正常父母的心願,但是,父母由於思維侷限,難免會出現有失偏頗的言行。

尤其是一個屋簷下相處,婆媳(翁婿)之間有矛盾再正常不過。有矛盾不可怕,關鍵看中間人如何處理。

處理的好,干戈化為玉帛,處理不好,激靜氣為雷霆。

父母需要孝順,也需要管理。

當你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能夠意識到,夫妻關係才是整個家庭中所有關係的核心,那麼,不僅愛人理解你,父母也會理解你。

唯有此時,才談得上真正的“孝順”。


運氣大使本名胡敏


對於結婚,聽父母的是孝順嗎?

不,是愚忠是愚孝,是虧待自己。現在不是過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了

對父母言聽計從,這是愚忠愚孝,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得有滋有味,社會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知識,科學技術,不可同日而語,父母之輩是落伍了,有代溝,有的時候觀念不同了,聽父母的話要有選擇性,對的,有幫助的,有指導意義的話要聽,而對那些不合潮流落伍的,過時的話要慎酌而行,特別是終身大事,更要慎之又慎,更不可盲從,為了所謂的孝道是愚忠愚孝,而遺誤了自已。

婚姻是終身大事,不可以有半點馬虎,父母的話要聽,因為父母對子女的婚姻很關心,很重視,他希望兒子娶過好媳婦,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不容置疑,但是他發表的言語,觀點如否符合當今社會婚姻的要件,所以子女聽了以後好慎重考慮,對的部分要接受,不對的部分不聽,按照自已的觀點或者借鑑別人的經驗而作出選偶的標準,同時要結合自己的地位身價,

找個門當戶對旗鼓相當的作女朋友,談戀愛,可事半功倍。如果不切實際,要求肓目過高,高不成低不就,很容易誤入歧途,虛度了年華,荒廢了事業。你說呢!


情感三農扭坤


問出這個問題的話,就說明你不太情願,其實你自己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或者說一個傾向,關於要不要按父母說的結婚,你只是在找一個支持者來堅定你的信心,堅持你的立場,減少你的愧疚感,大可不必這樣,這兩件事沒有必然的關係,難道這件事違反了就是不孝了麼,那從小到大不知道要不孝多少次了,想開點,往前看,聽從自己的內心,婚姻是自己的,做不要後悔的決定就好!


足木為水


不是

很簡單婚姻是你得不是父母的,倘若你全聽了父母的,但是那個人並不是你自己喜歡的,完全是因為父母喜歡你才和他有了婚姻,那麼很簡單的問題,如果舉例你和他真的走到了盡頭,這也一定不是你父母想要看到的結局,因為父母插手你的感情,無非是想你過得好,她們想以過來人的想法給我們最好的建議,但是如果你和那麼個人差距太多,三觀完全不一致你們怎麼會有好的將來呢?

所以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負責,對於父母的意見建議可以做個參考,但用自己婚姻作為對父母的一種孝順,我可以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只有你幸福了,父母開心了,才是真正意義的聽話


摯心婚戀複合事務所


根據父母的要求,父母當下的情況才能確定吧!


情第一錢第二


聽父母的上戰場殺敵是“忠孝不能兩全”,對於娶媳婦結婚聽父母的是“委屈求全”,我認為“忠孝”是衛國保家,孝敬是順從爹媽,“忠孝”雖然說不能兩全,但“忠”與

“孝”是密切相關,有“國”才有“家”。

對於婚姻方面的問題,為什麼新中國要提倡婚姻自由?為的就是解除封建思想,抵制“買賣壓迫婚姻”,讓更多的有情人得到真正的愛,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舞歌暢想


婚姻自由自主間,

父母建議理智選。

姻緣相結得有份,

並非單相能如願。

老人意見做參考,

只會增強愛永牢。

並非完全聽父母,

無愛相交本痛苦。

孝與婚姻不一埔,

交流是真存誠心。

聽取不違自心意,

根本沒存有包辦。

一切都是顧大局,

量身而做去裁衣。

完全包辦違自己,

不去採納只為理。

爭取自權不違孝,

只為幸福取其道。

明明在錯還不聽,

只為幼稚太年輕。

交流不通任自去,

自釀苦酒自去享。


無名小草134387980


聽父母的不一定是孝順,如果小事讓大人做主,順從讓老人開心是有必要的。婚姻是大事,過一輩子的人,如果不喜歡,也聽父母的,將來不幸福也會讓老人傷心的。[害羞]


蘋果蔡


一味聽父母的話,是所謂的愚孝。對有獨立思想的成年人來說,真正的孝順是“正確的意見要聽從;對不正確的意見不要頂撞,無傷大雅的事可以聽從;原則性問題則要說明自己的意見,然後按自己的意見執行”。關鍵問題,是你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對自己的判斷和處理問題能力又有沒有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