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害怕,告诉他"别怕"没有用,心理学这招脱敏疗法最有效

儿童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时,父母就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成年人可能对恐惧没有太大的感觉,觉得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毕竟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就连一些封建迷信也都不会害怕。

但是年幼的的小孩子不一样啊,没有经历过有过太多的事情,而且会对一些感到害怕的东西加以想象。

打针几乎是所有小孩子都害怕的事情,他们会以为针头注入皮肤的一瞬间,自己会发生什么意外,或是像电视剧里那样昏迷不醒。一般的孩子,大都会害怕黑夜、害怕猫狗、害怕刀叉、害怕大海。

还有些孩子害怕的东西,你都无法现象,还会觉得有些搞笑。有的孩子竟然害怕电视剧、害怕拖把、害怕影子、害怕时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小孩子不怕的东西。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儿童心理专家多年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

  • 在2~4岁的儿童中有40%的人至少害怕一种东西;
  • 而在6~12岁的儿童中有43%的人竟然有7种以上害怕的事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想象力的丰富,孩子害怕的东西也就越多。

小孩子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知,害怕东西也很正常。像我的一位表弟,在小的时候他就特别害怕晚上进入房间的人,无论是父母还是长辈,他都会害怕地喊:"那是假人,我怕。"

孩子害怕某样事物,如果家长不及时地安慰引导孩子,孩子可能一辈子对某种东西产生恐惧。很多时候,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害怕时,父母都会习惯性地作出这三种错误的反应。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不耐烦,嘲笑孩子胆小

比如孩子多次告诉父母不敢一个人去上厕所,经常在深夜让父母陪着才能去上厕所。

但家长觉得不耐烦,就会呵斥孩子"有什么好怕的,里面又没有怪兽,真是胆小"、"快点,我说了不用怕,没事的"。

这些话其实并不会起到安慰左右,也不会减轻孩子的内心的恐惧。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几句安慰,就会变得勇敢。孩子不但会觉得更无助,还会怀疑父母是否是讨厌自己。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让孩子一味地躲避

孩子表达出对某种事情的害怕时,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就会让孩子逃避害怕的东西。认为孩子长大之后,就不再害怕了。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当然,有些东西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不会感到害怕,美国儿科专家威廉·科尔曼曾指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直面让他害怕的事物,并且客观地处理他们的恐惧感。如果大人忽视孩子的恐惧感,那他们的恐惧将永远都无法消除。

逃避不是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像最近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想要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

用孩子的恐惧威胁孩子

当孩子不按时写作业,或是不听父母管教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孩子害怕的东西威胁孩子做事。比如"你再不睡觉我把你送到深山老林"、"不听话就让妖怪晚上来找你"。

可能在当时这样的恐吓会起到效果,但是年幼的孩子没有辨别事情真假的能力,通常都会引以为真。孩子长期被父母如此恐吓,只会对某样事物更加恐惧,严重时还会神经衰弱,紧张焦虑。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家长知道了错误的方法,那么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克服心中都恐惧呢?家长可以试试这两种方法。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别怕"没有用,心理学这招脱敏疗法最有效

多给孩子科普知识,让孩子看清事物本质

年幼的孩子,害怕的东西大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不知道些事物的原理和本质,也就会感到恐惧。毕竟未知的事物最让人害怕。

幼儿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过:"适当的恐惧能够帮助孩子获得认知,并去适应环境。"

对于孩子害怕的东西,家长可以给他们讲解事物的本质。

比如孩子怕黑,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黑夜的的真相,是因为太阳落山,接着给孩子讲太阳的光线、和月亮之间的联系。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孩子对害怕的事物有了科学的认知,也就不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吓唬自己,逐渐减轻对事物的恐惧。

2.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属于心理学上"行为疗法"中的一种。行为疗法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具体到系统脱敏疗法,主要应用的是交互抑制原理。交互抑制原理是指人类不可能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比如说高兴和愤怒就不能同时出现,同样,恐惧、焦虑也不能跟放松、平静同时出现。

训练的步骤是先让孩子暴露在初级的恐惧之中,同时通过安抚和引导,使孩子感到放松以此来抗拒恐惧

等到孩子能够完全放松后,再增大恐惧的强度,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完全克服恐惧的状态。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我们父母可以做什么

  • 与孩子谈论他的焦虑,并同情。向他解释许多孩子有恐惧,但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他可以学会将其抛在脑后。
  • 不要轻视或嘲笑孩子的恐惧,尤其是在同龄人面前。
  • 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勇敢。他需要时间来面对并逐渐克服他的焦虑。但是,我们可以鼓励(但不能强迫)他逐渐直面与他所担心的事情。

恐惧是生活中的正常部分,通常是孩子对环境中存在威胁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并给予支持。

当我们与孩子交谈时,应该承认,或许不会立刻减缓孩子对事物的恐惧心理。但可以让孩子知道我们会采取哪些应对方法和措施保护他,让他感到放心。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都取决于父母的引导!而在3-6岁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只有父母能

抓住这个性格培养的关键,从根上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那么孩子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远更广。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李玫瑾教授在这里为父母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培养的绘本《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绘本》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还能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这套绘本一共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是专门为2-8岁宝宝养成好习惯的绘本,对孩子在情商启蒙,逻辑思维,语言锻炼中都有非常多的有好处!

孩子说害怕,告诉他

孩子的内心都什么就像是一张白纸,恐惧就像是黑色墨水,家长要用"黑色墨水"画出一幅美丽的画作。孩子变得不再恐惧,才能更好地拥抱生活。

所以做家长的点击下方图片,从现在开始改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