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号脉” 3千余名门头沟教师“兼职”心理调节师

隔空“号脉” 3千余名门头沟教师“兼职”心理调节师


“老师,孩子在家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磨磨蹭蹭,不愿学习,不爱运动,您说说,怎么办!”“我妈天天不停地念叨我,就连吃饭的时候都不消停,多吃两口怕我长胖了,少吃一口又怕我不长个儿,老师您能不能管管她!”龙泉雾小学五年级学生邓光北和家长各执一词,电话都打给班主任谭忠华,求评理,求支招。谭忠华耐心调节。

不仅仅是谭忠华。门头沟区3千余名教师化身为“阳光使者”,启动心理辅导站线上咨询,建立“好家长”训练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开设明星校长信箱……给3万余名学生的心理都种下“一米阳光”。该区教委主任陈江锋说:“疫情防控期间,更应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隔空号脉心理“药方”量身定

邓光北和家长的小“矛盾”,谭忠华远程调节,给出建议:一家人共同制定了一份家庭公约——从居家防疫到早晚锻炼,从共同学习到分担家务,每天晚上开展自评与互评,奖励与惩罚。

一份公约,亲子关系悄然变化。邓光北主动当起了监督员:“爸爸,你今天看手机超过了30分钟,晚饭后你来刷碗。”邓光北的妈妈在一旁听到,笑得开心。她说:“家庭公约效果真不错。孩子早睡早起,还会主动参与一些家务劳动,亲子关系变融洽了。当然,我也加入了‘好家长’训练营,努力学做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好家长。”

此外,很多学校还定期向学生推送云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成长。

数百小时心理热线不占线

还有很多隔空“诊疗”通过心理辅导热线号脉。一名门头沟区的五年级学生妈妈发现孩子在网络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且情绪起伏大,易哭闹。心理咨询老师姚维佳反复沟通,给家长解释原因并给出建议:“您家里有两位小朋友,可能对老二的关注更多,所以老大有点‘吃醋’了,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专注力训练的小游戏,寓教于乐,拉近与孩子的关系。”

门头沟区教委介绍,自2月1日起,该区心理健康辅导站启动了24小时线上心理辅导服务。截至目前,咨询时长达数百小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同时,“校长信箱”也为孩子们诉说 烦心事开辟了另一途径。

“云端”返校帮学生减压

“我每天都站在阳台眺望校园,好想回学校,也好想大家,疫情什么时候过去,好烦啊。”八中京西附小学生李章久的一句“抱怨”,引起了班主任李慧超的关注。她说:“孩子的无助不能无视,所以我就试着转移她的注意力。希望她给全班小伙伴能分享一下自己对防疫的感受和经验。”

还有一些学生们“云返校”。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老师马也通过视频“VR”全景带领孩子们返回校园。“老师,我想看班里美发屋”“我想看美工区”……孩子们“指挥”着老师向左走、向右走。大峪中学分校校长魏芳每天都会到教室浇花,并通过朋友圈等方式和师生分享现况。她说:“棵棵小树苗就像学生,合适的时候滋润着他们,修整着他们,使他们不会干枯,有了生机和灵气,很好的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本真。”

目前,门头沟区教委已经建立“一站一营三全”——心理健康辅导站,好家长训练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 心理辅导模式,缓减师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和亲子矛盾。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