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號脈” 3千餘名門頭溝教師“兼職”心理調節師

隔空“號脈” 3千餘名門頭溝教師“兼職”心理調節師


“老師,孩子在家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磨磨蹭蹭,不願學習,不愛運動,您說說,怎麼辦!”“我媽天天不停地念叨我,就連吃飯的時候都不消停,多吃兩口怕我長胖了,少吃一口又怕我不長個兒,老師您能不能管管她!”龍泉霧小學五年級學生鄧光北和家長各執一詞,電話都打給班主任譚忠華,求評理,求支招。譚忠華耐心調節。

不僅僅是譚忠華。門頭溝區3千餘名教師化身為“陽光使者”,啟動心理輔導站線上諮詢,建立“好家長”訓練營,開發心理健康教育線上課程、開設明星校長信箱……給3萬餘名學生的心理都種下“一米陽光”。該區教委主任陳江鋒說:“疫情防控期間,更應關注關愛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讓孩子在陽光下健康快樂成長!”

隔空號脈心理“藥方”量身定

鄧光北和家長的小“矛盾”,譚忠華遠程調節,給出建議:一家人共同制定了一份家庭公約——從居家防疫到早晚鍛鍊,從共同學習到分擔家務,每天晚上開展自評與互評,獎勵與懲罰。

一份公約,親子關係悄然變化。鄧光北主動當起了監督員:“爸爸,你今天看手機超過了30分鐘,晚飯後你來刷碗。”鄧光北的媽媽在一旁聽到,笑得開心。她說:“家庭公約效果真不錯。孩子早睡早起,還會主動參與一些家務勞動,親子關係變融洽了。當然,我也加入了‘好家長’訓練營,努力學做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好家長。”

此外,很多學校還定期向學生推送雲課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指導,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和成長。

數百小時心理熱線不佔線

還有很多隔空“診療”通過心理輔導熱線號脈。一名門頭溝區的五年級學生媽媽發現孩子在網絡聽課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且情緒起伏大,易哭鬧。心理諮詢老師姚維佳反覆溝通,給家長解釋原因並給出建議:“您家裡有兩位小朋友,可能對老二的關注更多,所以老大有點‘吃醋’了,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專注力訓練的小遊戲,寓教於樂,拉近與孩子的關係。”

門頭溝區教委介紹,自2月1日起,該區心理健康輔導站啟動了24小時線上心理輔導服務。截至目前,諮詢時長達數百小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同時,“校長信箱”也為孩子們訴說 煩心事開闢了另一途徑。

“雲端”返校幫學生減壓

“我每天都站在陽臺眺望校園,好想回學校,也好想大家,疫情什麼時候過去,好煩啊。”八中京西附小學生李章久的一句“抱怨”,引起了班主任李慧超的關注。她說:“孩子的無助不能無視,所以我就試著轉移她的注意力。希望她給全班小夥伴能分享一下自己對防疫的感受和經驗。”

還有一些學生們“雲返校”。門頭溝區第一幼兒園老師馬也通過視頻“VR”全景帶領孩子們返回校園。“老師,我想看班裡美髮屋”“我想看美工區”……孩子們“指揮”著老師向左走、向右走。大峪中學分校校長魏芳每天都會到教室澆花,並通過朋友圈等方式和師生分享現況。她說:“棵棵小樹苗就像學生,合適的時候滋潤著他們,修整著他們,使他們不會乾枯,有了生機和靈氣,很好的成長,這就是教育的本真。”

目前,門頭溝區教委已經建立“一站一營三全”——心理健康輔導站,好家長訓練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 心理輔導模式,緩減師生及家長的焦慮情緒和親子矛盾。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