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這段特殊時期,不少人都在家隔離,大家都是實時在關注全球的疫情狀況。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很多國家領導人為了避免握手感染,帶領人們進行“合十禮”,畢竟疫情當下,大家為了避免握手接觸交叉感染,都想盡了辦法,這次印度合十禮藉機在全球流行起來,不管是總統還是王子都紛紛開始用合十禮打招致意,印度總理莫迪也表示,這是讓世界重新使用“合十禮”的好時候。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看到這條新聞,不少網友都想起中國的“叉手禮”,看劇的時候學到的知識點終於有用了!

不管是拱手禮(見《軍師聯盟》),叉手禮(見《長安十二時辰》),還是抱拳禮,大家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次通過特殊時期,也是科普我國古代禮儀的好時候。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如今,古裝劇在亞洲地區盛行,中國古裝劇大多都是對史實做出了部分修改,且娛樂性強,深受觀眾喜愛,更確切的說中國古裝劇是以中國傳統的東方審美風格為中心,拋開一切禁忌和束縛的框架,以人性化的方法還原中國古代造型和人物生活風貌,看劇的時候彷彿沒有什麼距離感,就拿82版《水滸》來說,劇中的“叉手禮”很正宗,可以說是很完美的還原了當時宋代人民的日常生活。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那些貼合時代的典章禮儀、飲食風物等也是古裝劇的看點。

禮儀文明社會

禮儀,就是禮貌,但在中國這個文明古國中,禮儀的解釋也變的豐富多樣。

關於禮,有一些解釋:“禮是最高的自然法則,是自然的總秩序、總規律。”、“禮是治國的大綱和根本。”、“法度之通名”、“中國文化的總名”、“禮也者,理也。”

看得出來,關於禮的解釋範圍很多,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說明禮是不可或缺的。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政治、軍事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著禮儀的影子,雖然個人的發展有千千萬,但是在禮儀上都如此的一致,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也應該瞭解我國古代文明關於“禮”的點點滴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琅琊榜》等古裝劇,對中華傳統禮數、風俗的再現也很精緻。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女子之間日常見面互問“妝安”,行“萬福禮”;男子則作揖,行“拱手禮”;晚輩向長輩請安問好,則行“叉手禮”。

叉手禮

《禮記》載:“夫禮者,自卑人尊人”。其中有一種“叉手”禮,這種禮儀古老而獨特。

《說文解字·又部》:“叉,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

《玉篇·又部》:“叉,指相交也。”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叉手是佛教一種敬禮方式,但是“叉手”不僅是一種佛教禮儀,也是一種世俗常用禮儀,屬於揖禮的一種,歷史文字記載少,僅在南宋時期陳元靚所作《事林廣記》上有所記載: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胸二、三寸許,方為叉手法也。”

這麼看文字肯定會一頭霧水,不過看到圖大家會更好理解。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其實我們還會在一些文學繪畫作品,故事中看到這個禮節,但始終讓人們遺憾的是沒有看過它的實物圖,這也為後人研究此禮帶來了眾多猜疑,不過在2003年,國家十五“藝術課題“四川南宋墓葬石刻藝術研究中”,發現了“叉手”實物,那也是首次發現的實物,它的出土對研究提供了實證價值,也對研究整個南宋時期的社會民俗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同為叉手禮,唐代的和宋代的一樣嗎?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叉手禮的標準動作是雙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及手掌根部,右手五指舒展伸直,是一種表示恭敬、尊敬的禮節,執此禮時口中還要唱喏。(不同身份地位,動作也有所不同。)

在2000年的時候,安陽唐代趙逸公墓中出土的壁畫,上繪一名正在行叉手禮的侍者;而發現於洛陽的宋墓壁畫,畫中也有一位正在行叉手禮的侍者。其實仔細觀察兩人雙手的姿勢,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之間細微的差別。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 唐代叉手禮的行法是兩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翹。
  • 宋代的叉手禮,也是兩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但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翹。

同一種禮儀在不同時期也存在不同的姿態,由史書記載和出土實物資料顯示,叉手禮這種行禮方式,出現於唐末,流行於五代、遼、宋、金、元時期的。

傳承不息

時隔50年,中國首部120幀動畫《大鬧天宮》要發佈了,據說和在影院看《雙子殺手》同樣的清晰感受,什麼是民族的好東西,看看大鬧天宮就知道,而再次回顧《大鬧天宮》,御馬監小吏見到新上任的弼馬溫,行的就是叉手禮!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小時候誰能注意到這個細節啊,能夠看到這個小細節,真的要給給老一代動畫人跪了。

從古代到現代,我們不缺少科普的人,傳承的人,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不管是從周公旦制禮作樂還是到現代人的握手敬禮,都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的一種人際交往的基本禮儀。現如今“叉手”禮雖不為現代人所用,但是作為歷史上某個階段社會風俗的再現,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其實現在疫情還沒有過去,握手和擁抱都不合適,就連新聞裡歡迎回家的醫護人員時,都缺乏相應的禮儀,現在普及“叉手”禮在合適不過了,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隨著漢服復興,傳統文化復興,在此也呼籲普及禮儀文化,畢竟行禮的時候自己抱拳行禮,不必接觸對方的身體部位,避免了接觸中的感染可能,文明又衛生啊。

特殊時期反倒是叉手禮比西方握手禮、親吻禮、貼面禮還都科學了,如果覺得“叉手禮”過於複雜,也可以行作揖禮(拱手禮),或抱拳禮!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科普新方向

現在這個融媒體背景下,網絡為文學的傳播通過了更多的可能性,古裝題材網絡小說在影視化改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實很多創作者都秉持著堅定的文化立場和文化自信,去粗取精的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再創作。


握手鞠躬落俗套,特殊時期可使用“叉手禮”避免接觸


我們可以通過影視劇學習到更多在課堂上、生活中學不到的東西,俗話說,自己丟掉的東西要自己找回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想要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忘,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