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一行四人,再加上滑族,他们有的是为了心中的清明理想,有的是为了手里的权力,也有的是为了族人,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选出一个最合适当皇帝的皇子,发动了政变。

是的,他们确实是胜利者。

可当那个所谓的最合适的皇子登上帝位后,威胁他皇位和可以动摇他皇权统治的,无疑就是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这几个势力。悬镜司的夏江,林帅府的林燮,言家的言阙,滑族的玲珑公主。

所以,首先被逐出局的就是滑族,玲珑公主人死族灭。用爱情作为纽带,可以看出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而且还搭上了一族的命运。

滑族被灭后,林燮和言阙是志同道合,而皇帝和夏江则是共同进退,当然这样的阵营并不是很明显,夏江和言阙的关系,以前也是极好的,夏江的夫人和言阙的关系,也是相当不错,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年言家和夏家应该也是世交。

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林燮在朝堂之上,差不多是权倾朝野,赤焰军之中,更是七万忠魂为他马首是瞻,言阙不到四十岁便封侯,想必当年也是一位搅弄风云的大人物。这是当年一起打天下所得到的。

可,位高权重,必然功高震主。

再加上,当时的祁王,和林燮的关系素来交好,这种交好不仅仅是血缘上,而且还有就是观念上的一致,以及,林燮在他身上确实看到了期望。

本来,萧选就因为林燮的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以及和穆王府的那场联姻,就已经芒刺在背了。再加上林燮和当时祁王越走越近,这势必会动了皇帝的逆鳞。

想想也是,古往今来,没有那个嫡长子,或者继承人,赶在太子时期真的去结交军方势力,或者说插足军队。这一直都大忌讳。

一座贤明远扬的祁王府,一座威名赫赫的百年帅府,他们在朝堂之上和军方势力,占据了整个朝廷的半壁江山,甚至说,萧选想在赤焰军安插人手,都做不到。

这不仅会引起萧选的忌惮,更是会惹很多人心中不快,比如那些和林燮或者说祁王关系不好的人,他们想要往上爬,他们野心勃勃,想要得到更多的话语权。可首当其冲的,就是祁王和林燮。

朝廷的资源一共就那么多,林燮和祁王占据一大半,那也势必会挡了其他人的路。而这批人的代表,就是谢玉。按血缘关系,谢玉应该和林燮更为亲近才是,毕竟两人是连襟,可谢玉却和夏江密谋。

所以,当时的谢玉,应该是野心勃勃却自认为怀才不遇,像祁王,林燮,言阙这种人,大概也真的看不上这个靠公主上位的接盘侠。不仅是朝堂,后宫也是个母凭子贵的地方,景禹那般优秀,宸妃当时在后宫的权势,应该会让那个六宫之主黯然无色,当时的言后会怎么想,她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还能和以前那般和颜悦色,亲如姐妹吗?不可能。

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当然,如日中天之时,大家势必不会表现出来,可这背后的暗流,一旦开始那势必就是你死我活。

所以,在林殊十七岁时,这场预谋已久的惊天逆案,发生了。

在这样惊天一案中,林燮林殊死于梅岭,赤焰军七万人被屠杀在梅岭,无论是赤焰军的高阶将领和普通士卒,几乎全部屠戮殆尽。整个林帅府被诛三族,甚至连萧选的亲妹妹,晋阳长公主也难逃一死。皇长子萧景禹自杀,宸妃林乐遥被勒死。

除此之外,黎崇老先生因为此事被贬出京,言阙的父亲,言老太师因为此事被罢官,皇帝的叔叔,英王因为此事被削爵,还有无数的达官贵人,那些和林家交好的人,忍不住为林家发声的,一一被剪除。

言阙因此此事,也不得不远离朝堂,一心修道不问世事。静妃因为此事,也不得不在宫中沉寂,靖王因为此事,更是被皇帝放逐十年。

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没有了权倾朝野的林帅府,没有了贤名远扬的祁王府,萧选的权力再也没有了掣肘,剩下的人都是臣服在他脚下的一条狗。

除了偶尔入梦的那些旧人,萧选终于舒心了。也终于消灭了对曾经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功臣集团。

昔日,为了清明朝局不顾一切,而如今为了巍巍皇权甘愿屠戮一切挡在他面前的人。

无论是不是自己最好的兄弟,更无论是不是这件事孰对孰错。

这大概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下了这么狠的心。那些活下来的人,也终于看清他真正冷酷的模样,到底有多狠,有多阴骘。

今天,我们来讲讲,赤焰案发生时大梁国的这些肉食者们的众生相。

景禹二十四岁时,大渝派出最精锐的皇属军二十万,侵犯大梁北境,林燮被认定为主帅,赤焰军是十三位大将倾巢而出,林燮长子,赤羽营主将,年仅十七岁的林殊,随父出征。

而在此之前,年仅十九岁的皇七子靖王萧景琰,出兵东海。

靖王和林殊这对挚友,愚以为这是寻常离别不久便会有相见之日,不曾想竟成永别。

赤焰案的开端,就是伪造的聂峰书信,抵达京城。

于是谢玉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北境,夏江监军,不宣旨,在七万赤焰军和二十万大渝皇属军鏖战三日三夜终于惨胜力竭之际,大肆屠戮。事后捏造祁王和林燮之间的往来信件,回到京城,开始清洗祁王一脉和林家的残余势力。

说起来很悲壮也很凄惨,可就连不动脑子的靖王都知道,只需将赤焰军召回京中询问即可。

说到底,还是在赤焰案之前,以祁王为首,包含林帅府的这一势力,已经和梁王所代表的皇权势力,已经产生了剧烈的摩擦。

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甚至说,已经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所以老梁头才会处置的这么决绝。那可是国内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可是大梁国耗费无数钱帛才打造出来的一支无敌王师。但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他也不会自断一臂。大概,赤焰军和林家的关系实在太过紧密了,紧密到梁王连一个赤焰军的小卒子都不敢留。

可话说回来,占据半壁江山的祁王和林燮,在赤焰发生之前,就真的毫无所知吗?

不可能。

先不说那半壁江山权倾朝野的势力,也不说林帅府本身就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在后续的剧情中,十三叔是林殊母亲留下来情报势力。

就说说,林燮和琅琊阁阁主那莫逆的交情。

在后续的剧情中,琅琊阁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就连拥有红袖招的秦般若,都不知道谢玉已经暗自投靠了太子。蒙骗了除了夏江之外,京城之内所有的政治势力。

可远在千里之外的琅琊阁,一清二楚。

包括京城里的大臣都投靠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人物生平,也是一清二楚。

甚至,连誉王都不知道的,萧景睿的离奇身世,都能把二十多年前极其隐秘的事情,了如指掌。

梅长苏能从琅琊阁里得到的情报,林燮一点都不可能比他少。

那京城之中这么大的变故,梁王这么大的动作,琅琊阁会真的一点也不清楚吗?

应该不可能。

所以,在我看来,其实赤焰一案发生前,或者祁王,或者林燮,必然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这么多年,林燮也好,梁王也罢,大家都不再是青春热血的年纪,也不再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都变了,只不过是林燮他们还是保持着对梁王有着一定程度的信任,以及到死都不会谋反的忠义。所以他们在察觉之后,或许是因为信任,或许是不相信梁王的真面目会这般狠毒冷酷,或许是因为那份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义,所以他们没有选择谋反,没有选择谋朝篡位。

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所以祁王在狱中喝掉那杯毒酒时,才会说出,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这才是琅琊榜所表达的忠义风骨。

赤焰案后,林燮宸妃成了梁王的禁忌之词,那座曾经威名赫赫的百年帅府就如同被人遗忘一般,再也没有人敢踏进去半步,仿佛一时之间大家都忘记了这批人。夏江成为了梁王身边最炙热的红人,谢府门前陛下亲笔的帝国柱石熠熠发光,仿佛在嘲笑着当年那批相信情义的傻子。京城里少了祁王的声名,也少了天才小殊的绝代风华,只留下景宣和景桓这两个平庸之辈的你争我夺。

发生在琅琊榜前面的故事,赤焰案发生的真相

朝廷上再也没有那个身影,敢和皇帝争执的面红耳赤,充分掌握权力的那个萧选,再也不是当年为了清明理想就敢奋不顾身的英雄少年。

曾经的屠龙少年,终将变成恶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