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俗話說,育兒無小事。自從有了寶寶,寶媽會對寶寶的一舉一動都進行密切地關注,在日常生活上更是巨無事細地照料寶寶。寶寶身上有一個微小的變化,如果是好的方面則如沐春風,如果是不好的會如臨大敵,恨不得自己就是個兒科醫生,能分分鐘為寶寶排憂解難。

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蕊兒是一個90後寶媽,她從懷孕開始就買了育兒百科的數據開始攻略。以為自己已經做足了功課和準備,但在寶寶出生了之後,往往發現理論跟不上實際變化。就連寶寶囟門因為缺水有點凹陷這種問題都要查閱資料或者諮詢醫生。最近寶寶3個月了,臉上起了點疹子,蕊兒也顯得異常緊張,直接就抱著寶寶去了兒童醫院,到了門診排著長隊的時候,發現好幾個寶媽懷裡的寶寶都長了疹子,有的寶寶除了疹子臉上、身上還有一道道的抓破的血痕,看了真叫人心疼不已。

看病的時候排在蕊兒前面的那個寶寶也是溼疹的情況,不僅僅是臉上有疹子,還有一塊一塊的紅斑、硬痂,而且那個寶寶也一直在哭鬧,聽得揪心。蕊兒聽得醫生在訓斥前面的那位寶媽,說這個孩子現在被磨成了慢性溼疹,都是因為幾個不好的育兒習慣所導致的。蕊兒也就側耳傾聽希望能學到一些育兒的知識,避免自己也走"老路"。

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1、疏於皮膚的護理

和成人相比,嬰幼兒的皮膚結構發育尚未完善,也就是說皮膚屏障的磚牆結構不僅磚塊小,磚層少、牆薄,灰漿不牢固。而潤膚起到的作用就是把磚塊間的縫隙堵上,只要皮膚沒有裂縫,就不用擔心乾裂及過敏問題。許多寶寶都是因為皮膚過於乾燥而患上乾燥型溼疹的,如果還繼續讓寶寶皮膚保持乾燥,那麼溼疹不僅會加重,更會導致反覆難以痊癒。

在寶寶洗澡後,尤其是溼疹的孩子要用溫水洗澡,沐浴後擦乾水分及時擦上含了桃油果脂的潤膚露,填補皮膚因為乾燥缺水而產生的裂縫,防止水分的流失以及外部細菌的入侵,再者能提高皮膚對外部的抗過敏能力,從而減少溼疹的反覆發生。

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2、給一歲內寶寶吃雞蛋清

寶寶在一歲內前不宜吃蛋清,這是因為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腸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雞蛋清中的蛋白為白蛋白,分子小,可以直接透過腸壁進入寶寶的血液中,易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溼疹、蕁麻疹、喘息性支氣管炎等。

同樣的,過去蛋黃多作為首選的輔食推薦,實際上蛋黃中鐵很難吸收,吸收率僅3%,遠低於瘦肉和動物肝臟(鐵吸收率20%),而且蛋黃是最容易導致寶寶食物過敏的食材之一。因此,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不應包括蛋黃,蛋黃應在7-9個月開始添加,每日自1/4個逐漸增加至1個。

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3、總是穿太多捂著孩子

春季寶寶溼疹高發,很多時候是被"捂"出來的。寶寶本身比較活潑好動,新陳代謝又快,容易出汗,出汗多了還被衣服捂著,溼疹就這麼被捂出來了。

平時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來判斷寶寶的穿著是否合適:觸摸寶寶的胸、頸、背部。如果是光溜的、溫暖乾燥的,說明剛剛好。有汗則是穿多了,涼涼的可能就需要增加衣物。

3種育兒習慣,會拖垮寶寶的身體和皮膚,尤其第1種,別再坑娃了

寶寶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寶媽眼裡的大事,育兒不可偷懶偷閒,寶寶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