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印度军工面临的“订单荒”的问题?

笑着看你一次


印度军方将以52亿美元采购83架“光辉”Mk1A战斗机

印度国防部3月18日发表声明称,国防采购委员会(DAC)已经最终敲定了合同和其他问题,批准以52亿美元采购83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产的“光辉”Mk1A战斗机。该提议现在将提交给内阁安全委员会(CCS)审议。这次采购将是对“印度制造”的一次重大推动,因为该飞机是由印度国内设计、开发和制造的,除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外,还有几家当地供应商参与。

http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61509883174919/?app=&target_app=13


空天远望


疫情爆发,将原本联系紧密的国家割裂成了一个个孤岛,这给全球化经济带了严重损失。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全世界的工人,今年将损失3.4万亿美元的收入,因此全球经济衰退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在这种大环境下,印度军工企业也面临着吃不饱饭的问题。
根据中评社消息称,印度政府曾表示,要在2025年实现武器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的目标,从而跻身全球五大武器出口国之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印度国有军工企业承认,受订单不足,生产设备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印度武器国产化和出口目标很难达成。
现在印度国有军工企业主要面临着订单荒的问题,印度媒体称,至少有6家国有企业,没有足够的订单,导致他们的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将在未来10年内处于闲置状态,届时印度军工企业恐怕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印度军工技术不过关,造不出质量合格的武器来。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来说,这家军工企业曾制造了苏30MKI战机,光辉战绩和极地轻型直升机等装备。但这些武器的性能无一人令人满意。就拿苏30MKI战机来说,从2011年列装以来,几乎每年都会摔一架,这几年下来连续摔了13架了。 原因就在于这款战机的大部分技术都是从俄罗斯手里买过来的,包括原材料,螺丝钉这些零部件都要进口,这让印度制造成了一个笑话。更为可笑的是为了避免倒闭,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保持着一个月制造一架的稳定产量,而且造出来的飞机要价7000万美元,还要比从俄罗斯原装的4200万美元的价格贵上近两倍。产量少,质量差,价格贵,就成了印度军工的标签,就连印度自己人都嫌弃苏30MIK战机。
其次,印度的官僚主义、冗长的程序、商业和技术上的争吵等因素都成了掣肘印度制造的障碍。按照程序,当印军需要新武器时就先让国内军工企业竞标,然而由于印军习惯使用外国货了,导致印度本土军工企业提出一个方案后,军方却看不上,由此就陷入了争吵当中,在迟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的情况下,印度军方又会让外国军事承包商参与进来,结果又导致印度本土企业不满,他们就要求外国军事承包商将生产线或者技术转移到印度来,以这种曲线救国式的方式实现“印度制造”,而外国自然不满意,多方就陷入扯皮当中,结果导致订单无法按时完成。
基于以上原因,印度制造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当中,本土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了维护自身利益上,根本无心钻研技术,自然就造不出合格的产品了。因此为了改变军工企业落后,制造低效的困境,印度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鼓励私企进军军工领域,生产机载火箭弹,同时还规定外国军工企业也能参与印军招标,但必须选择跟印度本土企业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以帮助印度早日实现国产化。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军工毕竟底子薄弱,加上官僚主义思想严重,不思进取的毛病太多了,所以就算借助外国技术,促进本国军工生产,要看到效果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印度军工没有订单,都是自找的。

科罗廖夫


印度军工的“订单荒”,客观来讲是一场军工领域的“经济危机”。本质上看,原因在于印度的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发严重脱节。

从生产能力上看,印度拥有印度斯坦航空集团、果阿造船厂、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等多个大型军工制造企业,拥有战斗机、驱逐舰、潜艇、坦克、导弹甚至航母的制造能力。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印度军工能够制造的武器多数都严重过时,但是本国研发机构却拿不出先进的设计。

与此同时,印度军方对武器性能的要求又高得不切实际,对于本国能够生产的武器不屑一顾,例如“光辉”战斗机、“英萨斯”突击步枪等,一旦认为性能不好就急于退役,寻找新的产品。但是,印度本国设计单位实力有限,无法及时完成新武器研发,这时候外国许可证组装的武器就大行其道了。

比如,印度新型自行火炮用的是韩国的K-9,主战坦克用的是俄罗斯的T-90,潜艇用的是法国的“鲉鱼”级,战斗机用的是俄罗斯苏-30MKI,诸如此类。印度往往会要求外国武器供应商提供生产许可,让这些武器在印度“生产”。表面上看,此举增加了印度武器的“国产化率”,但印度却严重缺乏消化吸收能力,上一代武器完成“国产化”后,下一代武器仍需要继续从外国购买生产许可证,本国武器研发完全跟不上更新换代的节奏。

印度本国虽然也一直强调自行研发,但由于军方好高骛远,研发单位永远跟不上军方不断更改的指标要求。例如“光辉”战斗机就是典型的例子,从发动机到最大载荷、机动性指标不断变化,“光辉”的各种变型已经提出了七八种,但没有一种能够稳定投入量产。本国自行研发项目连续遭到重创,严重削弱了印度自己的研发能力。

如此一来,印度军工生产就出现这种情况。外国许可证为印度提供了规模不小生产、组装能力,但是许可证生产结束后,这些生产能力并不能转化到其他型号上,比如“鲉鱼”级潜艇的组装,直接导致了这些生产能力无用武之地。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扩大出口,但是作为引进产品,出口必然遭原设计国的限制。同时,印度本身缺乏改进设计能力,难以满足其他国家对具体武器性能的要求。

例如“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印度联合俄罗斯共同开发出来后,一直试图用它打开出口市场,但成绩一直不佳,关键原因还是“布拉莫斯”导弹并不适合多数国家,而印度却拿不出其他反舰导弹产品做调整。

由此可见,印度军工所谓的“订单荒”,其实是印度自己贪多嚼不烂的结果。在本国研发能力跟不上的前提下,盲目部署了大量容易过时的生产能力,最终导致供给严重超出了需求。


陶式防务评论


看来印度的军事工业不咋地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