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為什麼在傳染性會變弱

病毒為什麼在傳染性會變弱

為什麼夏天傳染性會變弱


這個問題很奇怪,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病毒性傳染病都有特別明顯的季節性。以下我們僅以2019年三個主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數據為例來說明這一點:

病毒為什麼在傳染性會變弱

2019年全國三種主要病毒性傳染病月度發病數據分析


這個雖僅為中國一年的數據,但粗略考察其他年份的數據也是大致類似的。從上面數據分析可見,流行性感冒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而其他兩種病毒類傳染病季節性並不是特別明顯。關於這一點大家(當然包括學術界)只是在這麼說,但我們很少找到有文獻把這個原因說明白的。有的研究發現在純培養條件下,SARS-CoV-2(世界衛生組織起的病毒名稱)病毒在57度的溫度下,30分鐘內就可以滅活。因此有人就認為這個病毒怕熱,只要在熱的環境下就可以減少該病毒的傳染。但這個說法是離題太遠的。因為研究也表明其適宜的繁殖溫度在26到36度,這是人體內正常溫度範圍,也正好是夏季的室外溫度範圍。57度以上半個小時滅活,世界上有幾個住人的地方氣溫會達到這麼高的,人在這種條件下半小時基本上也“滅活”了。有很多人說病毒“不喜歡夏天”,但這個說法與純培養條件的得到的結果是無法吻合的。很顯然,如果病毒不喜歡夏天的溫度,也無法適應人體內的溫度。因此,這看起來是很費解的事情。

但經過大量研究之後我卻發現,這個道理其實簡單至極。事實上,絕大多數生物肯定都是“喜歡”夏天溫度的,都在夏天具有很大的生物活力。但正因為如此,就存在大量生物之間的競爭問題。一塊荒地,到了夏天如果不去管它,就會各種雜草叢生,大量吃植物的動物們也都繁盛起來了。因此,這就存在大量生物之間的競爭能力問題。

我們從討厭病毒的角度考慮,是有一點病毒都覺得可怕的。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如何才能讓某個病毒興旺發達”來考慮就會發現,在夏天裡,排出到室外的病毒,搞不好就被其他生長旺盛的細菌當成食物吃掉或汙染掉了。所以,從病源排出到外界傳播的病毒在夏天很容易被汙染、被其他微生物擠佔生存空間。而在冬天,病毒其實也不喜歡那麼低的溫度,會處於接近類似休眠的狀態,但其他微生物也是如此,所以就容易“保鮮”。我們在家裡各種肉類,蔬菜不都是放到冰箱裡類似冬天的溫度下才會保鮮,存放更長時間的嗎?夏天放外面很快就腐爛變質了。因為病毒是不會自己繁殖的,必須要在宿主的細胞裡才能繁殖。而細菌卻是可以自己繁殖的。所以,細菌類的傳染病在夏天依然會活躍,而一般病毒類的傳染病在夏天就“吃虧”一點。但是,從各種數據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使季節性非常強的流感,也不是說夏天一點也沒有。這就看病毒在排出病源後受到其他微生物汙染的情況而定,並不是絕對的。

從以上分析就明白,雖然夏天的確有可能不利於SARS-CoV-2病毒的傳播,但不是絕對的。所以,現在像新加坡等赤道地區氣溫較高地區,雖然傳染性不強,但並不是沒有。

病毒為什麼在傳染性會變弱

截至2020年3月15日的世界疫情地圖。完全沒被感染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少了


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整個地球南北區域的夏天和冬天正好是反著的。赤道以北地區的夏天,正好是赤道以南地區的冬天。而現在COVID-19已經形成全球流行了,每天都會增長几個國家,現在近130年國家都有確診病例。尤其赤道以南的巴西等國家也都有一定的確診病例。連巴西總統都因其助理確診而被隔離了。等到中國以及赤道以北地區進入夏天,很遺憾,赤道以南地區如南美洲等就進入冬季了。因此,當病毒已經全球傳開,季節因素就無法再成為一道清晰的隔離牆。

汪濤

“人類第三次科學革命”倡導者,純科學理論體系創始人,歷經30多年研究和實踐形成科學經濟學體系。

上海析易船舶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

雲鋁股份(000807)獨立董事

浙江宇視科技 顧問

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作品

《科學經濟學原理——看見看不見的手》

《實驗、測量與科學》

《超越戰爭論——戰爭與和平的數學原理》

《即將來臨的糧食世界大戰》

《純電動:一統天下》

《生態社會人口論》

《通播網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