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性病例”是防控疫情的絆腳石?歸國華人就不愛國?

張文宏醫生剛剛說:“疫情可能還會持續1到2年。”

頓時,大家又失望又失落又想原地爆炸了。中國本土基本控制住的疫情,眼看就要結束,為什麼還要論持久戰?

看一下截止目前的國際疫情,也難免會把戰線拉長。西班牙、英國、德國、意大利等國接連淪陷,資本主義的“自由”讓病毒肆意傳播。歸國的人裡魚龍混雜,輸入性病例成為眾矢之的,彷彿,沒有他們,我們就能立刻摘掉口罩,放肆去野。

但,我們能怪他們麼?

有人說,你們不是覺得外國的空氣真新鮮嗎?怎麼現在知道中國的好了?出國不是你們炫耀的標籤,鍍金的外衣麼?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短見就是偏見。

雖說,“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有些言過其實,但,不是每一個回國人員都瞞報行程,不是每個確診了全家上飛機不防護還假裝不認識,不是每一個都想出去跑步。

海外華人,大多是以下三類人群。

第一,留學生。他們是中國人的孩子,不管為什麼出去,以後回不回,現在他們還都是中國人,是中國人的孩子,遇到危險回父母和祖國身邊,人之常情。

第二,持有外國綠卡的中國公民。無論任何原因,選擇在國外長期定居,只要還保留著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就有公民的權利。回到自己的祖國,這是公民的自然權利。

第三,在國外入籍的華人,從法律上說,他們不是中國人。但他們還會說中國話,身體裡流著中國人的血,他們的父母、長輩、親戚還是中國人。他們還是中國人的親屬。有困難躲到親戚家,也無可厚非。

中國的格局之大,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天涯海角的中國人,也不會排斥任何一個想真正融入中國的外國人。

這些海外華人,國內有難,第一時間調度外國資源回饋祖國;國外媒體偏頗,據理力爭維護國家立場;有人反華辱華,鋌而走險制止……

他們是中國與世界的樞紐,是傳遞中國文化的使者,是代表中國的名片。

因此,中國不會,也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

若要回,先要考慮,是否需要回,再考慮如何回。

張文宏醫生也說了,回來也不代表完全安全,路上的風險性還是比較大。首先你在飛機的密閉空間裡幾個到十幾個小時,有很多還要在疫情蔓延國家轉機,顯然是有風險性的。到了國內,得集體排隊測試,因為人太多,這個過程長達幾個到十幾個小時,身體不好你還真頂不下來。通過測試的,統一有車拉到集中隔離點,進行14天隔離,費用自理,所以沒錢你也頂不住。在這個前提之上,如果海外華人熬得起,頂得住,確實有事兒,或者沒事兒就是想回來,那我義無反顧的回來吧!

只要你不瞞報,做好防護,回來遵紀守法,不嘗試搞特殊,都不應該被羞辱和責罵。

網友也不必過度擔心,對於已經有能力控制住千萬個城鎮的中國而言,重點把控這幾個國門毫無壓力。畢竟,人流量可控、人員信息透明、行動軌跡易掌握、控制時間與地點集中、有充分預案時間等,我們防控的出色局面,不會毀於一旦。

即使形勢惡化明顯,航空公司就會進一步減少航班,政府甚至會關閉航線。現在沒關閉航線,特別是國航還在飛,那就是祖國能夠接納,這是祖國迎接和擁抱遊子的胸懷。現在國際航班回來的,一律檢測和集體隔離,也不會影響咱們普通民眾的生活,不用過於擔憂。

愛國,出自《戰國策·西周策》:“今秦虎狼之國也,兼有吞周之意…… 周君豈能無愛國哉?”

請大家

不要將歸國的華人汙名化和臉譜化,也不要打上不愛國的標籤

試想,這些人在如此危難的時候想到祖國,這不是對祖國的信任麼?

世界看到中國如此寬宏的接納他們,這不是最好的外交榮譽麼?

疫情後,被祖國感化的海外華人,定會減少人才留外率,加強在世界各地對中國口碑的維護,這不是最好的文化輸出麼?

所以,這也是一種“危機外交”。

中國志在千年,著眼五洲,不要放棄這難得的機遇。

相信,這段疫情對比,將成為論證“社會主義”優勢的絕對案例,被後世無數次引經據典。

我們慶幸,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和書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