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朝历代不能反抗文字狱?如果不反抗是进步吗?

南楚望雲


就事论事的说,封建社会的文字狱是对老百姓的一种苛刻的统治,对老百姓来说没有言论自由。如果你反抗,必受到严惩,轻者牢狱之灾,重者断送性命。反抗不反抗你就知道了。

现在讨论一下什么进步的问题。

中国从历史上来看,我个人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非常多的政治人物,如春秋五霸、商鞅、张仪、苏琴;军事战略家,如白起,孙膑,廉颇;思想家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更出现了丰富的哲学理论,军事理论和优秀的文化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王室衰微,诸侯群雄争霸。大家都在争权夺利的时候,给言论自由以空间。所以,当时这个环境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但是,到了秦国以后,就出现了“焚书坑儒”的事件。之后的汉朝,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也知道了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深远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政权的稳固而统一是当权者最重要考虑的事情,而思想统一是其中重要一环。这样你就不难理解秦汉的做法。

作为统治者来说,政权稳固是第一位的。除了政治、军事的统一,文化统一也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的对思想文化控制问题愈发严重,出现文字狱也不足为奇。

在政权统一和稳定的时候,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文化活跃度受到影响。做为当权者希望政权稳定,做为老百姓也希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你能说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它不是社会进步吗?另一方面,历史上由于政局不稳等因素,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这是不是也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呢?

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统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笑连老伙子003


这么说吧,文字狱杀的都是读书人,不反对吧?文字狱杀的大都是当官的,不反对吧?文字狱都是王朝前期,不反对吧?

把这几个问题结合起来看,文字狱杀的都是王朝更迭时期的文官(读书人)的,他们大多数是经历两个朝代的人,甚至在前朝就有相当的影响力的人。

所以这么看的话,都是在建立新王朝后,因为一些文人掌握话语权,而对新朝统治有潜在威胁。

讲个小故事,姜子牙刚到齐国,齐国有两个名士,号称不朝天子,不友诸侯,姜子牙直接把他们杀了,为什么杀名士?姜子牙说,他们不服管,如果大家都学着这样不服管,我做诸侯有什么意义?

同样的,皇帝如果打下天下了,土地都在这些文人、豪强、士绅手里,皇帝能管理这个地方?他们掌握话语权,你怎么办?只能兴大狱,把他们都杀了,然后重新分配,在这地方重塑皇权。

所以,兴大狱是为了重塑皇权的影响力,把皇权延伸到地方。

文人非常推崇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但是如果你是皇帝,你肯定也要杀了这俩名士的。如果大家你这样,你是皇帝又怎么样?


南朝居士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汉书》记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腰斩。

禁书的残酷代价,不仅导致千万人无辜死亡,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深重灾难,可谓千古浩劫!由于社会发展滞后,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所深刻揭露、反映的正是所谓“康乾盛世”。


五月繁星


我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经教过“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直到嘉庆帝亲政后改变了乾隆朝的文字狱政策,着手平反,此后古代文字狱基本结束。



乡村小年轻


因为历朝历代文字狱都是最高当权者发起的,哪有自己反自己的当政集团?反抗的都被抓被杀了,还怎么反。

在新朝代初盛时,反抗是不利于普通老百姓的,饱受战乱之后是人心思定的,动荡的时代怎么可能发展进步。一个朝代结束时,反抗是全面的,当政者想兴文字狱也回天乏术了,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己。


之子于归www


哪里有压近,哪里就会有反抗,古今中外都一样。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崔杼杀死了国君。太史秉笔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大怒,杀了太史,换上太史的弟弟,结果还是这样写,又被崔杼杀害,又换太史的另一个弟弟写,还是与他的俩个哥哥写的一般不二,崔抒叹口气,放过了他。南史氏听说太史哥几个被害,便抱着书简赶过去,要继续照实书写,在半道上遇上了新太史。南史氏看到新太史写的真实记录后,才放心离去。

由于太史兄弟的舍生取义之举,和南史氏的前仆后继精神,使得那段历史得以真实的流传下来,历史真相往是用人命换来的。

秦始皇统一各国后,下令焚毁其它各国的历史记载,禁止谈论″诗"、"书",违者处死。敢″以古非今"者,灭族。并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抓捕并活埋了460名读书人。秦始皇的残暴埋下了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伏笔。

西汉时的大臣杨恽,因一纸《报孙会宗书》,而被汉宣帝处以腰斩之刑,多名官员受到牵连。

曹魏时期,嵇康因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从而得罪了钟会,被告发到司马昭那里,司马昭"闻而恶之",下令将嵇康斩于东市。使得古名曲《广陵散》从此失传。

此后,历朝为了加强统治,压制不同声音,或多或少都有文字狱发生,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令人发指,神人共愤的地步。

庄廷鑨《明史》一案导致七十多人被害。名医朱方旦,因自己的中医理论不合″千古一帝"康熙的胃口,而惨死屠刀之下。戴名世写了个《南山集》,也被康熙凌迟外死,多人受到连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文字狱对社会的危害极大,使得假话大话空话广为流行,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大行其道,正人君子噤若寒蝉,动辄获罪,社会风气污浊不堪,国家名誉受损,创造创新能力下降,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文字狱的危害之大,怎么描述都不为过,它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展示了统治者内在的残暴与丑恶。

从文字獄开始的那一天,人们的反抗就从沒停止过,堵人之口的结果就是一个个封建王朝的纷纷灭亡。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懂这个道理或是自恃蛮力而装睡的帝王,都难逃历史车轮的碾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国家富强的基本保证。逆之而动者,必将被历史所唾弃。





大河桥下流


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是统治者打击有反抗精神文化人的一个利器,在清朝康雍乾三朝尤甚。所谓“文字狱”,大概分两类:一是文化人确实用诗文方式表达不满,统治者不允许而打击之,最著名的大概是“乌台诗案”。二是纯粹望风捕影,摘章断句。我觉得,很多情况下,皇帝们大概也知道是牵强附会,但是为了杀鸡儆猴,巩固统治,也就痛下杀手了。应该说,不是不能反抗,而是统治者采用各种压制手段不允许反抗,即便这样,反抗依旧“前赴后继”。“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实证明,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yxmxmyg


文字狱有据可杳,自孔夫子杀少正卯、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有了,以后历朝历代都少不了。宋代太祖、太宗藏密铁碑于宫内,教导后世儿孙不得杀文人和仕大夫!宋代文字狱应该少得多,但是苏东坡写的诗词作品不合上面的意,也被流放了4~5番,最远流放到海南岛。元代文人根本没有地位,只能混身茶房酒店,烟花场所。明代文字狱又厉害非凡,明成祖朱棣,杀方孝儒十族!一口气殊280多人,男女老少不论。清代大兴文字狱,动辄杀几十家人。文人们能反抗吗?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专制,帝王说了算。君叫臣死,不得不死。临死的臣子,还要谢主隆恩。中国社会人均寿命,增长相当缓慢。大致是原始社会10 岁,奴隶社会10多岁;封建社会20多岁,清代大统一,也不到30 岁。民国年间突破30 岁,1949年达到35 岁。新中国建立,虽然探索不断。改革开放前,1978年即达到67岁。改革开放40年,2018年达到77岁。文字进步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当今中国社会,虽然还不能满足,全体成员的要求。但是巨大的进步,已经得到社会公认。相关的文字作品,还远远不能反映。还需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去做最大的努力。


文庙山居


我国历朝历代都是封建帝王统治,统治者就以文治罪来迫害知识分子,从未间断,举不胜举,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文字狱。自周宣王起,就有人因借民谣讽刺朝政而被杀。这种以文治罪的文字狱事件,是统治阶级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对作品断章取义、寻章摘句、罗织罪名而构成的冤狱。

文字狱在清朝统治者手里被发扬光大到了空前绝后的境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绝无仅有的。

清朝雍正时期的文字狱就非常厉害。据说有一次,查嗣庭主持江西省的科举考试,试题出的是《诗经》上的一句“维民所止”。

不料却被诬告说“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就是说他蓄意要去掉雍正老儿的脑袋。 雍正拿试题来一看,“维止”二字看上去果然跟没了脑袋的自己一样,勃然大怒,即刻命令抓查嗣庭入狱。

结果,查嗣庭连惊带吓死在狱中,尸体被戮。其亲属或被处斩,或被流放。

作为一介书生,手无搏鸡之力,长期受封建君主思想影响,君让臣死,死不能不死等观念制约,这些文人很难反抗也不敢反抗,

不反抗不是进步表现,是懦弱及思想受制约的表现。

文字狱,是封建专治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君主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它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影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极其黑暗的政治局面。


丁向南


文字狱是封建最高统治者兴起的一种舆论强制性的高压政策,他最初的目的针对的那些存有对现政权不满,具有反叛之心的人言行、诗书等的严刑酷法,实行过程中由于执政者的任意解读造成很多文字冤狱!在古代君权至高的思想禁锢下,不反抗反而是一种忠君爱国的体现,在现在看来都是封建愚民的结果!当下应正确解读什么是反叛什么是爱国,有别于封建的愚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