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有媽媽抱怨孩子總是喜歡玩幻想遊戲,而且總是喜歡讓她一起跟著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她覺得孩子是不是應該玩一些更真實的遊戲,比如堆積木,因為幻想遊戲看起來好無聊。我家孩子爸爸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在家喊,求求女兒放過他,能不能玩些實質性的遊戲,比如拼圖、積木等等,因為他一個大男人,女兒總是讓他扮演各種角色,如果不加制止,可以玩上一天的幻想遊戲。

這位媽媽說,孩子為什麼如此喜歡玩幻想遊戲,在成人看來幻想遊戲太過於無聊了。

對,很多成人會覺得幻想遊戲很無聊,這是因為我們和孩子所處的思維方式不同,簡單來說,成人的思維方式已經熟練掌握了生活中的符號化,但是孩子不同,如果把大腦比喻成計算機,孩子的大腦才剛剛具備一些簡單功能,符號化就是學齡前孩子正在被開發的功能,為了滿足這一功能的需求,孩子需要通過幻想遊戲來滿足這一功能。

所以說幻想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必要性。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幻想遊戲比我們想象的更重要

幻想遊戲對於成人來說是無聊,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整個世界。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人生》,在這部電影中,父親奎多是猶太人,二戰期間他被抓進了集中營中,為了孩子可以不面對集中營中的殘忍,也是出於父親對於兒子的保護,奎多騙兒子說,我們是在玩一個遊戲,獎品就是一輛大坦克。

在集中營中孩子會害怕、會想媽媽、因為食物不充足孩子也會飢餓,所以父親給兒子的遊戲定了三條規則:第一不能哭;第二不能想媽媽;第三不要吃點心;如果兒子可以做到所有的要求他會得到那隻大坦克。

所以即使集中營的生活很殘忍,但是在關鍵時刻,父親總是以遊戲的心態和口吻在和孩子說話,當看到有納粹要殺人時,父親告訴孩子我們現在要開始遊戲,你需要轉過身去;當孩子想媽媽而哭泣的時候,他會告訴孩子,不能想媽媽,否則遊戲就輸了。他把兒子安排在一個鐵箱子中後,去找妻子,被抓捕後走過兒子藏身的箱子,他依然會滑稽的大跨步,而在在箱子中笑出了聲。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童年的是否幸福是從遊戲開始的。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孩子為什麼喜歡幻想遊戲

可以說幼兒喜歡幻想遊戲,是孩子們思維成長的必經過程。2歲之前,孩子們處於前感覺運動階段,這一階段孩子的遊戲是用感覺來進行搖晃、扔、吸等具體的事物來進行探索。2歲之後幼兒的思維進入前運算階段,孩子思維方式出現最大的變化就是他開始使用符號,在孩子身上最明顯的改變特徵就是他們喜歡玩幻想遊戲,孩子的意識中物品不再是物品,他們可以是任何想象中的事物。

皮亞傑認為,幻想遊戲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孩子的思維方式開始改變。

所以對孩子們來說,幻想遊戲的出現其實是思維方式改變的需要,而不斷的進行幻想遊戲,其實是孩子在不斷的適應這種思維方式,就像我們練習寫字或者跳繩一樣,不斷的練習可以熟能生巧。

對於孩子來說幻想遊戲有三個用途

幻想遊戲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在情感上,幻想遊戲可以滿足孩子內心沒有被滿足的感情。

《兒童心理學》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5歲的男孩因為被父親禁止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在想象中,他對父親發火,並把父親的頭砍了下來,然後他用膠水把頭粘了起來。在想象中孩子內心的不滿得到了發洩,雖然“父親”的頭被砍了下來,但是他又用膠水把頭粘了起來,我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愧疚。所以孩子雖然沒有發火,但是內心已經沒有生氣了,而把父親的頭砍下來,也讓孩子體會到了不好事情所產生的後果。

這種幻想遊戲帶來的事情往往是想象出來的,但是在孩子內心的感情確是真實存在的。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幻想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發展

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在認知方面,幻想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們在玩幻想遊戲的過程中需要擁有操作、重新組合、以及延伸詞和物、人物與行為關係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在不斷的設計遊戲、安排遊戲、構建新的人物,她的腦子裡需要不斷的出現新的符號,而這些符號就是所謂的抽象思維。當他構建的遊戲人物角色越多,故事情節越複雜,需要孩子擁有更復雜的抽象思維。

所以魯道夫·謝弗說:經常玩幻想遊戲的孩子他們通常能夠注意力更集中,構想出更多的點子,能夠靈活的解決問題,他們有優秀的計劃能力來構建他們的虛構活動。

幻想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2歲之前,孩子的遊戲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我的2歲孩子》這本書中提到:

2歲的孩子會把同伴當作玩具,孩子還不會互動,沒有社交能力。但是幻想遊戲出現後,孩子們的遊戲會從單獨向合作轉變。

幻想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需要把兩個人的想法融合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整合、協商甚至如何解決彼此之間的衝突,參與的孩子越多,他們面對的問題會越複雜,對孩子能力的要求也會越高。所以說幻想遊戲的過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幻想遊戲對孩子有哪些意義

幻想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遠遠比父母看到的要更多,這就好比我們在進行小學的學習是為了給初中和高中打好基礎,而幻想遊戲就是孩子的小學課程,但是作用和意義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們說孩子的遊戲力決定著孩子未來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幻想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練習的最多的就是抽象思維,抽象能力也就是孩子的想象能力,等到孩子上學之後,抽象能力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理解能力。幼兒階段孩子的抽象思維是從主觀出發的,上學之後,孩子們需要習慣通過客觀描述進行想象的物品,比如唐詩或者課文;甚至假設的數學思考題目,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能力都需要他們思想的流暢性。

《遊戲是孩子的功課》的作者薇薇安·嘉辛·佩利說過:如果說入學準備是有意義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孩子思想的流暢性。孩子可以自然的在遊戲和故事裡穿梭,讓遊戲和分析思考的關係變得清晰

所以薇薇安··嘉辛·佩利認為,持續遊戲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打開通往其他所有學習路徑的大門。

其次可以提高孩子的對話能力

幻想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對話能力,對話能力是什麼?很多孩子上學後面對看圖對話的問題往往無從下抓,每次的對話都讓人哭笑不得,因為孩子的對話能力沒有在遊戲中得到充分的鍛鍊。

在幻想遊戲中,孩子的語言都是即興的,孩子們能夠更流利的將自己熟悉的詞彙和短語與新的想法聯繫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包括流動的文字和意向,也包括共同的虛構和暗喻。孩子們在遊戲中可以感受到虛構場景的情緒,可以用流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對話能力會讓語言更符合遊戲場景。

而孩子不會對話,是因為想象能力不夠,而且缺乏思想和語言的流暢性。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第三,遊戲可以提高孩子內心的修復能力

環境對於成人的壓力可以顯現在表情上,但是環境對於幼兒的壓力更多的顯現在行為上。

在《遊戲是孩子的功課》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911事件後,一名幼兒園的同學編造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從前有一架飛機載著人,有一隻霸王龍跳到飛機上,飛機撞到了地上,飛機裡的人跳到了霸王龍頭上,霸王龍用力搖晃,人們掉進了水裡,不過人們都會游泳,後來他們枕著自己的夾克睡著了。

編這個故事的男孩他的爺爺不幸在遇難飛機上,孩子通過編故事,驅散了內心的焦慮和害怕,這個故事在教室裡演了幾次之後就被孩子們拋在腦後。可以說孩子們編造的故事是對自己內心壓力的釋放。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幻想遊戲?經常玩幻想遊戲孩子這三個能力更突出


所以經常玩幻想遊戲的孩子,他們擁有著更好的情緒處理能力。

遊戲是孩子人生的開始,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的功課,父母能做的就是充滿好奇的參與其中,可以和孩子對話,可以提意見,增加遊戲的複雜性,也可以給出建議來調整孩子邏輯之間的層次,但是更多的,我們可以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